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淑霞,張漢春
(廣州市城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廣東 廣州 510060)
廣州市地下管線數據庫動態更新的探討
周淑霞*,張漢春
(廣州市城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廣東 廣州 510060)
介紹了廣州市地下管線數據庫的更新模式和更新流程,簡述地下管線數據庫從數據掏出到動態更新的具體操作過程,列舉了廣州市地下管線普查(2014年度)和廣州市琶洲地塊地下管線普查實例。地下管線數據庫動態更新技術為日后測區更新工作奠定了技術基礎。
地下管線;更新模式;更新流程;數據庫;動態更新
近年來由于地下管線信息的缺漏和位置偏差而造成盲目施工,損壞地下管線網,導致多種管線中斷和地下管道爆炸等事件發生,其中就有80%的事故是由外力破壞、施工違規操作等外部因素造成的。因此快速有效地進行管線信息的動態更新,制定良好的管線動態更新管理機制和制訂一系列的政府法規,建立科學、準確、完整的信息共享機制,以適應城市現代化建設與管理是我們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本文以廣州市地下管線智能化綜合管理平臺為例,介紹系統數據庫的更新模式與方法。
廣州市地下管線智能化綜合管理平臺分為管線綜合應用系統和管線決策分析系統兩部分。
管線綜合應用系統包含管線數據監理檢查、數據庫管理維護、數據入庫與更新、數據備份與恢復、地圖輸出與分發服務和系統幫助模塊。
管線決策分析系統包括基礎地圖管理、地圖瀏覽、查詢統計、決策分析、重點管線保護、標注管理和權限集成模塊。
隨著經濟建設開展,城市的地下管線在不斷地變化,數據庫的管線數據要保持現勢性,系統結合管線竣工測量和探查的過程,在開展測量工作前獲取測量區域的管線和基礎地形,為保證數據庫的數據正確性,需要對測量成果和探查成果檢查,檢查正確才能通過動態更新錄入到管線數據庫中,才能保證數據庫的正確性。
采用目前GIS最新的關系數據庫管理空間數據(地理數據)技術,提供支持“外業勘測——內業成圖——建立管理信息系統”的一體化建庫模式,建立地下管線和數字地形圖基礎地理數據庫,在數據庫的基礎上建立二維地下管線信息系統,管線系統功能結構如圖1所示。
圖1 管線系統功能結構圖
目前廣州市地下管線智能化綜合管理平臺設計的地下管線數據庫更新模式分為兩種,一種為“挖、填數據”方式,稱為動態更新,另一種是新建管線直接入庫,稱為初始化入庫。
第一種方式是對已有綜合管線區域進行修測更新,第二種方式是對竣工驗收的專業管線進行新舊管接駁更新。以下重點介紹第一種動態更新模式與方法。
動態更新分有:數據掏出與調入、管線數據整理、生成入庫文件、管線數據更新四個部分的工作。每項工作細化為:①數據掏出和調入;②加入地形圖數據進行外業勘測;③采集新數據進行新舊管數據整理;④監理檢查;⑤生成入庫文件;⑥在數據庫中進行動態更新。
動態更新的規則是采用全球唯一碼(FGUID碼)作為變更的依據,從數據庫掏出的管線數據→數據整理→生成入庫文件→入庫階段,FGUID碼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數據整理階段只有管線發生變化時才改變,如遷移、刪除或新建,平臺在更新時根據此字段識別數據庫中需要更新的內容。
3.1 數據掏出與調入
管線的數據掏出是根據設定勘測范圍線輸出,首先在平臺上添加CAD格式的范圍線,查詢范圍線內的管線分布情況(如圖2所示),選中輸出區域,按需求選擇輸出管線的類型和輸出的格式,調入清華三維廣州管線智能化處理平臺(簡稱EPS),接口格式為MDB,EPS根據平臺掏出的MDB字段提供專門的調入腳本,如果選擇系統通用的調入外部數據功能,管線屬性和管線編碼是作為外部擴展屬性保存,不能應用到相應的屬性字段內容中,影響后續的管線數據整理操作。圖3是平臺與EPS的轉換接口,圖4為數據調入后的管線圖。
圖2 平臺上的數據與勘測范圍線選定
圖3 數據掏出與調入轉換接口
圖4 平臺數據調入EPS
3.2 管線數據整理
管線數據整理分為歷史管線升級、新管線繪制和歷史管線與新管線之間的接合。
歷史管線主要升級內容:管線子類、管線分級、坐標、電壓值、埋設方式、孔數,狀態,代碼,特征、附屬物、備注、測量日期、測量單位、測量人員等字段內容的規范填寫。在EPS中使用智能化升級功能進行處理。
新管線的繪制按軟件的編碼設定規則來定義物探點號的命名,如J表示給水,JX表示專用消防水,調入外業測量數據是生成管點數據,然后根據管線點成果表自動生成管線。
歷史管線與新管線的接合中常遇到新、舊管重疊或錯位現象,按實際情況把歷史管線的狀態設置為刪除、廢棄、更新,管線錯位需要進一步核查。管線圖形與屬性接合完成,全圖進行標注,包括管點圖上點號標注和排水流向標注,新管點后加字母“X”以區分為新管。3.3 生成入庫文件生成入庫文件前,首先在EPS中執行監理檢查,監理窗口列出管線數據問題,逐行點擊查看,光標定位到圖上問題所在位置。修改并通過的數據,經由EPS專用的輸出MDB腳本生成入庫文件。
