白鋒?馬榆凌
摘 要:林業建設是我國進行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部分,而病蟲害則是威脅林業建設的最主要的災害,常對森林造成毀滅性的打擊。因此,防治病蟲害是林業建設的其中一個重要工作,根據病蟲害發生的原因和我國目前林業病蟲害防治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如何改善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
關鍵詞:林業病蟲害;發生原因;問題;防治
一、引言
面對著資源日漸稀少,環境污染日漸嚴重,生態系統逐漸退化的嚴峻形勢,我們必須要到順應自然、尊重自然、保護自然。為此黨的十八大做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決策,將生態文明建設融入到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中去,成就“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林業建設是生態文明建設中的重要部分,起著實現生態文明的關鍵作用,而病蟲害則是影響林業建設的最主要災害。病蟲害本身就會對森林造成嚴重危害,防治病蟲害采取的農藥更是會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因此,如何有效的改善我國林業病蟲害的防治工作,是一個非常值得探討的問題。
二、林業病蟲害產生的原因分析
林業病蟲害主要是因為林區樹種單一,不具有物種多樣性,導致生態系統失衡所致。
1.人工造林出現一些問題。我國林業建設的主要措施是人工造林,以便對天然林資源進行保護。但是由于人工林的樹種較為單一,動植物種類較少,在物種中不具備多樣性的特點,不能形成有效地生態系統,實現其保護和自我修復作用;而且人工林的建設本身會對區域的生態系統造成一定的破壞,打破了生態系統的平衡,造成病蟲害的發生。
2.防治技術不夠先進。我國在病蟲害方面的防治技術不夠先進,不能有效的進行病蟲害的防治,滿足不了林業建設的實際需要。而且我國林業建設規模大的區域一般經濟較為落后,科技水平也較低,制約了病蟲害防治新技術的推廣和應用。另外,也缺乏配備的技術和設備,管理也不夠完善,不能有效保護林區的生態多樣性。
3.沒有有效地防治措施。大部分地區對病蟲害的防治依然是采用化學藥物,雖然效果斐然,但是階段性較強,不能根治,而且對環境的破壞較大,容易造成嚴重的農藥污染;同時還可能殺死一些有益生物,使生態系統被破壞,降低物種多樣性水平,不利于林業病蟲害防治的長遠發展。
4.病蟲害的規模和種類一直擴大。隨著林業建設規模的加大,以及錯誤的防治措施的應用,再加上基因突變等非人為因素的影響,使我國當前林業病蟲害的種類和規模不斷擴大,一些非主要害蟲逐漸變成主要害蟲,為我國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增加了難度。
三、當前我國林業病蟲害防治中存在的問題
1.缺乏有效的監測預報工作。我國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中,缺乏對病蟲害的監測和預報,不能及時了解林業建設中病蟲害的發展狀況和趨勢,在出現病蟲害時不能及時采取措施防止病蟲害規模的擴大,不僅增加了防治投入,也增加了防治難度。
2.林業工作者能力不足。對林業病蟲害的防治需要較高的病蟲害知識和能力,不僅要對防治技術有較高的了解,還要有一定的病蟲害防治經驗,能夠根據不同的病蟲害采取針對性的有效防治措施。然而現在的大部分林業工作者都缺乏對病蟲害的防治知識和經驗,很多都使林農或者政府招聘過去的應往屆畢業生,大多沒有林業工作經驗,或者沒有足夠的對病蟲害的認識,以至于再出現病蟲害是不能及時采取防治措施,使病蟲害范圍逐漸擴大,危害整個林區。
3.缺乏有效的防治技術。因為我國大部分林業建設區域是在山區或比較偏遠的地區,而我國對病蟲害防治新技術的推廣不夠深入,使一些森林面積大的落后區域不能及時掌握最新防治技術,一直使用傳統的農藥防治方法進行病蟲害防治,不僅不能有效制止病蟲害范圍的擴大,還會造成一定的環境污染,給林區的生態系統帶來破壞。
4.林業部分之間配合力度不夠。林業病蟲害的防治也需要林業各部門之間的配合,協調進行防治。然而現在林業各部門之間的配合情況明顯不如人意,特別是人工林建設的造林、育苗、引種等各個環節之間不能積極配合,不僅會拖慢林業建設的進度,還會限制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進行。另外部分地區沒有對林業病蟲害的防治進行合理規劃,沒有形成有效的預防機制,使得病蟲害頻發,得不到有效制止,給林業建設造成妨礙。
四、改善我國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的建議
為了有效地進行林業病蟲害的防治工作,我們需要對現有的防治技術和措施進行優化,改善防治技術,從而更好的防治林業病蟲害的發生。
1.提高對森林監測和預報工作的重視。要想改善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首先要提高對森林的監測力度,預報病蟲害的發生可能。隨著國際間的林業技術交流逐漸增多,很多外來物種隨著林業產品和優良林種的引進而進入到國內,入侵我國的林業建設,例如美國白娥等,所以需要加強對植物的檢疫工作,在林產品的運輸、引入、種植等環節進行檢疫,防止病蟲害的傳播。同時還要注意監測工作,結合林區的實際情況和當地的氣候,做好病蟲害的預報,以預防為主,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
2.提高防治技術水平。我國當前的病蟲害防治形勢非常嚴峻,因此必須提高防治技術水平,改進防治方法。特別是要盡量避免使用化學藥物防治手段,因為會產生藥物殘留,造成環境污染,因此要選擇效果好、殘留少、副作用小,且對其他生物影響較小的藥物進行防治;同時要采用生物性農藥、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危害小的方法,例如燈光誘殺害蟲;要學習國外先進防治技術和防治病蟲害經驗,降低防治方法對環境的影響。
3.采用無公害防治措施。利用森林培育技術和生物控制進行無公害防治,減少環境污染,降低成本,提高對病蟲的抑制作用。在林木育苗時選擇抗病蟲的植株,在育苗時要適當的除草耕地,大量澆水等,使病蟲轉移;要注意使用完全腐爛的肥料做基肥,對土地進行消毒,采用輪作種植,苗木在移植前要進行檢測,保證無病蟲害后才可移植。
4.做好林區生態建設。提高林區生態系統的功能也是改善病蟲害防治工作的方法之一。在進行人工造林時要避免對當地生態系統和植被的破壞;在了解天然林的樹種、樹齡、密度等條件下,選擇適宜的樹種,盡量選擇多種樹種,形成混合林;同時也要注意種植林果、灌木、林下花等植株,增加林區物種多樣性,提高林區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五、結語
我國林業建設面臨的病蟲害防治工作確實非常嚴峻,特別在國家強調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現在,多地退耕還林, 利用各種方法增加林地面積,隨之而來的病蟲災害也比較嚴重,因此,我們要改善病蟲害防治工作,提高病蟲害防治的效率。
參考文獻:
[1]洪詩軍:《林業病蟲害的發生原因與防治措施研究》,《農村經濟與科技》,2016年第27卷第14期.
[2]陳月芬:《林業病蟲害的發生原因與無公害防治》,《現代農業科技》,2013年第22期.
[3]劉世英,趙瑞玲,李振海:《林業病蟲害的發生原因與防治措施》,《現代農業科技》,2011年第17期.
[4]劉建軍:《林業病蟲害的發生特點及防治措施》,《現代農業科技》,2017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