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興良
虛擬財產是指具有財產性價值、以電磁數據形式存在于網絡空間的財物。作為網絡衍生物,隨著網絡在社會生活中的普及,虛擬財產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法律上如何看待虛擬財產的屬性,在刑法學界存在較大爭議,而這個問題關系到對侵犯虛擬財產案件的定罪量刑,所以極為重要。
虛擬財產和現實財產之間雖然各自的存在方式明顯不同,但就財產屬性而言仍然具有同一性??蓮拿裥痰碾p重視角,對虛擬財產的財物屬性和權利屬性進行探討。從曾智峰等侵犯通信自由案、孟動等盜竊案與岳曾偉等非法獲取計算機信息系統數據案的三個案例,可以發現我國司法實踐中對虛擬財產的認定經歷了從非財物到財物再到數據的演變過程。只要堅持民刑一致原則,虛擬財產在刑法中解釋為財物完全是順理成章的。而對于認定犯罪數額這一妨礙對侵犯虛擬財產行為以財產犯罪論處的主要司法技術性的障礙,在實踐中也得到解決,司法機關已經探索出了虛擬財產數額認定的方法。
我們不能以虛擬財產具有對網絡的依附性而否定其獨立性,由此否定虛擬財產的財物屬性,也不能因為虛擬財產難以接受和難以流通就否定其具有財產價值。并且,以電磁數據具有可復制性為由而否定虛擬財產可以成為財產犯罪保護法益的觀點,也因其以“所有電磁數據都具有可復制性為前提”而值得質疑。
通過對財物概念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國刑法中的財物是一個包容量較大的概念,是包括了有體物、無體物和財產性利益的最為廣義的概念,因此完全能夠涵蓋虛擬財產,對于具有財產價值的虛擬財產應當按照財物予以刑事保護。
(摘自《中國法學》,2017年第2期,第146-172頁。)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100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