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 濤, 侯亞峰, 程曉劍, 吳浩榮
(安徽省銅陵市人民醫院肝膽胰2病區, 安徽 銅陵 244000)
腹腔鏡膽囊切除及膽總管切開取石并T管引流術對膽囊并膽總管結石患者血清Na+K+水平及安全性的影響*
燕 濤, 侯亞峰, 程曉劍, 吳浩榮*
(安徽省銅陵市人民醫院肝膽胰2病區, 安徽 銅陵 244000)
目的:研究腹腔鏡膽囊切除及膽總管切開取石,并T管引流術對膽囊并膽總管結石患者血清Na+,K+水平及安全性的影響。方法:選取2013年1月至2016年3月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患者40例。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20例。對照組給予開腹手術治療。而觀察組則行腹腔鏡膽囊切除及膽總管切開取石,并T管引流術治療。分別對比兩組各項手術指標、術后血清Na+與K+水平、肝腎功能以及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觀察組術后出血量、肛門排氣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住院時間均低于對照組,均有顯著性差異(均P<0.05)。觀察組術后血清Na+、K+水平分別為(146.3±3.4)mmoL/L、(4.9±0.6)mmoL/L,均高于對照組的(137.4±2.6)mmoL/L、(3.7±0.4)mmoL/L,均有顯著性差異(均P<0.05)。觀察組術后ALT、AST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均有顯著性差異(均P<0.05)。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10.00%(2/20),低于對照組的40.00%(8/20),有顯著性差異(P<0.05)。結論:腹腔鏡聯合膽總管探查術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的效果明顯,有利于促進患者早日康復,糾正電解質紊亂,改善肝腎功能,安全性較好。
膽囊結石; 膽總管結石;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 膽總管探查術; 安全性
膽囊結石屬于臨床上較為常見的疾病之一,由于該病患者通常會出現殘留或合并膽總管結石,從而導致了其在接受膽囊切除術治療后易發生膽囊切除術后綜合征,進一步降低了手術治療效果[1]?;颊咧饕R床癥狀表現包括上腹部疼痛難忍、電解質紊亂以及胃腸功能障礙等,嚴重影響了其生活質量[2]。由此,尋找一種有效、安全的可徹底取凈結石的手術方式顯得尤為重要。鑒于此,本文通過研究腹腔鏡膽囊切除及膽總管切開取石術對膽囊并膽總管結石患者血清Na+,K+水平及安全性的影響,旨在為臨床治療提供方案和數據參考,現作如下報道。
1.1 臨床資料:選取2013年1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患者40例。納入標準[3,4]:①所有患者均經MRI以及腹部超聲確診;②膽管直徑在8mm以上;③均存在右上腹疼痛。排除標準:①存在肝、腎等臟器功能嚴重障礙者;②既往接受過膽道或上腹部手術治療者;③合并急性胰腺炎或急性化膿性膽管炎這;④伴有肝內膽管結石者。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20例。其中觀察組男14例,女6例,年齡22~74歲,平均年齡46.3±13.2歲。對照組男13例,女7例,年齡21~73歲,平均年齡46.1±13.0歲。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存在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對照組給予開腹手術治療,常規進行剖腹探查取石。而觀察組則行腹腔鏡膽囊切除及膽總管切開取石,并T管引流術治療。術前予以全麻處理,隨后置入腹腔鏡,解剖膽囊三角,對膽囊管進行游離,并切除膽囊,在此基礎上行膽總管切開取石T管引流術治療,具體方法如下:將一定尺寸的T管置入膽總管內,隨后在切除膽囊床下放置一根腹腔引流管,如腹腔引流液逐漸減少,則在術后3d拔除引流管,30d后進行T管造影,45d行膽道鏡檢查,如無異常則可拔除T管。兩組患者均進行為期1年的隨訪。
1.3 觀察指標:分別對比兩組各項手術指標、術后血清Na+與K+水平、肝腎功能以及并發癥發生情況。其中肝腎功能主要包括尿素氮(BUN)、血肌酐(Scr)、丙氨酸轉氨酶(ALT)、天門冬氨酸基轉移酶(AST)。

2.1 兩組各項手術指標對比:觀察組術后出血量、肛門排氣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住院時間均低于對照組,均有顯著性差異(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各項手術指標對比±s)

表2 術后兩組患者血清Na+、K+水平對比
2.2 術后兩組患者血清Na+、K+水平對比:觀察組術后血清Na+、K+水平分別為(146.3±3.4)mmoL/L、(4.9±0.6)mmoL/L,均高于對照組的(137.4±2.6)mmoL/L、(3.7±0.4)mmoL/L,均有顯著性差異(均P<0.05)。見表2。
2.3 術后兩組患者肝腎功能對比:觀察組術后ALT、AST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均有顯著性差異(均P<0.05)。見表3。

表3 術后兩組患者肝腎功能對比±s)

