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創(chuàng)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怎樣看待斯大林的觀點

2017-07-07 11:27:09衛(wèi)興華
江淮論壇 2017年4期
關鍵詞:馬克思研究發(fā)展

衛(wèi)興華

摘要:斯大林的政治經濟學觀點既有科學的內容,也有不完全符合馬克思有關理論和經濟實踐方面的內容,但其觀點影響深遠,需要我們在創(chuàng)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中進行評析、取舍。生產力二要素論和三要素論既不符合馬克思的本意,也不符合歷史發(fā)展的事實。生產力的構成要素是多方面的,且是不斷發(fā)展的。斯大林主張社會主義制度下生產關系與生產力仍然存在矛盾,肯定了社會主義存在商品生產和交換的必要性,提出生產資料所有制是決定生產關系和分配關系的一項重要內容,反對把政治經濟學寫成經濟政策的堆積等等。這些理論觀點都是正確的,需要繼承、發(fā)展。斯大林提出的生產關系三個方面的觀點雖有其合理性,但不是全面的,馬克思的論著中所研究的生產關系范圍更廣泛。此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既要為發(fā)展和完善社會主義生產關系服務,也要為發(fā)展社會生產力服務。需要從社會層次研究怎樣更好更快地發(fā)展生產力。

關鍵詞:生產力;生產關系;斯大林的政治經濟學觀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

中圖分類號:F120.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1-862X(2017)04-0005-006

創(chuàng)建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要以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論為第一思想源泉,也就是以馬克思本人的政治經濟學觀點和后起馬克思主義者發(fā)展了的科學觀點為源泉,還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實踐為事實依據(jù)。同時,對后起重要馬克思主義者的有關觀點需要進行理論上的梳理與辨析。一是看其與馬克思的經濟學原理是否是源與流的銜接,二是看其理論觀點是否符合經濟社會發(fā)展實際。蘇聯(lián)是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斯大林以其權威的地位領導蘇聯(lián)幾十年。對他的經濟學理論怎樣評價,有必要進行具體辨析,不科學地批評與否定和不科學地照搬照套都不可取。斯大林有關政治經濟學的著作雖然不是很多,但其影響深遠。斯大林的《蘇聯(lián)社會主義經濟問題》一書,毛澤東于1958年親自花時間仔細系統(tǒng)閱讀并寫了批注,還建議全國黨政干部閱讀。斯大林的《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從1938年出版后的長時期中,曾作為馬克思主義的經典文獻廣泛傳播,曾是我國黨政干部和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的必讀著作。從現(xiàn)今的發(fā)展著的馬克思主義視角評析斯大林的政治經濟學觀點,可以說,既有正確的、科學的內容,也有不完全符合馬克思有關理論和經濟實踐方面的內容,這兩方面的是非需要我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建設中進行取舍。這里簡要談幾點。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歷史唯物主義,都有兩個重要概念: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既要大力發(fā)展生產力,又要重視推進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發(fā)展與完善。但是,什么是生產力,生產力要素包括哪些內容?什么是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包括哪些方面?斯大林的論述與馬克思的論述是否完全一致?哪種提法理論上更科學、更符合經濟社會實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與馬恩研究資本主義的政治經濟學的對象是完全一致,還是應有所發(fā)展?當然,都要研究生產關系和經濟規(guī)律,前者是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后者是研究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及其產生、發(fā)展和最終為社會主義所取代的規(guī)律。但作為研究對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要不要為發(fā)展生產力服務,是有必要弄清楚的重要問題。

