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愛祥
【摘要】目的 對中醫內科治療偏頭痛的療效進行簡要的分析。方法 將我院于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醫院收治的偏頭痛患者86例納入本次研究范圍當中,采用隨機分組的方式將其平均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在觀察組采用的是中醫內科治療的方法,對對照組則采用的是常規西醫治療的方法,將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統計分析。結果 在觀察組當中,總的有效率為95.35%,其中有效5例、無效2例、痊愈24例、顯效12例;在對照組當中,總有效率為74.42%,其中有效13例、痊愈8例、無效11例、顯效11例。在兩組患者中,對照組的總有效率明顯要比觀察組高,因此在兩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于分型偏頭痛患者來說,采用中醫治療的方法具有明顯的效果,能夠將患者頭痛的癥狀進行有效的改善,使得患者的生活質量得到提高,因此可以在臨床實踐中加以推廣與應用。
【關鍵詞】中醫內科;偏頭痛;療效
【中圖分類號】R24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36..02
當前,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壓力也逐漸增大,從而導致各種偏頭痛問題的出現。所以,如何對偏頭痛問題進行質量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研究問題。引起偏頭痛發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人體的神經與血管障礙所引起的陣發性的頭痛,其具有周期性、反復性以及規律性的特點,要想徹底治愈具有很大的困難。在臨床上主要的偏頭痛治療方式有中醫治療、西醫治療以及中西醫結合治療的方法。在中醫臨床上,認為該病發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肝陽上亢、氣血兩虛、肝腎陰型、痰淤阻絡等。因此,文章就中醫內科分型治療偏頭痛的臨床研究進行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我院于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醫院收治的偏頭痛患者86例納入本次研究范圍當中,所收治的患者均與偏頭痛診斷標準相符合,按照隨機分組的方法,將其平均分成兩組,各43例。觀察組女24例,男19例,年齡最小的為23歲,最大的為76歲。對照組女25例,男18例,最小為22歲,最大的為78歲。在基本資料上,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在對照組患者中,采取的是常規的西醫治療方法,即就是給予患者鹽酸氟桂利嗪膠囊(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30003)進行治療,每日5 mg,每日1次,口服;持續治療6個星期。
在觀察組的患者中,所采用的是中醫內科治療的方法,主要成分包括白芷、防風、菊花、地龍、薄荷,各15 g;羌活、天麻、川芎,各12 g;細辛6 g、全蝎5 g、蜈蚣1條。然后對患者的具體病情進行分析,進行適當的增減,如果患者出現頭部兩側疼痛的情況,則可以添加12 g柴胡;如患者巔頂疼痛明顯,添加10 g蒿本。上述方藥,水煎,每日1劑,分早、晚2次服用;以2個星期為1療程,持續治療3個療程。在療程結束之后,對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分析與評價。
1.3 判定標準
依據患者在臨床上所表現出來的體征,將治療效果分成4個等級,包括痊愈、顯效、有效以及無效。除此之外,隨訪半年,對患者的病情復發情況進行對比分析。
1.4 統計學方法
采取SPSS 16.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使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
對照組中,痊愈8例、顯效11例、有效13例、無效11例,總有效率為74.42%;觀察組中,痊愈24例、顯效12例、有效5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5.35%。對照組中治療總有效率要比觀察組的總有效率低,在兩組數據之間存在著差異,因此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數據見表1:
2.2 兩組患者復發情況對比
在半年的隨訪過程中,對照組與觀察組復發的患者各為8例、6例,復發率各為18.60%、6.98%。可以觀察組的復發率要小于對照組,兩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當前,在臨床疾病的治療過程當中,偏頭痛是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也逐漸引起了人們的重視。一般情況下,患者會選擇西醫治療的方法,而西醫所采用的主要治療方法為加壓、藥物以及手術等方法,并且西藥也會對患者的身體造成不良的反映,如果患者長時間服用西藥的話,就會很容易產生依賴性;而采用手術治療的方法,則存在的風險性比較大;加壓治療法則又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來采取對應的措施。采用中醫方法對偏頭痛問題進行治療,患者能夠很容易的接受,并且中藥成分所產生的反應比較小,長期服用中藥能夠將偏頭痛復發的問題進行良好的控制,所以當前大多數患者已經開始對中醫治療方式進行關注。
在目前的一些研究資料中,對于偏頭痛的發病機制以及發病原因等的研究還不是很明確,一些研究任務大部分的偏頭痛問題是由于早期的血管痙攣與后期的血管擴張所形成的,而且對于偏頭痛的治療也沒有特效藥來將其徹底治療。一些治療過程會采用鎮痛鎮靜藥以及舒坦類藥物,但是經相關實踐證明,這種治療方式的效果比較小,而且還會使得患者出現耐藥性和藥物依賴性,并且也有可能使得患者出現頑固性偏頭痛問題的出現。在中醫治療中,對該病癥的原因分析相對比較多,在大部分的資料當中認為偏頭痛是由于勞累過度、飲食不節或者是外感風邪等引起的,如果久病不愈就會導致肝腎脾等臟器功能失調,痰濁阻滯、淤血阻絡等,使得該病癥的發生。
根據不同的偏頭痛發生的原因,可以采取不同的藥方,分別采用滋養肝腎、活血化癖、平潛肝陽、補氣養血,佐以化痰、通絡、清熱、止痛、安神等方法,選用通竅活血湯、天麻鉤藤飲、杞菊地黃湯、人參養榮湯加減治療。經過實踐研究證明,天麻、丹參具有將周圍血管擴張的效果,能夠有效的抵抗鎮痛、驚厥。川芎則可以將中樞神經疼痛進行有效的緩解,將腦部的血液循環進行良好的改善,而全蝎主要是由蝎毒素組成的,活性很強,具有很好的鎮痛效果,并且所產生的毒副作用比較小。
采用中醫方式對偏頭痛問題進行治療,所產生的不良反應比較小,對中醫治療的接受程度更高,并且如果長期服用中藥的話,則能夠將偏頭痛復發的問題進行合理的控制。但是,在中醫治療的過程中,對偏頭痛問題可以分成許多組,因此在實際的治療過程中,應當與患者的實際病癥情況相結合,采取對癥下藥的方法,并且根據患者的病情變化對成分進行適當的調整,以最終達到對患者頭痛問題進行緩解的目的。總的來說,在中醫治療的過程中,偏頭痛的治療方法具有非常良好的效果,所以可以在臨床治療中得到廣泛的運用。
參考文獻
[1] 劉錫淼.中醫內科治療偏頭痛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04:235-236.
[2] 李思偉.中醫內科治療偏頭痛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04:79.
[3] 袁鳳榮.中醫內科治療偏頭痛36例臨床觀察[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5,08:79+81.
本文編輯:吳宏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