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動賓離合詞是離合詞本體和對外漢語教學研究的重點。“幫忙”和“見面”是留學生偏誤率較高的兩個動賓離合詞,其句法功能主要為作主語、作謂語、作賓語和作定語,離析形式主要為插入助詞、插入定語、插入補語、重疊、倒裝和混合。基于暨南大學中介語料庫中“幫忙”和“見面”的語料整理分析,將其偏誤分為插入助詞、帶賓語類、插入補語、插入定語和重疊類,研究發現印尼留學生前三類偏誤率較高。習得偏誤原因總結為:“教”的方面有訓練不科學及詞典、教材標注不當,“學”的方面有母語負遷移、插入成分未習得及回避策略。教學方面,應樹立正確的離合詞觀,先“合”后“離”并重“離”,重語素義講解、逐個講解,足量輸入和反復操練。
關鍵詞:印尼留學生 動賓式離合詞 偏誤類型 偏誤原因 對外漢語教學
自1940年陳望道在《語文運動的回顧和展望》一文中提出離合詞這一特殊現象之后,學術界對此給予了較多的關注。本文對學術界普遍認可且留學生偏誤率較高的的“幫忙”和“見面”這兩個動賓離合詞進行研究,以期為留學生離合詞教學提供些許理論上的依據。
一、“幫忙”和“見面”的句法功能和離析形式研究
(一)句法功能
1.充當主語且可以帶定語,如:“離開病房后,白土說,這次見面是井上先生瞞著醫生的。”①
2.充當謂語且可以帶狀語,如:“不論哪個群眾家中有困難,他都會熱心幫忙。”
3.充當賓語,如:“要記住一個人,是不需要見面的。”
4.充當定語,如:“瀑頂上幫忙的人驚魂未定,兩位‘齊天大圣已經喜出望外。”
(二)離析形式
1.插入助詞
(1)插入動態助詞:“了”“過”,如:“今天和一個四年沒見的老同學見了面。”
(2)插入時間助詞:“的”,如:“但不知是誰幫的忙。”
2.插入定語,如:“尋常人還不準見她的面。”
3.插入補語
(1)插入可能補語:“不上/不了/得上/得了”,如:“如果臺灣不能自我防衛,美國也幫不上忙。”
(2)插入時量補語:“一會兒/兩天……”,如:“吃了飯,幫了一會兒忙,李琳回宿舍去了。”
(3)插入結果補語:“完”,如:“自從跟秦旭見完面以后他就對這些秦軍的抵抗性更加瘋狂了。”
(4)插入動量補語:“一次/一回/一下……”,如:“他的目光落在老四臉上,希望老四再仗義幫一次忙。”
4.重疊
(1)重復“幫/見”,如:“朋友,為什么不出來見見面?”
(2)“幫一幫忙/幫不幫忙/幫沒幫忙”,如:“世伯若有時間不妨找他幫一幫忙。”
5.倒裝,如:“我現在可是連皇帝面都沒見上。”
6.特殊情況——混合,如:“小王幫了我很多忙。”
二、印尼留學生習得“幫忙”和“見面”的情況考察分析
(一)偏誤類型
魯健驥(1994)將偏誤分為遺漏、誤加、誤代、錯序四大類。本文基于此將印尼留學生習得“幫忙”和“見面”的偏誤類型總結如下:
1.插入助詞時的偏誤(普遍都是應插未插,即遺漏助詞)
(1)插入“了”,如:*“我們在那邊見面然后談了談。”(見了面)
(2)插入“過”,如:*“你以前從來沒有請求別人幫忙,對嗎?”(幫過忙)
(3)插入“的”有誤,如:*“我和她在一個公共汽車站第一次見面的。”(見的面)
2.帶賓語類偏誤
(1)把原本應該放在定語位置上的動作涉及的對象放在了賓語的位置上,如:*“一來是旅游,二來是幫忙素食餐廳。”(幫素食餐廳的忙)
(2)介引賓語類偏誤,如:*“希望明年再見面他們。”(和他們見面)
(3)語素(忙)未脫落(誤加),如:*“其實狗起初是用來幫忙獵手打獵的。”(幫獵手打獵的)
(4)誤代,如:*“我在這兒見面很多朋友。”(認識)
3.插入定語時的偏誤,如:*“那個句子給我很大的影響了,也給我很大的幫忙了。”(給我幫了很大的忙)
4.插入補語時的偏誤
(1)可能補語,如:*“早晚唐希陽跟王美麗能見面。”(遺漏“上”,見上面)
(2)動量補語,如:*“他們只能每星期一次見面或在電話里聯系。”(“一次”錯序,見一次面)