一、關于生產力問題

1938年,蘇聯(lián)出版了《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一書,其中第四章第二節(ji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由斯大林執(zhí)筆的。他用通俗明快的語言闡述了馬克思主義這一理論的基本觀點,從整體上說是應予肯定的。其中,對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要適應生產力的發(fā)展而發(fā)生變化,生產關系又反作用于生產力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聯(lián)系歷史發(fā)展過程的實際進行了系統(tǒng)論證和論述。并論述了隨著生產力的發(fā)展,從原始氏族社會到奴隸制社會、封建主義社會、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社會發(fā)展變化的歷史過程。但是,斯大林對構成生產力的要素是什么,講述的并不完全準確。既不完全符合馬克思的觀點,也不符合社會生產力發(fā)展的實際情況。他對生產力所作的定義是:“用來生產物質資料的生產工具以及有一定的生產經驗和勞動技能來使用生產工具,實現(xiàn)物資資料生產的人——所有這些因素構成社會生產力。”[1]學界簡稱為生產力二要素,即生產工具和勞動力。

斯大林在世時,中蘇政治經濟學都以這個二要素論來定義生產力。我國老經濟學家王學文同志于1950年出版《政治經濟學教程緒論》,主張生產力三要素論,即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所講的勞動過程的三個簡單要素:勞動者、勞動對象和勞動資料。王學文的生產力三要素論比起斯大林的二要素論來,與馬克思的理論觀點和生產實踐更靠近一些。馬克思指出:“撇開生產過程中的生產關系,只從勞動過程來考察,其簡單要素是有目的的活動和勞動本身、勞動對象和勞動資料。”[2]生產力是人們通過勞動生產物質資料的能力。或如馬克思所述,生產力是具體勞動生產使用價值的能力。而生產物資資料,光有勞動和生產工具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有勞動對象,即原材料、自然資源等。勞動資料不僅首先包括生產工具,還包括如水電、燃料、基礎設施等。馬克思所講的勞動過程的簡單要素,也是生產過程或生產力的簡單要素。其內涵遠遠超過斯大林的生產力二要素論。二要素論不僅舍棄了勞動對象,連勞動資料的多項內容也被舍棄了,只留下生產工具了。

如果進一步探討馬克思所講的勞動過程或生產力的簡單要素,“三要素論”也存在問題,對馬克思的原意沒有完全領會。人們往往忽視了馬克思所講的是“簡單要素”,這是指從古到今以及今后任何社會生產都離不開的最簡單、最一般的要素。這個提法本身就顯示著隨著生產力的發(fā)展,會有新的要素加進來。馬克思明確指出:“生產力,即生產能力及其要素的發(fā)展。”[3]這表明生產力的要素是隨著生產力的發(fā)展而不斷發(fā)展的。所謂“發(fā)展”包括兩重含義:一是原有“簡單”要素的優(yōu)化發(fā)展,二是新要素的加入,是總體要素的發(fā)展。馬克思還對其所講的“簡單要素”做了說明:“就勞動過程只是人和自然之間的單純過程來說,勞動過程的簡單要素是這個過程的一切社會發(fā)展形式所共有的。但勞動過程的每個一定的歷史形式,都會進一步發(fā)展這個過程的物質基礎和社會形式。”[4]“物質基礎”的發(fā)展既指原簡單要素的發(fā)展,也指新的物質基礎,如科學的發(fā)展,“社會形式”的發(fā)展,包括諸如分工協(xié)作、企業(yè)管理等形式。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是主要研究資本主義經濟規(guī)律的。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生產力已有很高的發(fā)展。馬克思已看到英國等國家在發(fā)展生產力中科技和企業(yè)管理的重大作用,看到自然力的廣泛應用,他反復強調科學是生產力。“生產力中也包括科學。”[5]“生產力是隨著科學和技術的不斷進步而不斷發(fā)展的。”[6]有些學者由于受原有生產力二要素三要素的觀點的影響,雖然承認了鄧小平講的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觀點,但到現(xiàn)在其論著中,還不承認科學是獨立的生產力要素,只把科學作為滲透于三要素中的因素。其實,科學不僅是滲透到其他生產力要素中發(fā)揮作用,并且也獨立發(fā)揮作用。馬克思指出:“大工業(yè)則把科學作為一種獨立的生產能力。”[7]又說:“科學作為獨立的力量被并入勞動過程。”[8]在當代社會生產中,科技創(chuàng)新成為加速發(fā)展生產力的決定性因素。

