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通知,決定設立國家級新區——河北雄安新區。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一項重大的歷史性戰略選擇,是繼深圳經濟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之后又一具有全國意義的新區,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
雄安新區規劃范圍涉及河北省雄縣、容城、安新3縣及周邊部分區域,地處北京、天津、保定腹地,區位優勢明顯、交通便捷通暢、生態環境優良、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較強,現有開發程度較低,發展空間充裕,具備高起點高標準開發建設的基本條件。雄安新區規劃建設以特定區域為起步區先行開發,起步區面積約100平方公里,中期發展區面積約200平方公里,遠期控制區面積約2000平方公里。設立雄安新區,是黨中央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對于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化開發新模式,調整優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間結構,培育創新驅動發展新引擎,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習近平多次深入北京、天津、河北考察調研、研究決定和部署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時明確指示:要重點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載地,在河北適合地段規劃建設一座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的現代新型城區,“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化開發新模式。”
從我國發展歷史來看,珠三角和長三角地區是非常重要的兩個增長極,它們與深圳經濟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相互拉動,相得益彰。北方雖然有京津冀城市圈,但北京有強大的虹吸效應,不僅落下了交通擁堵、霧霾鎖城、房價居高不下等大城市病,也與周邊地區形成了巨大的發展落差。設立雄安新區,以更高效的資源配置,為21世紀中國的發展構建一個新的區域增長極、一座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的現代新型城區并承接北京疏解的非首都功能,是歷史的選擇。從地理位置看,雄安新區與北京、天津正好形成等邊三角形,可與周邊幾大城市形成半小時通勤圈;而且該區域地處華北平原和湖泊濕地,生態環境優良、資源環境承載力較強;新區所涉及的三縣人口密度低、開發程度低,發展空間充裕,如同一張白紙,具備高起點高標準開發建設的基本條件。雄安新區的橫空出世,是構建區域發展新增長極的歷史選擇,更是經過科學研究、反復比較、嚴格論證后所做出的現實選擇。
習近平指出,規劃建設雄安新區要突出七個方面的重點任務一是建設綠色智慧新城,建成國際一流、綠色、現代、智慧城市。二是打造優美生態環境,構建藍綠交織、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態城市。三是發展高端高新產業,積極吸納和集聚創新要素資源,培育新動能。四是提供優質公共服務,建設優質公共設施,創建城市管理新樣板。五是構建快捷高效交通網,打造綠色交通體系。六是推進體制機制改革,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激發市場活力。七是擴大全方位對外開放,打造擴大開放新高地和對外合作新平臺。
雄安新區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新區,其定位首先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載地。作為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兩項戰略舉措,規劃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區,將形成北京新的兩翼,拓展京津冀區域發展新空間。雄安新區在起步之初,就要加強同北京、天津、石家莊、保定等城市的融合發展,特別是要同北京中心城區、城市副中心在功能上有所分工,實現錯位發展。統籌生產、生活、生態三大布局,努力打造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創新示范區,雄安新區將充分發揮京津冀各自比較優勢,形成京津冀目標同向、措施一體、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協同發展新格局。
規劃建設雄安新區,是尊重城市建設規律、解決“大城市病”問題的關鍵一招,是創新區域發展路徑、打造新的經濟增長極的點睛之筆。從國際經驗看,解決“大城市病”問題,許多國家都采用“跳出去”建新城的方法。從我國經驗看,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通過建設深圳經濟特區和浦東新區,有力推動了珠三角、長三角地區發展。設立雄安新區,既貫徹了協同發展、創新發展的時代思考,也吸收借鑒了國內外有益經驗,為拓展區域發展新空間鋪就一條新路。雄安新區作為我國未來發展大棋局中的一枚關鍵落子,不僅能為加快構建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積累發展優勢,帶動冀中南乃至整個河北的發展,形成新的區域增長極,還肩負著探索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化開發新模式、打造全國創新驅動發展新引擎的重大歷史責任。
規劃建設雄安新區,要在黨中央領導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堅持保護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延續歷史文脈,建設綠色生態宜居新城區、創新驅動發展引領區、協調發展示范區、開放發展先行區,努力打造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創新發展示范區。
建設雄安新區是一項歷史性工程,是我們這代人留給子孫后代的歷史遺產,尤其需要保持歷史耐心,有計劃分步驟推動新區建設。我們要按照黨中央要求,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高標準高質量組織規劃編制,科學規劃空間布局、功能定位,規劃好再開工建設,不留歷史遺憾;以改革開道,發揚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建立體制機制新高地;以民生為本,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補齊環京津冀周邊地區社會事業發展、公共服務水平短板;以實干鋪底,堅持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一件件事認真辦,一茬一茬踏實干,一張藍圖干到底,讓雄安新區建設經得起歷史檢驗。
(參考來源:《人民日報》、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