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慧
投籃大隊
勇士隊的游行慶典上出現了一個有趣的環節,擔任TNT評論員的查爾斯·巴克利錄制了一段音頻,在慶典中播放。他說道:“嘿,勇士球迷們,我是查爾斯·巴克利。我曾說過,投籃大隊不會拿到一次總冠軍。我說的是對的,恭喜你們拿到兩次總冠軍!”
勇士是一支非常擅長投籃的球隊。庫里、杜蘭特和克萊·湯普森都是歷史級別的投手,投籃是他們的常規武器。但這支“投籃大隊”招致了很多非議,不少人都認為,他們缺少身體對抗,內線空虛,難以成為總冠軍球隊。
巴克利多年以來一直瞧不上“投籃大隊”。他在2015年就曾看衰勇士,說:“我不喜歡跳投球隊,我不認為靠跳投就能奪得總冠軍。7戰4勝的總決賽中,我不會看好一支跳投球隊。我更喜歡那些擁有出色大個子們的球隊。”名宿奧斯卡·羅伯特森曾說:“現在的球隊防不住庫里是因為他們不懂籃球。”不少得過總冠軍的名宿也站出來表示,自己所在的球隊可以擊敗當今的勇士。

如今,勇士隊連續三年打進總決賽,贏得兩個總冠軍,一定程度上為“投籃大隊”正了名。至少巴克利已經被勇士隊征服,開始認可這支球隊表現出與過去年代不同的特質。
巴克利說:“他們的進攻非常出色,投籃選擇非常聰明。我從來沒有見過投籃能力如此出色的球隊。”
庫里、克萊·湯普森和杜蘭特三人在常規賽平均每場投中9.4個三分球,季后賽場均9.1個。總決賽表現更是恐怖,場均合計投中10.8個三分球。其中,杜蘭特三分球命中率47.4%,克萊·湯普森42.5%,庫里38.8%。水漲船高,勇士在總決賽中平均每場要拿下121分之多。
騎士主教練泰倫·盧談到勇士的三分球戰術時說:“他們有很好的進攻套路。我剛進入聯盟的時候,只有兩三支球隊場均得分能夠破百,可現在有22支球隊能夠做到。聯盟的比賽風格在一天天改變,三分球成了非常重要的武器,變得越來越有價值。勇士則將三分球上升到一個全新的高度,因為他們擁有極其出色的投手。”
小牛老板庫班曾經開玩笑地表示,希望聯盟擴大三分線的距離。但勇士名宿里克·巴里提醒他說:“如果那樣,只會讓庫里變得更加危險。”
馬刺主教練波波維奇從不掩飾他對三分球的厭惡,認為三分球就像雜耍。但他承認勇士對三分球的利用達到了很高的高度,自己不得不順應潮流,改變球隊的進攻風格。波波維奇說:“我的思想很保守,認為籃下才是必爭之地。但現在必須去投三分球,否則別想贏比賽。勇士在這方面就做得非常出色。”
勇士擅長的不只是三分球,而是所有的跳投方式。去年夏天的一份技術統計顯示,聯盟中急停跳投命中率高居第一的就是史蒂芬·庫里,緊隨其后的是凱文·杜蘭特。
科學投籃
很少有人能夠像庫里,在這樣的年齡就被放入歷史最佳射手的討論當中。他的外線投籃簡直是一種超越時代的存在。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使庫里成為這樣的神投手?
曾經也是神投手的勇士主教練史蒂夫·科爾說:“投籃的時候,庫里手和眼睛的協調可能是世界上最出色的。”
雷吉·米勒說:“他的出手太快了,無論防守人離他多近,都干擾不到他。”
庫里的父親德爾·庫里說:“不斷重復的練習,對自己有強大的自信,在比賽命懸一線的時候,能夠施展出平日所學。”
庫里則說:“我的秘訣就是讓每一次投籃都保持相同的姿勢。”
庫里投籃時腳離地面很近,并非先起跳后出手,而是兩者結合。他一次出手可以只用0.3秒的時間。另一個定義庫里式投籃的數據是弧度。錄像提供的數據顯示,上賽季聯盟中所有三分球投籃在空中運行軌跡的平均最高點為15.77英尺,而庫里的這個數據達到了16.23英尺。
庫里獨特的投籃動作來自于父親的教導。他從小身材矮小,在效力過的每支球隊中,幾乎都是個頭兒最小的,所以必須想辦法克服這一點。高中時期,庫里的投籃是從腰部發力,出手點很低。父親德爾·庫里花費一個夏天的時間改變他的出手點。現在庫里的出手點在頭部上方,正是那時候調整的結果。這樣,他的投籃就不會被輕易封蓋掉。當他長成到NBA控衛標準身高1米91的時候,投籃能力發揮得淋漓盡致。
庫里的神投離不開獨特的訓練方式。他有一套訓練方法叫“FitLight”,意思是“適應光線”。訓練時,在球場的多個位置放置光束棒,根據光束顏色變化做出不同的動作,以此提升注意力和反應能力。整個訓練過程中,庫里一只手運球,另一只手拋出和接住網球。一段時間的適應后,他還會戴上透光度較低的墨鏡強化訓練。
庫里將這套訓練方法介紹給克萊·湯普森,湯普森的出眾表現恐怕也與此有很大關聯。湯普森曾經參加過一檔體育科學類節目,在昏暗的環境中測試投三分球,結果10投8中。這說明刻苦訓練形成了極為可靠的肌肉記憶。憑借天賦和一系列訓練,庫里和湯普森成為劃時代的后場組合。本賽季聯手杜蘭特,更使他們成為一支超級投籃大隊。
以鐵磨鐵
杜蘭特的加盟對勇士隊究竟有什么樣的影響?至少在訓練中,庫里和杜蘭特都得到了更多的樂趣和挑戰。