分工協(xié)作和自然力也是推進生產力發(fā)展的因素。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卷第十一章中專門分析了協(xié)作的作用,認為在多數(shù)人結合勞動的條件下,結合工作日會產生一種特殊的生產力。這是社會勞動的生產力。“這種生產力是由協(xié)作本身產生的。”在社會生產中,需要利用自然力,如水力、風力、太陽能等,農業(yè)生產中更需要多種自然力。馬克思指出:應用機器勞動把單純的自然力如水、風、蒸汽、電等,變成社會勞動的力量。而上述增加的生產力,只是所用的單純自然力的一部分。

其實,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卷第一章中,就系統(tǒng)論述了決定生產力的五種要素。這是資本主義生產中已經具有的發(fā)展了的生產要素:“勞動生產力是由多種情況決定的,其中包括:工人的平均熟練程度,科學的發(fā)展水平和它在工藝上應用的程度,生產過程的社會結合,生產資料的規(guī)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條件。”[9]在《資本論》中,勞動生產力與生產力的內涵是一致的。但長期以來,人們只著眼于生產力二要素與三要素之別,并以此去套解馬克思的生產力理論,并誤解勞動過程“簡單要素”的論述,硬把《資本論》中“勞動生產力”與生產力割裂開來,硬說勞動生產力是勞動生產率,而非生產力。我曾用多個論據(jù)論證了勞動生產力與生產力是一致的。第一,在馬克思論述中,經常把兩者通用。茲舉一個例子,馬克思在論述相對剩余價值生產時,指出:“相對剩余價值與勞動生產力成正比。它隨著生產力提高而提高,隨著生產力降低而降低。”[10]顯然,這里講的勞動生產力與生產力是同義的。第二,勞動生產力概念并不是馬克思首先提出的,是繼承了古典經濟學家的用語。李嘉圖等強調生產力是勞動的生產力,即由勞動創(chuàng)造的生產力,而資產階級及其辯護學者則強調資本生產力。在資本主義經濟中,資本是生產中的主導力量,生產資料表現(xiàn)為生產資本,分工協(xié)作、企業(yè)管理是資方組織的,自然力的利用也是由資本支配的。所以,他們強調資本生產力而不贊同李嘉圖只強調勞動生產力。馬克思當然強調一切生產力要素都是由勞動發(fā)動的,所以把生產力也稱作勞動生產力。第三,馬克思所講的決定勞動生產力的五個要素,在其他章節(jié)中稱作為生產力的要素,分別進行了分析和論述。其中所講的“生產過程的社會結合”是指分工協(xié)作、管理工作等并在相關章節(jié)中作為生產力要素展開論述。第四,馬克思把生產力界定為具體勞動生產使用價值的能力。因此,生產力或勞動生產力是具體勞動的生產力。第五,不能把生產力和勞動生產率割裂開來,生產力的高低會通過勞動生產率的高低表現(xiàn)出來。因此,決定生產力的要素也是決定勞動生產率的要素。發(fā)展生產力,不是重在產值多少,而是重在勞動生產率和產品質量的提高。

歷史的發(fā)展和理論實踐充分證明,馬克思有關生產力的論述及其所包含的多層要素,是準確的、科學的。而來源于斯大林的生產力二要素論,則是殘缺不全的。斯大林去世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除個別學者仍堅持斯大林的生產力二要素外,在有關教材和論著中,都將其放棄了。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的重點教材《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概論》,也放棄了二要素論。該書關于生產力的內容除了講勞動者、勞動對象和勞動資料外,加入了科學,還加入了馬克思沒有講過的信息。這也超出了生產力三要素論。信息作為生產力的新的要素,是馬克思沒有看到的,是社會生產力進一步發(fā)展的結果。隨著未來科技的高度發(fā)展,還將有新的生產力因素加進來。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大力發(fā)展生產力,以實現(xiàn)消除兩極分化和達到共同富裕。發(fā)展生產力的要素和途徑在不斷創(chuàng)新中,我國提出一系列新的發(fā)展理念。需要放棄不符合生產力發(fā)展途徑和規(guī)律的非科學的概念和理論觀點,恢復和創(chuàng)新馬克思的生產力理論。

