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俊麗+劉旭浩+張銳銳+付安
[摘 要]堅持走新型城鎮化道路,遵循國內外城鎮化的一般規律,在體現集約、智能、綠色、低碳等新型城鎮化共性特征的同時,結合地方區域特色加快衡水經濟建設。本文針對衡水當前的現狀,提出突出區域功能、網絡結構、文化內涵等方面的新型城鎮化建設之路。
[關鍵詞]衡水;新型城鎮化;建設;研究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12.112
[中圖分類號]TU9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7)12-0-02
新型城鎮化建設是中國城鄉協調發展的新途徑。在以人為本的前提下,通過科學、高效、集約、協調的發展,形成環保生態、和諧宜居的城鄉發展新形式。從近幾年的發展經驗看,在發展過程中注重因地制宜、突出區域特色發展,是新型城鎮化建設和發展的必然趨勢。衡水作為河北省中南部的內陸城市,正在新型城鎮化的道路上積極探索。作為河北省2015年公布的17個省級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之一,衡水市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1 衡水城鎮化建設體現區域功能
隨著國家京津冀協同發展政策的提出,衡水地區逐漸成為我國新興的經濟發展帶,而衡水正處于京津冀地帶的核心區域。衡水到京、津、石、濟四大城市的車程都在2小時以內,是華北地區重要的交通節點,也是四大城市經濟圈的交匯點,這使衡水的城鎮化發展以融入和服務京津冀經濟圈為基礎。安平絲網、深州水果及苗木花卉、饒陽綠色蔬菜等特色產業依托京津的地理優勢快速發展,為帶動衡水經濟融入京津冀經濟圈開拓了新路子,也加快了相應縣市城鎮化發展的步伐。
衡水境內有大廣、邢衡、黃石等多條高速連通,也是京九、石德等多條鐵路的交匯地,石濟高鐵、京九高鐵等高速鐵路通車后,衡水將實現與4大城市聯結的1小時交通圈?!毒┙蚣絽f同發展規劃綱要》的具體實施,將促使衡水展開一批重大的交通基礎項目建設,衡水將逐步形成以高速公路、高鐵鐵路、城際交通、軌道交通、航空機場為主的網絡化立體交通體系,衡水“黃金十字交叉”的區位優勢更加凸顯。衡水優越的交通環境,為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先天的區位條件,抓住衡水便利的交通區位優勢,將衡水新型城鎮發展的重點放到物流業及電商產業建設,依托各區縣鐵路、高速等交通優勢,形成特色物流產業。依靠衡水市區地理及交通位置,形成衡東物流園、衡水東明物流園、衡德物流園等物流園群。依靠饒陽、安平;緊鄰大廣、京九;背靠京津的優勢,發展安平內陸港、新發地農副產品物流園。根據阜城農產品產業優勢和緊鄰山東、連通河北的地理優勢,發展農產品及果蔬物流企業園,同時利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契機,大力打造信息及電商產業,既能為物流業及衡水地方特色產業服務,也是提升衡水產業結構、打造衡水“生態宜居湖城”的需要。依托各縣特色產業的冀州暖氣、饒陽蔬菜、阜城農產品、棗強皮毛電商平臺也蓬勃發展起來。
2 衡水城鎮化建設體現地方特色
衡水境內的衡水湖,是華北地區第二大淡水湖,素有“華北之肺”的美稱。衡水湖濕地環境優美,自然生態多樣,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充分發揮衡水的地理優勢,依托衡水自然條件及傳統產業特色,形成了衡水“一湖三區”的城市特色。圍繞衡水湖,發展桃城區、濱湖新區、冀州區三大區,形成“大衡水”的新格局?!按蠛馑卑l展理念,有助于促進衡水中心城區和周邊城鎮鎮形成合理分工,進而實現衡水的協同發展。以衡水“一湖三區”為基礎,向周邊棗強、武邑、工業新區等區域發展,逐步打造“北方宜居生態湖城”的發展藍圖;主城區著力發展和完善城市功能,穩步提升城市品位,增強人口承載和就業能力;衡水湖區域的村莊,依托衡水湖自然風光,發展生態旅游休閑產業,依靠湖光秀色,打造詩意鄉村;周邊區縣根據區域優勢和地方特色,逐步形成宜居宜業的生態特色城鎮,如武強周窩音樂特色小鎮、衡水湖閭里漢漢民俗文化小鎮、棗強皮毛大世界等。