每天的訓練課結束后,球員們分散到不同籃筐下單獨訓練。庫里通常會在訓練館場地西北角的籃筐下練半小時的投籃。有時候,他會找點樂子。上賽季,他經常與助理教練盧克·沃頓比試定點三分球,或者與主教練史蒂夫·科爾比罰球。在比罰球時,如果庫里投出的球碰到籃筐,就不計分。
這個賽季,沃頓離隊,科爾的身體狀況不好,更多時候只是庫里一個人投籃。投中200個三分球后,再練其他距離的投籃。直到有一天,杜蘭特出現在這片場地。
助理教練弗雷澤想辦法讓他們一起訓練。開始,弗雷澤給他們安排了比較基礎的訓練項目,比如在同一位置投籃,兩人合計投中10球后移動到下一點。兩人之間沒有什么競爭。
一段時間后,弗雷澤變化方式,讓兩人從合作變為競爭。他讓兩人在同一位置投籃,比誰先命中5球,或讓兩人用急停跳投、接球投籃、后仰跳投等不同的投籃方式比試。
弗雷澤說:“球星都有自己的習慣,通常喜歡一個人訓練。但杜蘭特能加入進來是一件好事,使訓練更有新鮮感。”
這樣的訓練導致每次都會產生一個贏家和一個輸家。弗雷澤說從未統計過具體數字,但他們兩人輸贏相當,每次競爭都極為認真。從一個點移動到另一個點時,絕沒有多余的廢話,也沒有什么爭論和慶祝。庫里投丟了一球,會自責地說一句“本該進的”。杜蘭特投丟也是一樣。

弗雷澤說:“他們都喜歡這樣的訓練和競爭。他們是靠比賽謀生的,比賽就是競爭,對吧?讓他們競爭,他們會豎起耳朵聽我敘述規則,兩眼發光。這時候,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到了另一個層面,因為他們就是為競爭而生的。”
過去,庫里贏下與隊友或教練們的比賽時,會洋洋得意地慶祝勝利,甚至跳起舞來。但是他贏下與杜蘭特的比賽,卻從未張揚過,從未在杜蘭特面前面露出得意神色。弗雷澤說:“他只是顯得開心而已。”與此同時,杜蘭特會為輸掉競爭非常生氣。
在一次結束了與庫里的比賽后,杜蘭特說:“只有和世界上最好的球員一起打球、一起競爭,才會變得更好。以鐵磨鐵,才會越磨越鋒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