二、關于生產關系問題

1952年,蘇聯(lián)發(fā)表了斯大林的《蘇聯(lián)社會主義經濟問題》,這是寫給為編寫蘇聯(lián)《政治經濟學教科書》召開的討論會參與者的。在我國50年代曾作為全國學習政治經濟學的權威論著,其中既有正確的堅持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內容,也有受歷史局限性和體制束縛具有片面性而且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經濟制度不相適合的內容。創(chuàng)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不能不回顧和審視斯大林的這一部在我國起過深遠影響的社會主義經濟學著作。

毛澤東很重視《蘇聯(lián)社會主義經濟問題》這部著作。他在1958年11月的談話中主張對這部著作“要好好讀,要多讀幾遍……目前研究政治經濟學問題有很大的理論意義和現(xiàn)實意義”。他認為這部著作“正確的方面是主要的,一、二、三章中有許多值得注意的東西,也有一些寫得不妥當,再有一些恐怕他自己也沒有搞清楚”。[11]

應當肯定,這一著作中闡發(fā)了一些具有理論價值的觀點。例如,強調自然規(guī)律和經濟規(guī)律的客觀性。人們可以認識規(guī)律、利用規(guī)律,但不能改造和廢除規(guī)律,更不能制定和創(chuàng)造新的規(guī)律。還論述了運用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的性質的規(guī)律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yè)。提出了社會主義基本經濟規(guī)律和國民經濟有計劃按比例發(fā)展規(guī)律。并指出不能把國民經濟有計劃按比例發(fā)展規(guī)律與國家制定的計劃混為一談。這兩條規(guī)律在50年代的中央文件和中外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教材中完全肯定和予以傳播,但后來在我國的有關論著和教材中不再提了,近年來,有些學者重新提出。筆者認為,具體提法可以進一步探討,但其理論觀點是應當肯定的。因為重視科技領先快速發(fā)展生產力、自覺地按比例協(xié)調發(fā)展國民經濟,不斷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實現(xiàn)共同富裕,正是馬克思主義實行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著作中,斯大林認為,在社會主義制度下,“生產關系同生產力狀況完全適合,因為生產過程的社會性是由生產資料的公有制所鞏固的”[12],即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不再存在矛盾。而在《蘇聯(lián)社會主義經濟問題》中,則肯定了社會主義生產關系與生產力仍然存在矛盾。“不能把這種說法理解為仿佛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決沒有生產關系落后于生產力的增長的現(xiàn)象。生產力是生產中最活動、最革命的力量。這種力量,就是在社會主義制度下也無可爭辯地走在生產關系的前面。生產關系只是經過一些時候,才會被改造得適合于生產力的性質。”[13]這是正確的。進行經濟體制改革,就是需要改革不適合生產力發(fā)展的原有體制,以解放生產力。

社會主義條件下要不要保留商品生產和交換,曾是蘇聯(lián)學界長期爭議的一個問題。因為馬克思、恩格斯曾認為社會主義將消滅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斯大林以其權威的地位肯定了社會主義存在商品生產和交換的必要性。毛澤東對斯大林肯定社會主義存在商品生產給予積極的評價,并批評了1958年有些人急于消滅商品生產的錯誤。但斯大林只肯定消費資料是商品,承認價值規(guī)律的作用,卻否認其起生產調節(jié)者的作用。這與當時蘇聯(lián)的經濟體制有關。他肯定商品流通在當時發(fā)展經濟中的作用,但又提出要逐步用產品交換替代商品流通。這個認識會涉及后面將講到的政治經濟學的對象問題。