表4 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n(%)
2.4 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觀察組術后腹痛、腹脹和結石復發率分別與對照組相比均無統計學意義,但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總發生率為10.00%(2/20),低于對照組的40.00%(8/2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有研究報道顯示,臨床上約有15%左右的膽囊結石患者合并膽總管結石[5,6],因此尋找一種有效的治療方式具有極其重要的臨床意義。目前,臨床上用以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的手術方式較多,主要包括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聯合內鏡下乳頭括約肌切開取石術以及膽總管切開探查術等[7,8]。但效果均不十分理想。近年來,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進步,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聯合膽總管探查術作為一種新型的治療術式,開始應用于臨床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的治療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9,10]。
本文通過研究,結果發現:觀察組術后出血量、肛門排氣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住院時間均顯著低于對照組。這表明了觀察組術式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復,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這與劉厚先等人的研究報道相似[11,12],其中觀察組治療方式主要是采用四孔法建立腹腔鏡操作孔進行,相比開腹手術具有手術創傷較小、出血量較低的優勢。與此同時,觀察組術后血清Na+、K+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這說明了觀察組術式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可有效糾正患者電解質紊亂。而在手術過程中應當保證操作的輕柔快速,盡快探查并完成取石,且在取石后應仔細探查遺漏情況。如在術中探查過程中發現存在較大結石且梗阻了膽總管,應首先進行碎石處理,隨后取石。分析原因,筆者認為觀察組治療方式對患者腹內臟器的暴露程度相比對照組較少,從而有效避免了紗布、空氣以及手術器械對患者所造成的刺激,進一步為術后患者的胃腸道功能恢復創造了有利條件。此外,觀察組術后ALT、AST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提示了觀察組術式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對患者的肝功能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這與徐建明等人的研究報道相似,原因可能在于相比開腹手術,觀察組治療方式對患者所造成的疼痛程度較低,從而減少了術后疼痛藥物的使用,同時縮短了患者下地活動的時間,術后恢復較快。另外,本文結果還顯示了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這表明了腹腔鏡膽囊切除、膽總管切開取石、T管引流術觀察組術式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可顯著降低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具有較好的安全性。
綜上所述,腹腔鏡膽囊切除及膽總管切開取石,并T管引流術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可徹底地清除結石,同時有效糾正患者的電解質紊亂,對肝功能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且能降低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安全性較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van Dijk AH, de Reuver PR, Besselink MG,et al.Assessment of available evidence in the management of gallbladder and bile ductstone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guidelines[J].HPB (Oxford),2017,182(17):30013~30018.
[2] Konstantakis C, Triantos C, Theopistos V,et al.Recurrence of choledocholithiasis following endoscopic bile duct clearance: Long term results and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recurrent bile duct stones[J].World Gastrointest Endosc,2017,9(1):26~33.
[3] 王雨龍,向證文.兩種微創手術治療膽囊結石繼發膽總管結石的臨床觀察[J].西南軍醫,2016,18(2):133~134.
[4] 萬本海,管步高,穆四清,等.兩種手術方式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的療效比較[J].江蘇醫藥,2016,42(13):1513~1515.
[5] Yu W, Yuan H, Cheng S,et al.A double gallbladder with a common bile duct stone treated by laparoscopy accompanied by choledochoscopy via the cystic duct: A case report[J].Exp Ther Med,2016,12(6):3521~3526.
[6] El Nakeeb A, Ezzet H, Askar W,et al.Early versus late cholecystectomy after clearance of common bile duct stones by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study[J].Surg Laparosc Endosc Percutan Tech,2016,26(3):202~207.
[7] 張重捷,陳杰,鄒奇,等.兩種微創手術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的臨床效果比較[J].臨床外科雜志,2016,24(11):869~871.
[8] 王一飛,周華丁,冉茜,等.保留Oddi括約肌功能的三鏡聯合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J].中華肝臟外科手術學電子雜志,2016,5(4):209~213.
[9] 林慶國,劉平.腹腔鏡膽總管探查術治療膽總管合并膽囊結石的臨床分析[J].世界臨床醫學,2016,10(8):52.
[10] 岳大成,胡仕祥.腹腔鏡膽總管探查術與內鏡下十二指腸乳頭括約肌切開術治療膽總管結石的臨床對照研究[J].中華實驗外科雜志,2016,33(5):1327~1329.
[11] 劉厚先,王先法.兩種微創方法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的臨床對比研究[J].浙江創傷外科,2016,21(3):420~422.
[12] 張建濤,吳畏,錢惠崗,等.不同手術方案在復雜膽總管結石患者中的效果研究[J].中國內鏡雜志,2016,22(2):11~14.
1006-6233(2017)06-0975-03
安徽省衛生廳科研課題,(編號:Y15H060328)
A
10.3969/j.issn.1006-6233.2017.06.028
*【通訊作者】吳浩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