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井愛
前言:伴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發展,在教學課堂上要求更要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在整個教學環節流程中,起到的只是輔助性的作用,如何在小學語文的課堂上最大限的發揮學生的主動積極性,切實的展現學生的在教學課堂上的主體性地位,我們教師可以通過激發學生主動提問題的方式,在學生積極的思考中,展開相互之間的討論,尋找答案的同時,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逐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本文基于此展開關于如何激發學生在小學語文課上主動提問題的相關策略,僅供參考。
1.當下小學語文課學生主動提問題現狀分析
身處一線的小學語文教師,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逐漸的認識到對于學生在課堂上主動提問題,所達到的教學效果要比一般的課堂呈現出更為理想的教學結果,所以這種教學方式的重要性受到更多老師的關注[1]。但是普遍老師反映對于在課堂上引導學生的主動提問題的方式還較為機械,一方面是小學生受年齡思維的限制可能還存在不會提問題的現狀,甚至有的小學生是不敢提問題的,一般的小學語文課堂中,語文課程的展開流程中關于重要的問題都是在教師的預設中,教師向學生提出問題,學生回答,教師評價展開的,這一教學流程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學生自己的想法、觀點、看法可能被壓縮束縛,教學過程中學生主體性地位的突出也就無從落實,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掌握。
2.小學語文課中激發學生主動提問題的策略
2.1鼓勵培養學生主動提問題的方式。
小學語文課堂中,小學生由于學習能力,或是學習心理,自尊心等問題原因,存在著或多或少的不敢于表現自己,學習狀態處于被動地位,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善于觀察注意每一位學生的課堂表現,進一步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想法,從而在課堂上有效的抓住該學生的特點,積極鼓勵學生主動提問題,尤其是小學生,是一個特別希望別人給予重視關注肯定的群體,老師的鼓勵與重視對于提高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以此漸漸培養學生主動提問題的信心與勇氣。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會經常碰到一類學生在課堂上比較沉默,規規矩矩上課聽講,這部分學生大多是自身性格所為,對于這部分學生,建議教師對這些學生在課下給予較多的關心交流,掌握他們對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潛移默化的灌輸他們主動提問題對學生發展的重要性[2]。
2.2養成良好的主動提問題的習慣。
讀書學習中,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以后的發展至關重要,同時還可以很大程度上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尤其是小學生,大部分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及學習方式都是在小學階段教師在教師的引導下形成,學校是學生系統接受知識培養各種能力習慣的重要場所,學生主動提問題的習慣表明學生逐漸對問題的認知有自己的看法想法,同時讓老師更清楚的認識到學生對知識的更多疑惑在什么地方,便于教師在以后的教學中更有所側重,站在學生的角度去看問題,思考問題,走進學生的心理。這種良好習慣的養成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老師在這一過程中,更多的是要有耐心,對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耐心的答疑解惑,尤其是針對一些學生的提出的比較奇怪的問題,教師要有意識的引導學生提問題方式方法,看問題的角度等,逐漸的糾正學生存在的不良表現。避免發生偏離主題,提高問題的針對準確性,逐步的提高提問題的層次。
2.3加強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的聯系。
語文教學是最重要的一門基礎性教學,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為了擴大學生學習的范圍,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加強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的聯系,為學生提供更廣的主動提問題的空間,同時還可以實現對學生知識面的擴展,實現生活化的教學[3]。例如以在學習《蟋蟀的住宅》這篇文章為例,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主動的去觀察蟋蟀是什么樣子的,有什么特點,住的地方有什么特色,將實際觀察到的內容與課本講述的內容作比較,對于存在各種疑惑的地方,向老師提出問題。這種教學方式,一方面讓學生了解知識與生活的關系,另一方面,對于培養學生的多元思維,發展學生思考提問題的廣度有很大的幫助作用。極大的調動了學生學習語文的學習熱情,提出更多有價值的問題。
總結:綜上所述,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中,對于學生主動提問題的實踐發展,更多的是需要教師在講究策略的同時,對學生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引導灌輸,給予他們敢于提問題的勇氣信心,逐漸的培養學生主動提問題的習慣。實現對知識扎實掌握,為學生以后長期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玲.激發小學語文教學主動提問的課堂教學路徑[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 2016(28):149-150.
[2]孫善海.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激發學生主動提問的方法探究[J]. 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 2015(35):180-180.
[3]林慶格.運用正確教學方法 激發學生主動提問——啵小學語文課堂如何激發學生主動提問的方法[J]. 讀寫算:教師版, 2015(30):225-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