在政治經濟學的對象問題上,斯大林既提出了一些具有理論意義的科學觀點,也提出某些不夠準確的值得探討的觀點。其中一個科學觀點在我們論述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對象,特別是探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對象時,應予以重視。斯大林提出:要把政治經濟學的對象和領導機關經濟政策的對象區(qū)分開來,不要將二者混同。“政治經濟學是研究人們生產關系發(fā)展的規(guī)律,經濟政策則由此作出實際結論,把它們具體化。把經濟政策的問題壓在政治經濟學上,就是葬送這門科學。”不要把研究社會主義經濟規(guī)律的政治經濟學寫成經濟政策的堆積。不過我們應當將治國理政正確的大經濟政策和處理日常經濟事務的具體經濟政策區(qū)分開來,諸如實行改革開放、調整所有制結構、實行股份制等,是發(fā)展我國經濟的大政策,同時又是一種重大經濟理論導向,并要轉化為經濟實踐。這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就要研究諸如由計劃經濟轉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研究多種所有制經濟的各自性質和相互關系以及怎樣在國有經濟為主導、公有制為主體條件下共同發(fā)展,研究怎樣搞好多種形式的股份制等。至于改革與發(fā)展中適時提出并根據(jù)條件變化而隨時改變的某些具體政策,則不應成為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

斯大林提出的作為政治經濟學研究對象的生產關系包括三個方面:“(一)生產資料的所有制形式;(二)由此產生的各種社會集團在生產中的地位以及他們的相互關系,或如馬克思所說的‘相互交換其活動;(三)完全以它們?yōu)檗D移的產品分配形式。這一切共同構成政治經濟學的對象。”[14]

有學者曾發(fā)表論文,批評斯大林把生產資料所有制作為生產關系的獨立的一項內容,指責這是蒲魯東的錯誤觀點,他們所根據(jù)的是馬克思講過所有制是生產關系的總和一類觀點。這種批評不能成立。所有制是生產關系的基礎,這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但所有制并不是如蒲魯東所理解的那樣是獨立于其他生產關系之外的單獨的一項。所有制作為生產關系體系的基礎,會滲透到生產、交換、分配、消費等諸關系中,并起著決定性作用。比如,生產資料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生產關系體系的基礎,它決定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分配關系和交換關系。所以,我們經常把社會主義公有制稱作社會主義經濟,代表了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總和。不過,斯大林關于政治經濟學的對象沒有講馬克思、恩格斯很重視的交換關系。他在第二項中雖講到“或如馬克思所說的‘相互交換其活動”,但馬克思這句話所講的是生產中勞動者分工協(xié)作的關系,是勞動交換關系,不是生產領域之外的商品交換或產品交換。忽視交換關系,這與斯大林認為隨著社會主義經濟的發(fā)展,商品交換會逐漸不利于生產力發(fā)展和不利于向共產主義過渡的觀點有關。然而,實踐證明,社會主義為了進一步發(fā)展生產力和進行經濟體制改革,就需要確立商品經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特別是將改革的目標模式確定為由計劃經濟轉軌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時,就更離不開大力發(fā)展商品經濟并運用其經濟規(guī)律的作用。因此,斯大林論著中缺少交換關系的生產關系,不能照搬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我國目前的政治經濟學教材中,一般都放棄這種論斷了,個別學者再去堅持就脫離我國實際了。現(xiàn)在的有關論著中,講述作為政治經濟學的對象的生產關系時,大都講生產、交換、分配、消費即再生產四環(huán)節(jié)的關系。其實,馬克思的論著中所研究的生產關系范圍更廣泛。《資本論》是從第一卷第五章《勞動過程與價值增殖過程》才開始進入對資本主義直接生產過程中的生產關系進行研究。前三章講商品和貨幣,是闡述資本主義經濟產生的歷史前提條件,闡述作為資本主義經濟細胞的商品,闡述作為資本主義財富表現(xiàn)的“龐大的商品堆積”。第四章是闡述作為資本主義產生的社會經濟條件,即貨幣變?yōu)橘Y本、勞動力成為商品。有了這個資本與雇傭勞動的結合,才能進入資本主義生產過程。《資本論》還講了資本原始積累過程,講了資本主義的經濟運行機制,講了資本主義終將被社會主義所取代的歷史必然性,等等。其中有不少內容是再生產四環(huán)節(jié)所不能概括的。要知道所謂“四環(huán)節(jié)”或四方面的經濟關系,并不是由馬克思先提出的。馬克思是對某些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中所講的“論生產、論交換、論分配、論消費”的相互關系的膚淺看法進行辯證,提出自己的科學觀點。馬克思并沒表示這四個方面的關系就是他所創(chuàng)建的政治經濟學研究對象的全部內容。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對象