5.重疊類的偏誤(該重疊而未重疊,即遺漏),如:*“如果編輯部、宣傳部或者秘書語言方面有不懂的請幫忙。”(幫幫忙)
(二)偏誤統計情況表
(三)偏誤分析
由上表可知,“幫忙”的偏誤率為28.6%,“見面”的偏誤率為23.8%。由此可見,印尼留學生對這兩個離合詞的習得情況都不太樂觀。其中,“幫忙”賓語類的偏誤占總偏誤的52%,助詞類偏誤占21%。“見面”的助詞類偏誤占總偏誤的57%,補語類的偏誤占16%,賓語類的偏誤占15%。這說明印尼留學生對這兩個離合詞插入助詞、插入補語和帶賓語這三種離析形式習得的情況普遍不理想。
需要注意的是,印尼留學生偏向于將離合詞合起來用,很少將其拆開來使用,因此也避免了偏誤。此外,本文總結了七種基本的離合詞離析形式,但研究過程中卻發現留學生用到的離析方式很少,“倒裝”這一離析形式在語料整理過程中未曾發現。
三、印尼留學生動賓離合詞習得偏誤原因探析
(一)“教”的方面
1.由訓練造成的偏誤
(1)部分教師采取回避手段,并沒有系統、詳細地講解離合詞的特點和用法。因而留學生經常把動賓離合詞等同于一般的動賓動詞,甚至等同于印尼語的單純詞。
(2)部分教師不顧學生實際漢語水平,期望把離合詞所有的離析方式一次性都講給學生。離合詞是一種同時涉及詞法和句法的特殊語言現象,因此,總有一些離合詞的離析形式涉及的語法點是留學生尚未習得的,比如說漢語特有的助詞“著/了/過/的”和補語。如此不但不會促進留學生離合詞的習得,而且可能會打擊留學生,削弱其學習漢語的熱情。endprint
2.當下的大部分教材和詞典對離合詞的標注極其簡單,只注明是離合詞,并注上對譯詞,如“幫忙”和“幫助”的對譯詞即為印尼語的單純詞“membantu”。對離合詞的具體用法更是甚少提及。因此,留學生往往將對譯詞等同于離合詞,從而產生偏誤。如:*“他們教我怎么樣好的方法如果要什么,然后幫忙我去超市,學漢語和煮飯。”
(二)“學”的方面
1.留學生母語的負遷移
留學生經常把離合詞等同于印尼語中的單純詞,把離合詞作為一個整體來使用,給不能帶賓語的離合詞直接帶賓語,混用“幫忙”和“幫助”,從而產生偏誤。如:*“我記得自己沒有什么特點,我只能幫助別人所需要幫忙。”*“他喜歡幫忙父母,放學后馬上回去幫助父母做事。”
2.留學生對離合詞插入成分的習得不樂觀
研究發現,離合詞插入“了”的情況最多,且留學生的偏誤率也很高。而“了”正是留學生學習漢語的一個難點。留學生習得離合詞插入“著”“過”“的”和補語時,同樣也受此影響。
3.留學生在離合詞習得過程中的回避策略
研究發現,回避是留學生習得離合詞時用得最多的學習策略。留學生只使用離合詞“合”的形式,而避免使用較難習得的“離”的形式。如:*“我要去一個很遠的地方,這是我們最后一次見面的。”(見的最后一面)
除了以上幾點外,本文認為離合詞本身的特殊性和本體研究不深入也是留學生離合詞習得偏誤的重要原因。此外,離合詞使用頻率高、數目大且有發展變化的趨勢等特點,也影響了留學生離合詞的習得。
四、動賓離合詞教學策略概論
1.教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離合詞觀,強調動賓離合詞不同于一般的動賓動詞和印尼語中的單純詞。應慎用對譯法釋義,盡量采用直觀法或演示法。比如,教“幫忙”時,可通過請求學生幫忙的方式,讓學生在幫忙的過程中理解“幫忙”的含義。然后,總結“幫忙”過程中用到的離析形式并加以講解。
2.應遵循“先易后難”的教學原則,先教“合”的用法,再教“離”的用法。此外,應以“離”的形式講解為主,注重對離析形式及其涉及的語用知識的講解,讓學生明白在某些情境中用“離”的形式更為恰當,表義更為準確。
3.注重對語素義的講解,“幫忙”和“見面”本身就帶有賓語且有實際的意義,所以不能再帶賓語。此外,也要重點講解動賓離合詞引進涉及對象時的方法,比如介詞引進,或者放在動賓語素中間作定語。研究發現,留學生帶賓語類的偏誤極高,必須引起重視。
