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對我國智能化建筑中存在的不足進行了說明,并且指出了建筑電氣智能化化設計對于智能化建筑發展的影響,對未來的發展前景進行了預期。
關鍵詞:智能建筑;電氣設計;發展趨勢;運管維護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12.142
1 智能化建筑在我國發展的現況
在高新科技的快速發展、信息網絡全球化的沖擊之下,對于智能化建筑的發展可以說是不得具備了適宜的外部環境,同時還擁有著強大的技術支撐,并且通過不斷的實踐、創新在智能化建筑中也收到了一定的成效,智能化建筑的應用范圍也不斷擴大。簡而言之,只要是依照現代管理方式運轉的行業,使用智能化建筑將成為一種趨勢。但是現階段運行的智能建筑中尚且存在不足之處。
(1)智能建筑運用情況不理想。1)智能建筑的“智能化”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通過技術手段對物業進行有效管理的比例較低,建筑智能化作業的發揮受到了一定的制約,一部分物業對智能建筑的管理僅適用了一部分的智能化系統,使智能建筑還停留于前一個階段。2)眾多的智能建筑在落成使用2 到3 年之后,因為管理維護沒有及時的跟進,技術沒有進行及時的更新換代,導致先進的設備無法實現設計,極大程度上限制了智能化系統能力的發揮。
(2)非智能建筑的改造問題。對于智能化建筑來說,非智能建筑的數字無疑是巨大的,在智能建筑投入到使用中的階段,建筑行業勢必將對非智能建筑進行相應的改造。這樣就存在著設計、施工等問題,這樣的問題相對于新建智能建筑更為困難。
2 建筑電氣智能化設計對智能建筑的影響
建筑電氣是智能建筑的產物,科技發展的不斷深入,利用多元化技術對信息進行采集、處理、監控以及管理,以此來實現信息及資源的共享。現代化計算機技術、建筑技術、控制技術、通信技術、圖形顯示技術——簡稱為“4C+A”技術,為智能化建筑的發展提供了可靠的技術支持。建筑電氣對智能建筑的運行起到保護作用,智能建筑的設計、施工、驗收、維護都是通過建筑電氣實現的,建筑電氣設計貫穿于整個智能建筑之中。
3 智能建筑發展的合理化建議
(1)建立系統化的理念。我國的設計部門對于智能化建筑及智能化產品設計的方法及理念沒有詳盡的掌握,特別是在集成方面更是薄弱。設計師的理念相對滯后,設計的重點停留在智能化的系統上,并沒有給總體集成及系統后期拓展給予相應的重視。為此,在智能建筑的設計時,必須將建筑使用的實際情況做根本出發點,在滿足功能的基本需求情況之下,對建筑的規模、性質作出準確的定位。具體的體統選用時,需要充分的與以往的成功經驗相結合,要進行施工各參與方的高效溝通,以此來保證設計的合理性。系統的集成商中標之后,要依據設計圖紙進行系統及設備的選定,與自身的使用性能相結合,在滿足設計標準的前提之下選取性能良好,成本控制最優的方案。
(2)電氣智能化設計的要求:
1)對于建筑電氣設計人員來說,其必須要具備過硬的電氣專業知識,對相關法律法規深入的掌握,對最新型的技術能夠熟悉,掌握智能化設計的信息等等。通常情況下,設計與施工均具有明確的指向性,建筑也是滿足不同的使用要求,故此,智能化電氣設計時需要與建筑方進行精確的溝通,方能做好智能化建設。與此同時,還要求設計人員具備大量的實際工作經驗,能夠對施工中容易出現的問題作出預期,對施工中的技術要點進行明確的標注。
2)弱電施工階段,要對弱電工程施工的時間進行把握,尤其需要重視的就是施工中的預埋作業,同時安排好設備進場的時間,安裝之后對設備進行調試等工作。建筑電氣設計人員需要對施工中的重點進行事先的溝通及協調,從專業的角度給出正確的指示,對施工進程及驗收結果進行保存。
智能建筑電氣技術將信息技術作為主要內容,是實現智能建筑功能的技術手段。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綜合布線系統技術。綜合布線系統(GCS)作為建筑內部或是建筑群落間的網絡傳輸,同時亦是智能建筑之中數據、語言及多媒體通信的平臺。其使用高品質材料,以非屏蔽雙絞線及光纖作為傳輸介質,進行統一的規劃設計,形成完整又開放的布線系統。這就為智能建筑及智能大廈中的信息設施提供多個不同廠家產品的兼容性,進而進行擴展、更新、重組,為使用者打造了信息時代的體統環境。二是除濕技術。智能化建筑對于濕度的控制已經趨于完善,空調的應用使除濕技術向機械化、技術化發展,但此種方法需要將循環冷空氣冷卻到露點的溫度之下,除濕之后進行加熱,再送入室內,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浪費,為此需要開發獨立的除濕系統,實現智能建筑節約能源的優點。
3)設計信息的反饋:對建筑落成后弱電系統所需要的空間全部考慮是很困難的。這樣就要求智能建筑在設計時預留出相應的空間及管井,以避免落成之后導致設備無法進入的情況,做到及時的信息反饋,對于空置的預留空間還可進行其他利用。
(3)智能建筑功能的開發。現代建筑智能化的另外一個重要體現就是其節能的特性。國外現階段使用的一些材料能夠對外界環境進行感應,例如:光照、氣流、溫度、濕度等等,利用自動系統傳遞信息給安裝在建筑外墻上的氣窗、百葉等,進而實現自動關閉或是開啟,這些對我國智能建筑的發展都有著重要的啟發及借鑒作用。
4 結語
智能建筑全面推廣、使用的全盛時期還沒有到來,對于我國建筑行業智能建筑發展來說無疑是艱巨的,同時也預示著智能建筑有著無限的發展空間。隨著高新技術的不斷發展,并且在建筑行業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對整個建筑行業而言未嘗不是一個良好的契機,建筑電氣智能化設計對智能建筑的作用不可小覷,需要對設計、維護等問題給予高度的重視,在不斷的實踐中進行總結,以迎來一個嶄新的建筑更新時代。
參考文獻:
[1]林毅宏.智能樓宇建筑電氣節能現狀及節能設計研究[J].自動化與儀器儀表,2011(03).
[2]高鶴鳴.在智能化建筑中應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價值[J].科學中國人,2016(36).
作者簡介:黃艷飛(1976-),江蘇連云港人,碩士,教師,中級,研究方向:電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