與生產力的關系

有必要討論一下政治經濟學的對象與生產力的關系,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要不要研究生產力的問題。這里也存在繼承和發(fā)展的論題。任何生產關系都是以一定發(fā)展階段的生產力狀況為基礎的。因此,馬克思研究資本主義經濟制度都是緊密結合生產力的發(fā)展狀況進行的,但又不講生產力是研究對象,這是因為馬克思研究資本主義的政治經濟學,重在揭示資本主義經濟的本質關系,闡明資本主義產生、發(fā)展和終將被新社會制度取代的經濟規(guī)律,是為革命事業(yè)服務的。馬克思沒有責任為資產階級發(fā)展生產力出謀劃策,為其致力于研究怎樣更好更快地發(fā)展生產力。但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提及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時,都強調要緊抓兩個基本環(huán)節(jié),一是快速發(fā)展生產力,二是不斷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實現(xiàn)共同富裕。斯大林在其論著中遵循馬克思的理論,正確闡述了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相互關系,提出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發(fā)展狀況的規(guī)律。特別是他所提出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規(guī)律,其中心思想是:社會主義要利用高度技術快速發(fā)展生產力,以滿足社會的物質文化需要。其原話是:“在高度技術基礎上使社會主義生產不斷增長與不斷完善的辦法來保證最大限度地滿足整個社會經常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的需要。”根據(jù)這一基本經濟規(guī)律,順理成章地可以提出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應為發(fā)展生產力服務,提出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的見解。但他在講政治經濟學的對象時,沒有考慮研究資本主義經濟的政治經濟學對象與研究社會主義經濟的政治經濟學的對象有所不同,沒有講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應為發(fā)展生產力服務。這是個欠缺。在當前條件下既然明確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發(fā)展生產力,發(fā)展是第一要務,根本目的是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達到共同富裕。因而,應當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既要為發(fā)展和完善社會主義生產關系服務,這方面研究得還很不夠,還存在許多誤區(qū)和盲區(qū);也要為發(fā)展社會生產力服務。這樣,研究對象就需要發(fā)展。只講研究生產關系聯(lián)系生產力就不夠了,要研究怎樣更好更快地發(fā)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但是應明確的是從經濟理論上和社會層面上而不是從技術或工藝學層面上研究怎樣快速發(fā)展生產力。也就是說,這里不是簡單地講要研究生產力。因為如馬克思所講,政治經濟學不是工藝學,不研究如怎樣采煤、怎樣煉鋼等,那是科技工作者的任務。無論資本主義政治經濟學還是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都不會把這作為研究對象。我講的是“怎樣更好更快地發(fā)展生產力”,是從社會層次進行研究的。可以分三個層次:其一是研究怎樣改革不適應生產力發(fā)展的原有體制,以解放生產力。比如怎樣由計劃經濟轉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怎樣既發(fā)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又更好地發(fā)揮政府的作用。其二從經濟理論上研究怎樣優(yōu)化和發(fā)展決定生產力發(fā)展的諸要素,比如怎樣提高勞動者的知識和科技水平,怎樣搞好分工協(xié)作,怎樣搞好企業(yè)管理和發(fā)揮科技作用,怎樣提高諸生產要素的組合效率。其三是從生產力的社會層面研究生產力的發(fā)展。例如,怎樣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和社會發(fā)展方式;怎樣實現(xiàn)統(tǒng)籌兼顧、全面協(xié)調可持續(xù)發(fā)展;怎樣做大做優(yōu)做強國有企業(yè)以發(fā)展社會主義經濟;怎樣推進供給側改革,提供和增加有效供給,減少無效供給和產能過剩,等等。怎樣實現(xiàn)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新發(fā)展理念,即創(chuàng)新發(fā)展、協(xié)調發(fā)展、綠色發(fā)展、開放發(fā)展和共享發(fā)展。這都是屬于社會層面的生產力發(fā)展問題,需要提供政治經濟學的智慧,也應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任務,是其研究對象的一部分內容。