4.離合詞有共性,也有個性,應注意語內對比,強調每一個離合詞的離析形式及特殊用法。比如“幫忙”中間可插入時量補語,但“見面”中間卻不能插入時量補語。因此,教師應盡可能做到逐個講解,讓留學生逐個習得。
5.足量的離合詞及其離析形式相關的語用信息等知識材料的輸入必不可少,如離合詞離析形式的主觀意義、語體特征以及使用環境等。盡量讓學生通過對語言的感悟去掌握離析形式的特點并形成良好的語感。
6.反復操練,適時歸納總結。在操練過程中適當地運用語境、情景策略,利用多媒體教學技術制作一些動畫或PPT,模擬口語會話場景,也可以截取電影、綜藝節目等片段,或者利用現實生活中的場景,引起學生們的興趣,讓學生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習得離合詞。
五、結語
離合詞是對外漢語教學中的重難點,教師難教、學生難學。動賓離合詞更是難點中的難點,數量大,離析形式多且復雜。就“幫忙”和“見面”為例,我們發現印尼留學生普遍對動賓離合詞“離”的形式習得不樂觀,插入助詞、帶賓語類和插入補語這三類偏誤率極高。究其原因,“教”和“學”兩方面都存在不足,而且彼此之間都是有交叉的。在教學時要注意同時考慮這些可能影響留學生成功習得的因素,在教學法的使用上也要注意因時因地采取合適的離合詞教學法,并訓練學生運用正確的學習策略。離合詞,特別是動賓離合詞本體和教學研究絕非一朝一夕可以研究通透,而需要長期的探索和實踐。
注釋:
①例句引自“BBC現代漢語語料庫”,且“幫忙”和“見面”任舉
一例,后面的偏誤也一樣。
參考文獻:
[1]陳瑋.對外漢語離合詞的偏誤分析和教學[J].語文學刊,2006,
(12).
[2]崔希亮.對外漢語綜合課優秀教案集[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
版社,2010.
[3]丁勇.漢語動賓型離合詞的語用分析[J].語言研究,2002,
(S1).
[4]段業輝.論離合詞[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
(2).
[5]范妍南.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動賓式離合詞帶賓語問題[J].語言教
學與研究,2007,(5).
[6]高思欣.留學生漢語動賓式離合詞偏誤分析[D].廣州:暨南大學
碩士學位論文,2002.
[7]李清華.談離合詞的特點和用法[J].語言教學與研究,1983,
(3).
[8]魯健驥.外國人學漢語的語法偏誤分析[J].語言教學與研究,
1994,(1).
[9]羅艷杰.印尼留學生學習漢語離合詞偏誤分析[D].福州:福建師
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
[10]任海波,王剛.基于語料庫的現代漢語離合詞形式分析[J].語
言科學,2005,(6).
[11]王海峰.現代漢語離合詞離析形式功能研究[M].北京:北京大
學出版社,2011.
[12]王建勤.第二語言習得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
[13]王瑞敏.留學生漢語離合詞使用偏誤的分析[J].語言文字應用,
2005,(S1).
[14]王素梅.論雙音節離合詞的結構、擴展及用法[J].沈陽師范學
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4).
[15]蕭頻,李慧.印尼學生漢語離合詞使用偏誤及原因分析[J].
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2006,(3).
(王亞麗 江蘇南京 南京師范大學國際文化教育學院 21009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