入庫文件可用Microsoft Access或ArcGIS軟件查看,以Microsoft Access軟件為例,每類管線具有點表、線表、注記表、輔助線表、輔助面表五個表,各表按照《廣州市地下管線探測技術規程》2015版的要求來執行,如圖5所示。
圖5 地下管線入庫文件
3.4 地下管線數據庫動態更新
使用《廣州市地下管線智能化綜合管理平臺》,添加本地圖層,把動態更新的入庫文件添加到平臺中,按順序執行數據庫管理下的①管線預處理,②本地數據檢查,③數據庫數據檢查,④管線預入庫,⑤管線動態更新5個步驟(如圖6所示)。
圖6 數據庫管理界面
入庫文件在平臺中需經過各項的數據檢查,其中管線預處理的是檢查各表的字段結構是否完整。本地數據庫檢查有六大項內容:①空值檢查②范圍檢查③空間檢查④格式檢查⑤一致性檢查⑥唯一性檢查。檢查窗口按管線種類分頁顯示檢查結果。各項的檢查功能主要為入庫人員提供,作為判斷能否更新入庫的依據,與EPS里面的監理檢查方案基本相符。
管線預入庫的作用是系統用本地數據與數據中的數據對比,判斷管線的是更新、新建還是刪除,對更新的數據判斷是屬性更新還是圖形更新,如果管線在區域邊界上,管線既有圖形更新又有屬性更新,存在不能正確接邊,系統在預入庫結果窗口中用紅色字體顯示出來,供入庫人員判斷。管線動態更新是執行更新、新增、刪除數據操作,完成管線數據動態更新入庫及舊數據推入管線歷史數據庫。
此外《廣州市地下管線智能化綜合管理平臺》還提供了實體選擇,數據編輯,版本回溯,版本對比,版本瀏覽功能,允許入庫人員在數據入庫后進行少量的數據編輯修改,若發現問題較多時可回退到歷史數據版本,為管線數據庫在更新過程中提供可靠的保障。
列舉了廣州市地下管線普查(2014年度)和廣州市琶洲地塊地下管線普查實例。地下管線數據庫動態更新技術為日后測區更新工作奠定了技術基礎。
如今廣州市正處于城市更新頻繁期間,大量地下管線將被遷移或更新,城市地下管線數據庫必須具有實時性,因此,及時有效地更新顯得十分重要。地下管線數據庫更新模式為規劃設計前獲得最新的數據庫動態信息,實時分析和管理地下空間的情況,為規劃建設提供可靠的支撐,同時滿足對城市規劃、建設、國土、電力、通訊、燃氣、供水等部門提供各種信息支持和科學依據。
[1] DBJ440100/T 229-2015. 廣州市地下管線探測技術規程[S].
[2] 張漢春. 城市地下管線動態更新的關鍵技術探討——以廣州市管線動態更新為例[J]. 中國城市規劃協會地下管線專業委員會第二次會員代表大會,2010.
[3] 張秀英,丘廣新,張鵬程. 廣州市地下管線數據庫動態更新關鍵技術研究[C]. 城市勘測,2014(5):77~80.
[4] 張鵬程,丘廣新,張秀英等. 廣州市城市地下管線管理平臺建設思路及探討[J]. 城市勘測,2014(6):100~104.
[5] 花彥. 淺談地下管線數據庫更新模式與方法[J]. 建筑科技與管理,2010(53).
Discussion on Dynamic Updating for Underground Pipeline Database in Guangzhou
Zhou Shuxia,Zhang Hanchun
(Guangzhou Urban Planning & Design Survey Research Institute,Guangzhou 510060,China)
This paper introduce the update mode and update process of the underground pipeline database in Guangzhou,and summarizes the concrete operating process of the underground pipeline database from the data out to the dynamic update,and lists the two examples on the underground pipeline survey areas in Guangzhou. The dynamic update technology of the underground pipeline database has laid a technical foundation for the future update of the survey area.
underground pipeline;update mode;update process;database;dynamic update
1672-8262(2017)03-68-03
P208.1
B
2017—02—08
周淑霞(1979—),女,工程師,主要從事地下管線更新與數據整理等技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