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麗萍 徐麗輝
優質護理模式在心血管內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
程麗萍 徐麗輝
目的 探討優質護理模式下的心血管內科護理效果。方法 118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優質護理模式的應用前后將其分為對照組(58例,采用常規護理模式)和觀察組(60例,采用優質護理模式),評價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態,調查其護理滿意度。結果 兩組患者接受護理前的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態均得以明顯改善,其SAS評分、SDS評分明顯降低,其中觀察組患者的SAS評分(44.19±4.83)分、SDS評分(43.46±4.97)分明顯低于對照組(54.36±5.85)、(53.39±5.71)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95.00%,明顯高于對照組79.31%,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將優質護理模式運用于心血管內科護理工作中,充分滿足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給予針對性的護理服務,可幫助患者盡快恢復健康。
優質護理模式;心血管內科;護理
高血壓、冠心病、風濕性心臟病以及腦出血是臨床上常見的心血管疾病,極大的威脅著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而心血管內科疾病的治療是一個較為漫長的過程,患者難以在短期內得到痊愈,病情發作較為頻繁,不僅損害著患者的身體健康,還會引發諸多心理問題,增加患者的精神壓力[1]。在心血管內科患者的治療期間,需要給予其持續性、優質化的護理服務。從人文關懷的理念出發,根據患者的病情及其對于護理的實際需求,采用更加科學、完善的護理方式,全面提高心血管內科護理質量。本研究以沈陽市紅十會醫院心血管內科收治的118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優質護理模式下的心血管內科護理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研究對象為沈陽市紅十會醫院心血管內科2014年8月~2016年5月收治的118例心血管疾病患者,根據優質護理模式的應用前后,將其分為對照組58例和觀察組60例。觀察組男34例,女26例,年齡最大81歲,最小39歲,平均年齡(59.2±8.1)歲;病程5~25年,平均病程(14.4±4.1)年;其中高血壓17例,冠心病16例,腦出血13例,風濕性心臟病9例以及其他疾病5例。對照組男31例,女27例,年齡最大79歲,最小43歲,平均年齡(60.5±7.6)歲;病程4~27年,平均病程(12.9±5.2)年;其中高血壓18例,冠心病15例,腦出血12例,風濕性心臟病9例以及其他疾病4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疾病類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應用常規護理模式,由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基礎性的健康教育,告知其在治療期間的注意事項,給予其用藥指導,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而觀察組則應用優質護理模式,從人性化的角度出發,在常規護理模式的基礎上予以改進和提升[2]。沈陽市紅十會醫院心血管內科于2015年7月開始應用優質護理模式,圍繞患者的生理、心理以及環境等因素展開護理工作,其內容如下:①康復護理:心內科患者在治療期間,需要密切監測其相關并發癥的發生,著重加強對腸道疾病的預防,了解患者的排便情況。考慮到患者長期臥床,其腸道蠕動和胃動力下降,需要在清晨起床后空腹飲用適量溫水,沿結腸走向按摩其腹部,使用促胃腸動力的藥物。在護理人員的指導和幫助下,定時進行翻身,以防止皮膚長期受壓而引起壓瘡。合理膳食,保證營養的均衡,提高患者的機體免疫力,加速患者的康復進程[3]。②心理干預:加強護患溝通,增進彼此之間的理解和信任,護理人員能夠更加詳細的了解患者心理狀態,給予其疏導,以改善其焦慮、不安的情緒。加強對患者的健康教育,普及疾病知識,介紹心內科疾病治療的具體內容,提高患者對于自身疾病的正確認識,增加其對于治愈疾病的信心。加強護理人員與患者家屬之間的溝通與協作,讓患者家屬對于心內科護理工作的具體內容和相關注意事項有所了解,多陪伴在患者左右,給予其情感支持,改善其心理狀態[4]。③環境護理:營造溫馨、舒適的病房環境,保證病室內的溫濕度適宜,注意空氣流通,保持良好的清潔度。隔絕噪聲的干擾,提高其睡眠質量。根據患者的日常生活習慣來擺放相關物品,并于床旁設置屏風,以保護患者的隱私。部分重癥患者則需要在床邊增設護欄,防止發生墜床[5]。
1.3 觀察指標 評價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態,調查其護理滿意度。心理狀態采用SAS、SDS評分進行評價,并采用自制調查表調查患者護理滿意度,具體分為十分滿意、滿意、不滿意,滿意度=(十分滿意+滿意)/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AS、SDS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接受護理前的SAS、SD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態均得以明顯改善,其SAS評分、SDS評分明顯降低,其中觀察組患者的SAS評分(44.19±4.83)分、SDS評分(43.46±4.97)分明顯低于對照組(54.36±5.85)、(53.39±5.71)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95.00%,明顯高于對照組79.31%,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AS、SDS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AS、SDS評分比較(±s,分)
