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寶香
一位教育家說過:“詞語教學,不是閱讀教學的點綴,而應貫穿于整個閱讀教學的全過程?!笨梢姡~語教學在閱讀教學中的作用非同一般。因為,詞語是篇章基本的語言單位。文章中有些關鍵詞語,是經過作者反復推敲而來,不僅形象生動,而且對文章的表情達意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因此,在詞語教學中我們不能只簡單地停留在解釋詞語意思的層面,應該根據詞語的不同特點,巧用方法展開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一、品讀詞語,體會課文內涵
要提高詞語教學效益,充分發揮詞語教學在閱讀教學中的作用,就要特別注意教材中那些與文章中心密切相關、內涵豐富的關鍵詞語,科學設計教學流程,指導學生把理解詞語和學習課文有機結合,以求在語言文字訓練中受到思維訓練和情感的熏陶。
例如《永生的眼睛》(人教版四年級下冊)一文,主要講的是作者琳達的父親通過母親去世時捐獻眼角膜的事情來教育琳達:幫助他們重獲光明能讓生命變得有意義。同時,父親和作者的言行也教育了外孫女溫迪,讓她明白了生命的真諦。一家都做出了去世后將眼角膜捐獻的偉大決定。文章中“驕傲”一詞出現過兩次:
1.媽媽,我真為你、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驕傲。
2.這次,我為自己的女兒——14歲的溫迪而驕傲。
如果就詞解詞,學生可以很快知道“驕傲”的意思。但綜觀全篇,我們不難發現這個詞如一條隱形的線,貫穿全文,它對理解文章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有著極其重要的價值。因此,品讀好這個詞,顯得尤其重要。在我縣青年教師課堂評優課中,一位老師是這樣設計的:
1.找“驕傲”
找出文中帶有“驕傲”的兩個句子。
2.品“驕傲”
(1)出示“驕傲”一詞在字典中有兩種解釋:
①自以為了不起,看不起別人。②自豪。
那么“驕傲”在文章句子中是什么意思呢?請自豪地讀一讀這兩句話。
(2)想一想這兩句話分別是誰為誰驕傲?
(3)溫迪為“我”和外公而驕傲,溫迪為什么這么說,請默讀課文,找理由,品讀描寫父親語言描寫的句子。
(4)那么,溫迪有什么值得“我”驕傲呢?找理由,品讀句子。
3.悟“驕傲”
從兩次值得驕傲的事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父親深深影響了“我” 和溫迪,也就是——在這一刻,我真正領悟到了父親留下的遠非一副角膜。(出示) 那父親留下的是什么呢?引導學生進行小練筆。
就這樣,這位老師用“驕傲”一詞設計層次感強的系列問題,引領學生深入課文,理解課文,感悟人物品質,在品讀詞語中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語文能力。
二、重組詞語,豐富教學內容
新課程倡導教師“用教材”,而不是簡單的“教教材”。“用教材”就是教師在使用過程中要體現“創造性”,把教材這個例子用活。也就是說,教師應該先研讀教材,結合學段目標,把握教材的知識點,將知識點進行重新組合和拓展,設計出富有活力的課來。課文中的詞語,有不少就是可“激活”的知識點,對它們進行重組、拓展,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我縣青年教師課堂評優課中,一位老師在《掌聲》(人教版三年級上冊)一課的詞語教學,就巧妙地將詞語進行了重組與拓展。她將詞語分成三組出示。
第一組將“落下殘疾”“角落”放在一起,側重進行字音教學,先讓學生讀準兩個詞中“落”的不同讀音,然后出示三個帶“落”字的句子:
(1)秋天到了,葉子從樹上落下來。
(2)她小時候生病了,一條腿落下了殘疾。
(3)他下定決心,從此絕不再丟三落四了。
多音字在句子中出現,音義結合,通過句子的朗讀中區別,學生很快就掌握了“落”字在不同語言環境中的不同讀音。
第二組將“小兒麻痹癥”“一搖一晃”放在一起,加入圖片理解詞語意思后,用“因為……所以……”把這兩個詞聯系起來說一句話,進行說話訓練。
更巧妙的是第三組,教師將“憂郁”“猶豫”放在一起,首先指導學生讀準這兩個讀音接近的詞,然后出示下面的句子,引導學生造詞填空:
(1)英子____了一會兒,慢吞吞地站了起來,眼圈紅紅的。
(2)從那以后,英子就好像變了一個人似的,不再像以前那么____。
教師引導學生通過選詞填空理解,不僅理解了詞語的意思,學會了詞語的運用,而且還通過詞語將課文內容顯示出來,幫助了學生對課文的整體理解。這樣的教學,不僅限于那幾個詞語,而是拓寬思路,用活詞語,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語言訓練更加到位。
三、情境學詞,增強教學情趣
《李吉林與情境教育》一書中提到:“當兒童沉浸于情境中,想象的翅膀會悄然展開?!薄耙磺兄R產生于情境中,最終又回到情境中去運用?!痹~語的教學,教師可通過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在課文所描述的情境中進行學習。
如我校一位老師在教《從現在開始》中“議論紛紛”和“叫苦連天”兩個詞時,是這樣進行的:
老師先讓學生戴上自己制作的動物的頭飾。
師:神氣的貓頭鷹要其他動物白天睡覺,夜里做事,想一想,如果你們就是那些小動物,要你們天天熬夜,你們會同意嗎?你們會說些什么?
(各小組同學七嘴八舌,討論開了。)
師:哪只小動物來說說,你會說些什么?
生:貓頭鷹怎么能這樣,哪里有白天睡覺,晚上做事的道理。
生:貓頭鷹怎么能讓我們像他一樣生活呢,這不折騰我們嗎?
生:讓我們天天熬夜,我們怎么受得了?
師:像你們這樣你說我說,就是——議論紛紛(生接著說)。
……
師:可是貓頭鷹是大王,動物們不得不服從命令呀!一天,兩天,一個星期下來了,小動物們,你們有什么感受?
生:哎呀,累死我了,我都快不行了。
生:哎,天天這樣,白天睡覺,我怎么睡得著呀?晚上我想睡覺了,得起來做事,我的眼睛都花了!
生:我頭暈,受不了了。
……
師:是呀這樣的日子怎么過呀?動物們這個也受不了,那個也撐不住了,個個都抱怨,這就是——叫苦連天(生接著說)
師:請你們帶著自己的感受把這一句讀一讀。
這一教學片斷,教師將學生帶到動物王國,學生在積極參與中“經歷”白天休息,夜里做事的生活場景。學生如臨其境,感同身受,不僅理解了“議論紛紛”“叫苦連天”兩個詞語的意思,眼前還出現了這兩個詞語所描繪的場面,在情境中感受了語言的感染力,增強了學習情趣。
總之,詞語教學的方法很多,它是教師處理教材機智的體現,教師應根據教材中的詞語特點,因詞而異,因課而異,拓展思維,巧妙設計,讓閱讀教學更加豐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