3 衡水城鎮化建設體現網絡結構特色
衡水在新型城鎮化建設中,創新城市發展理念,注重以人為本,以智慧城市建設提高衡水新型城鎮化發展水平。加強城市基礎設施的智能化建設,發展以數字化社區、數字化交通、數字化城管為基礎的網絡化、信息化智慧城市。在公民醫療方面加大投入,依托網絡信息平臺,實行社區居民免費建立健康信息立體檔案,為社區居民實現免費基本醫療服務。在城市規劃方面,積極在景縣、冀州等縣市推行“四規合一”試點,以此推進衡水總體城市規劃及管理水平。在城市管理方面,逐步完善數字化城市管理平臺,并在各縣市推進數字化城市管理建設。在數字化城市管理的基礎上,加強數字化交通的建設,逐步完善交通道路智能監控和智能交通燈的使用,逐步建成智能公交系統,努力實現車輛自動報站、GPS定位、車輛實時監控、一鍵報警等功能。配合“衡水掌上公交”APP的上線使用,以及京津冀一卡通的開通,真正以人為本,實現衡水交通的立體化、網絡化、智能化管理。加大城市網絡基礎設施及網絡服務的投入,在衡水逐步試點展開公共場所Wifi全覆蓋,完善交通、公安、消防、醫療救護等部門聯動的“天網工程”,為衡水智慧城市的發展及居民的日常生活提供最安全、有力的保障。
4 衡水城鎮化建設體現地域文化特色
衡水有著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底蘊。歷史上先后涌現出了多位歷史名人,如我國儒學大師董仲舒、漢代名將周亞夫、唐代經學家孔穎達、著名邊塞詩人高適、文學巨匠孫犁等。衡水除了有衡水湖自然美景,還有封氏墓群、景州塔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及慶林寺塔、周亞夫墓、安濟橋、圣姑廟遺址、深州盈億義倉等多家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安平縣的“全國第一個農村黨支部”、武強縣的“年畫博物館”、侯店毛筆、衡水冀派內畫、宮廷金魚更是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衡水的新型城鎮化建設要突出地域文化特色,加強對歷史文化、歷史名人的推廣,以及對特色建筑遺址的保護,將衡水的特色歷史文化賦予新時代的內涵。
在衡水特色歷史文化的基礎上,加強營造衡水特色城市文化品牌。以衡水湖自然保護區為依托,進行全市旅游發展總體規劃,加強衡水湖及周邊道路、賓館、醫院的基礎設施建設,并加強環境的規劃整治,完善環湖健步路、垂釣園、自行車道等基礎建設,同時進行馬拉松賽道及周邊環境的軟硬件升級,將衡水湖國際馬拉松賽打造成“國內黃金賽事”。依靠衡水森林公園、深州蜜桃觀光園、鄧莊農業科技示范園、衡水老白干酒廠、六個核桃生產基地等特色,發展自然生態游和特色工業游項目。以優化衡水產業結構、提高居民素養、提升城市品位、豎立衡水品牌,將衡水打造成國內運動休閑、健步旅游、養生觀光的知名目的地。
新型城鎮化在衡水的開展,需要廣泛借鑒我國先進地區的發展經驗,除了要努力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及城鎮化率外,更要注重集約智能、低碳環保等建設方向。還應看到,衡水地處華北平原內陸,歷史悠久,是我國傳統的農業地區,因此,在城鎮化的發展過程中更應注重地方特色,突出衡水地域的特征,體現衡水品牌,加強衡水文化內涵建設。
主要參考文獻
[1]張軍芳,杜鵬,劉旭浩,等.衡水市新型城鎮化與智慧城市建設研究[J].福建電腦,2015(7).
[2]王廣才.推進衡水市新型城鎮建設的對策思考[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