注:與護理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比較,bP<0.05
組別 例數 時間 SAS評分 SDS評分觀察組 60 護理前 60.24±6.13 61.27±6.16護理后 44.19±4.83ab 43.46±4.97ab對照組 58 護理前 61.42±6.33 61.81±5.91護理后 54.36±5.85a 53.39±5.71a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n,%)
目前,心血管疾病已經成為威脅人類生命健康安全的主要疾病,其病情復雜多變,需要經過長期的治療,其對于心內科護理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針對心內科臨床護理當中的實際問題,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從生理、心理以及環境等因素進行考慮,為患者提供更為優質的護理服務[6]。生理上,著重加強對便秘、壓瘡等并發癥的發生,給予其針對性的護理干預,保持健康規律的生活習慣,改善其胃腸動力,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使其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態,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作[7-12]。在心理上,給予其心理疏導和情感支持,增進護患溝通,加強護理人員與患者家屬的合作,滿足患者的心理訴求,改善其心理狀態,保持穩定的情緒,積極配合護理人員的工作,嚴格執行醫囑[13-15]。在環境方面,為患者提供干凈、舒適的休息環境,營造家庭般的氛圍,加強重癥患者的安全防護,保障患者的健康安全,對于患者的治療恢復有著積極的影響[16]。
本組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接受護理前的SAS、SD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態均得以明顯改善,其SAS評分、SDS評分明顯降低,其中優質護理模式下的觀察組患者SAS評分(44.19±4.83)分、SDS評分(43.46±4.97)分明顯低于常規護理模式的對照組(54.36±5.85)、(53.39±5.71)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95.00%,明顯高于對照組79.31%,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在周巧萍[17]的臨床研究當中,將100例心內科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分別在優質護理模式和常規護理模式下接受護理,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整體有效性和護理滿意度分別為為98.0%和96.0%,均明顯高于對照組80.0%和56.0%,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該報道研究結果與本組研究結論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優質護理模式的應用,對于提高心血管內科護理工作質量有著積極的影響,有效改善了患者的身心狀態,使其獲得滿意的護理體驗,加速其康復進程。
[1]殷銘蔓,王明翠.優質服務在老年心血管內科臨床護理中的應用.心血管病防治知識(學術版),2014(7):100-102.
[2]馮瓊華.心血管內科護理工作中優質護理模式的運用研究.心血管病防治知識(學術版),2014(10):4-5.
[3]周萍.探討在心血管內科護理中優質護理服務的應用效果.大家健康(學術版),2014,8(24):287.
[4]侯斐.在心血管內科護理工作中應用優質護理的效果研究.當代醫藥論叢,2015,13(24):114-115.
[5]楊省利,胡雪慧,陳英,等.創新服務模式在心內科優質護理中的應用.解放軍護理雜志,2014,31(20):60-62,65.
[6]郭麗紅.心血管內科實施優質護理服務的應用效果.中國城鄉企業衛生,2016,31(5):155-156.
[7]宋桂麗,黃文娟.優質護理服務在心血管內科臨床護理中的應用.中國醫藥指南,2013,13(25):249-250.
[8]林麗珍,林碧,朱秀清.優質護理服務下心內科住院患者對陪護需求的調查與分析.當代醫學,2012(29):127-128.
[9]陳麗莉,肖琴.優質護理服務在心內科的實踐與應用.當代醫藥論叢,2011,9(11):362.
[10]張橋峰.優質護理服務在心血管內科的應用研究.中外醫學研究,2012,10(20):80-81.
[11]廖少琴,曾小香,畢懷麗.優質護理服務對心內科基礎護理質量的影響.按摩與康復醫學,2012,3(2):24-25.
[12]孟靜,秦文霞.優質護理服務在心血管內科臨床護理中的應用.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5,12(4):148-149.
[13]蘇玉榮.優質護理服務在心血管內科臨床護理中的應用.中國醫藥指南,2015,15(28):270.
[14]齊明.優質護理服務在心血管內科臨床護理中的應用.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5,15(28):287.
[15]梁麗霞.優質護理服務在心血管內科臨床護理中的應用.中國保健營養,2015,25(14):96-97.
[16]權開花.優質護理服務在心血管內科臨床護理中的應用研究.中外健康文摘,2014(6):221-222.
[17]周巧萍.優質護理服務在心血管內科臨床護理中的應用分析.中國衛生產業,2015,12(21):95-9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06.087
2017-02-21]
110044 沈陽中心血站(程麗萍);沈陽市紅十字會醫院循環科(徐麗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