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余潞
臺北地檢署偵辦首宗所謂“大陸學生共諜案”,歷經約4個月調查,7月6日依違反“國家安全法”將周泓旭起訴。中時電子報稱,臺北地檢署以周“自白認罪”,請求法院減輕刑罰。
29歲的周泓旭來自遼寧省本溪市,早前就讀浙江大學時就曾來臺在淡江大學擔任交換生數月,2012年9月進入臺灣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就讀。中時電子報6日稱,他2014年7月前往上海參加兩岸交流活動,結識任職“大陸地區黨務或其他公務機構”的李姓秘書。2015年11月至去年1月間,周泓旭陸續在大陸接受李姓秘書的餐敘招待,其間李屢次表示可提供金錢報酬,讓周利用在臺學習及經商機會,物色、介紹臺灣政黨人士、軍、警、情治和“外交”等部門的現職公務人員,以及其他具有社會影響力的人士赴境外第三地與大陸官員認識,所需費用由大陸官員支付,并依照所吸收對象的身份提供優渥報酬。
中時電子報稱,周泓旭答應后返臺,利用機會結識臺“外交部”官員,多次游說他為大陸工作,從2016年8月至今年3月,先后在臺北市的咖啡廳或餐廳內向該官員表示:如果同意為大陸工作,將給予與薪水等值的外幣報酬;建議以自由行方式到日本等地旅游,安排大陸官員與其會面。自由電子報6日稱,今年2月,周泓旭再以“臺灣詠銘國際公司”董事身份申請來臺,親自與該官員洽談,但該官員越聊越覺得不對勁,于是向上級檢舉。3月,調查部門搜查了周在臺北的租屋,查扣其手機、電腦通聯記錄,并逮捕周到案;檢方訊后認為他嫌疑重大。自由電子報還稱,調查部門認為周獨自在臺北租房,無家人在臺,有逃亡之虞,且是否還有共犯、組織內情、有無涉及其他官員都尚待查證,因此裁定羈押禁見。
“陸生共諜案”一直受到多方質疑。有媒體稱,周泓旭到臺灣后曾發表文章批評“太陽花學運”,哪有“共諜”會如此高調?《亞洲周刊》稱,周泓旭被爆刺探的對象和情報屬于“外交”信息,依照臺“國家機密保護法”,“外交”上列為機密等級的數據本來就不多,與刺探軍機有天壤之別。文章認為,蔡英文當局是在利用這個案子進行政治操作,先后推出“國家保防工作法”以及“反滲透法”,“臺灣又倒退至‘小心匪諜就在你身邊的綠色恐怖社會”。▲
環球時報2017-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