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想 吳中正
摘 要:地址災害是產生環境問題的主要因素,地質災害的發生經常會對環境造成嚴重的破壞,對人們的生活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影響,水資源的不合理開發是導致地質災害的主要原因,水資源利用的不合理不僅會導致環境的嚴重破壞同時也會使地下水位降低等自然災害。所以,本文基于水文地質條件在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中的重要性做了以下幾點研究。
關鍵詞:水文地質;地質災害;危險性
勘查有關的重要工作就是水文地質,勘查的數據可以使工作人員通過對數據進行分析和計算用來勘查水文地質條件對地質危害的影響,從而實現對地質事故的控制。同時在應用過程當中,由于地質環境在不同的地區差別較大,因此所產生的危害性也會有所不同,同時在實際評估中通常也出現許許多多的問題。所以只有掌握了評估的原則,才可以確保評估的有效性。
1 地下水變化所產生的地質災害
水下地質的環境發生變化會引起多種多樣類型的地質災害。根據相關調查顯示,由于地下水變化所引起的地質災害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1 崩塌
礦山項目是導致崩塌這種地質災害出現的原因之一。在最近幾年,我國在礦山項目上發生了多起崩塌事件。在某市發生的崩塌事件,其破壞型極大,并且造成大量的人員傷亡。如果巖體中存有縫隙或者地下水位上升,就會導致裂隙空隙中的水壓力大幅度提升。在對于出現崩塌的事件所進行的分析時,可以看出因為裂隙長期處于傾斜狀態,空隙間的水壓力將會增大,同時效應力也會降低,也可以大大的減少摩擦力,由于裂隙間的直接按摩擦力降低,所以導致裂隙的裂縫進一步擴大。此時,巖體中存在的裂隙無論是直立、傾斜還是水平,都會導致空隙壓力的上升,從而巖石的崩塌速度就會加快。通過崩塌事件的合理分析,就會發現我們要對地址災害進行評估,就需要對地下水變化著重查看。
1.2 滑坡
經過調查顯示,80%~90%的滑坡的原因大多都是由于地下水的影響。所以可以看出引發滑坡的一個重要的外部原因就是地下水,地下水會導致巖體力學的特性發生改變。巖石長期遭受地下水的作用,它結構表面中填充的物質大部分將會發生軟化,甚至于在一段時間內會導致巖體的自重不斷上升。相關研究表明,引起滑坡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地下水,并且地下水在其中的危害最大。當地下水的徑流條件比較好時,流通相對暢通,但是如果地下水的水流流速加快,那么土體就會遭受潛蝕,并且因為水的流動將會帶中巖石中細小的顆粒。這樣會大大加大了塌陷等自然災害發生的概率,所以在災害發生時,破壞性會不斷加大。同時水流的頻繁流動也將會導致巖體的結構被軟化,從而導致滑坡等自然災害,對環境具有較大的破壞性。
1.3 水質惡化
當地下水位下降后,粘性土的壓密會導致水被釋放,所以地下水的水質將會不斷發生惡化。這主要的原因是,存在于粘性土中的水份會很難同外部的水進行有效的交換,但是如果因為一些其他因素,就像外力的作用,所導致粘性土被密壓,當粘性土釋放出水時,此刻粘性土中一些有利的組分也將會流入到含水層中。一到進入到含水層中就會使水分中存在大量的污染物,導致含水層受到強烈的污染,使水質發生惡化。但是因為地下水的循環交替十分緩慢,所以污染排除將會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在粘性土中的污染物質進入到地下水,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會留在水層中,這將會導致非常嚴重的地址災害。
1.4 地面沉降
在最近幾年中,我國許多城市都發生了地面沉降的問題,這是我國地址環境的嚴重危機。會有大量的地下水存在于巖體中,這些水與巖體共同形成立了一個力學平衡系統。例如,某地區在對地下水進行開采后,會導致了該地區地下水位的降低,此時因為空隙水壓力的極具下降,但是總壓力并沒有發生變化,此時有效壓力力會有所增加,該地區的巖土骨架也產生了釋水壓力,此時彈性形變為砂礫主要發生的形變,此時地下水發生恢復,底層發生了回彈。此處需要注意,如果該地區的土層為粘性,那么發生的則為塑性形變,在地下水位恢復的過程中,壓力不會再發聲回彈。由此可見,在開采空隙承壓含水系統中,將會引起土層的壓力,此時地區的地表面也會發生一定程度的沉降。
2 水文地址重要性的主要體現
2.1 水動壓的巨大破壞力
水動壓大力影響著地下勘察,這種影響在自然環境下很少發生,一般都發生在有人為因素參與的情況下,從而破壞地下水的平衡,打破地下水的平衡后,地下水的流動將會變得不正常,從而形成的水動壓將會比一般情況下的偏大,阻礙了勘察工作的開展,情況嚴重時甚至導致“大自然的憤怒”,威脅工作人員的生命安全。
2.2 水位影響工作
2.2.1 水位下降
水位下降不僅會威脅地表面的安全性和平整性,情況嚴重的時候,還會導致地下水的枯竭,甚至造成水質惡化等問題。此時水位下降不僅會影響勘查工作,同時還會威脅人類的生命。近幾年來,我國城市規模不斷擴大,人類采取掠奪式對地下水進行開發,地下水位下降是不可避免的,在這一背景下,許多城市的地下巖土層結構都受到了可不估計的破壞,巖土顆粒的黏性下降,近地面在承受較大重力時將會發生坍塌,地表面的建筑物隨之將會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壞,此時將會威脅城市中居民的安全。除此之外,地下水位的下降,還會導致部分礦床的干枯,使地下水位的自行恢復能力降低,地下水被大量的進行抽取,因此會導致水質周圍受到有害物質的侵蝕。
2.2.2 水位上升
影響水位上升的因素較多,其中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1)地質因素,其中包括地下含水層的結構、巖體性質等。(2)人為因素包括開墾、灌溉等。(3)水文氣象包括降水量、溫度等因素。以上提到的幾種因素對水位的影響往往都是疊加的,在水位上升的過程中,巖土層會因為流動的地下水造成一定程度的侵蝕,從而導致結構松散,同時巖體層結構也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其穩定性和強度自然會隨之下降,導致滑坡情況變得更加普遍,對勘查作業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此外,當地下水恢復到原水位時,雖然被水流數侵蝕的巖體再一次的暴漏出來,但其機構的強度和承載力所遭受到的破壞是無法恢復的,這一情況在我國的許多地區都進行了驗證。
2.3 水位多變造成的不良影響
巖土層在多次作用于地下水位的下降和上漲后,脹縮性會受到較大的影響,從而將會導致出現不規則的巖層脹縮性變化,如果這些變化的幅度較大,可能會影響地表的完整性,情況嚴重時可能會出現裂縫等嚴重問題。此外,地下水的頻繁上升,同樣會引起不正常的水動壓變化,最直接的表現就是水流速度加快,地下水喪失平衡,此時會影響巖土層結構和穩定性。
3 結束語
無論是人類活動還是大自然所誘發的地質災害都同地下水活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由此可見,只有對水文地質條件的評估加以加強,才能準確的對地址災害進行預估和判斷,從而減輕地址災害帶來的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
參考文獻
[1]程文月,李寧.水文地質工作在巖土工程勘察中的作用[J].工程技術:引文版,2015,(1):70.
[2]譚麗昆,譚曉偉.水文地質在工程勘察中的重要性淺析[J].科技致富向導,2013,(5):305.
(作者單位:河海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