參考文獻:

[1] 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123、124.

[2] 資本論(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08.

[3]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000.

[4]馬克思.資本論(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000.

[5]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8卷)(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211.

[6]馬克思.資本論(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698.

[7]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18.

[8]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743.

[9]馬克思.資本論(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53.

[10] 馬克思.資本論(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371.

[11]毛澤東讀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批注和談話(簡本)[M].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學會編印,1998:7.

[12]斯大林選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449.

[13]斯大林選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577.

[14]斯大林選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594-595.

(責任編輯 吳曉妹)

猜你喜歡
馬克思研究發(fā)展
論馬克思對“治理的貧困”的批判與超越
馬克思像
寶藏(2022年1期)2022-08-01 02:12:28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讀馬克思的博士論文
邁上十四五發(fā)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未來牌”
中國核電(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科技傳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EMA伺服控制系統(tǒng)研究
砥礪奮進 共享發(fā)展
華人時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fā)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A∨在线播放 | 一本久道热中字伊人| 亚洲精品人成网线在线 | 色国产视频| 青青草91视频| 天堂成人av| 久久国产V一级毛多内射| 精品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日韩欧美中文在线|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AV| 成人亚洲国产|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226114| 最新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 日本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色哟哟精品无码网站在线播放视频| 亚洲中文在线视频|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卞 | 91免费片| 国产一级裸网站| 成年人福利视频| 国产亚卅精品无码| 国产精品专区第一页在线观看| 最新无码专区超级碰碰碰| 中文字幕自拍偷拍| 美女毛片在线| 亚洲成人高清在线观看| 99视频在线免费|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r| 亚洲熟女偷拍| 香蕉蕉亚亚洲aav综合| 色一情一乱一伦一区二区三区小说| 成人在线综合| 亚洲美女高潮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aaaaa一级毛片| 国产精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尤物精品国产福利网站| 成人免费午间影院在线观看| 国产噜噜噜| 91精品国产麻豆国产自产在线| 色婷婷亚洲十月十月色天| 欧美在线综合视频| 欧美高清三区| 亚洲视频免费在线看| 色哟哟国产成人精品| 亚洲无码四虎黄色网站|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久网下载 | 9cao视频精品| 国产成人成人一区二区| 玖玖精品在线| 三上悠亚精品二区在线观看| 色婷婷国产精品视频| 成人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成人一区在线| 免费看一级毛片波多结衣| 四虎AV麻豆| 国产国产人成免费视频77777| 国产熟睡乱子伦视频网站| 欧美一级高清片久久99| 国产日本欧美亚洲精品视| 98精品全国免费观看视频| 久久青草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综合亚洲色图|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女同|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226114| 亚洲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综合日韩精品| а∨天堂一区中文字幕| 久久永久视频| 伊人久久精品无码麻豆精品| 亚洲成人黄色在线观看| 亚洲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播五月综合| 国产在线观看99| 草逼视频国产|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中文字幕久久波多野结衣| 伊人色天堂| 午夜精品福利影院| 国产欧美精品午夜在线播放| 亚洲午夜福利在线| 午夜国产大片免费观看| 性做久久久久久久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