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立新
我國的技工教育自興學的第一天起就旨在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為工業化進程培養實用人才,至今這個宗旨沒有變。技工教育的實踐也充分證明,服務了國家發展戰略,學校就生機勃勃;滿足了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路就越走越寬;支撐了產業人才需求,就會贏得政府支持;具備了優質教育服務能力,就會形成強大的辦學吸引力。多年來承德技師學院一直為此不懈追求。
一、體現技工教育價值,適應區域經濟社會需要
1.讓學院主打專業與區域主導產業緊密對接
地方主導產業的格局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總會有階段性的調整,技工教育要敏銳關注并積極適應調整。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中將承德定位為:北京后花園,京津水源涵養和生態保障區。為此,承德主導產業結構做出調整,形成了文化旅游及健康養老、清潔能源、綠色大數據、特色裝備制造、現代物流等十大綠色產業。學校立即調整專業設置方案,充分考慮與十大綠色產業緊密對接。在研究專業設置時我們確定了“對應承德產業需求,兼顧周邊區域;立足綠色產業,瞄準新興產業;依托現有優勢專業,拓建高端前沿專業;統籌全市職教專業布局,爭取錯位發展”的原則。同時,在制定專業設置方案時,由政府官員、企業專家、專業教師三方共同完成,實現了專業與產業的高度契合。
2.深化校企合作,實現人才培養與區域經濟協同發展
(1)加大企業冠名培養力度,深化校企共育。與承德北京福田汽車、蘇墾曲軸連桿、博源科技等38家市內外企業簽訂冠名培養協議,覆蓋6個系部58個班級2300名學生。雙方共定人才標準,共制育人方案,共同開發課程,共同實施教學,共同培育師資,共享辦學資源。冠名培養不同于訂單培養,使校企合作更寬泛、更深化、更長遠、更可控、更有效。
(2)“教學工廠”是學校面向承德主導產業,針對自身專業設置建設的有正式企業經營資質的校企。目的是為師生創造全真實習和生產培訓的工作環境。目前,校內機加工廠、教學商場、商務酒店、廣告公司等9家教學工廠運行良好,既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又培養了一批“雙崗雙能型 ”教師。
(3)扎實開展企業新型學徒制試點。2015年,開始實施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雙師共同培養”為主要內容的企業新型學徒制試點,目前與“北大青鳥”、承德熱力集團兩家企業開展涉及電子商務、計算機網絡技術、火電廠熱力設備運行與維修3個專業,共計四個試點班。新的培養模式受到企業、學生的充分認可和歡迎。
3.廣泛開展職業培訓,服務產業需求促進就業
職業培訓是技工教育的特色,學校也是承德市規模最大,條件最好,質量最優,品牌最亮的職業培訓基地。有國務院扶貧辦勞動力轉移培訓基地、退轉軍人培訓基地等各領域、各行業掛牌基地20多個。年培訓規模達15000人以上,為政府緩解就業壓力改善民生,提升勞動者素質促進傳統落后產業轉型,推動承德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貢獻,也得到了政府的充分肯定和有力支持。
二、跟緊時代步伐,支撐并帶動地方產業發展
1.融入協同發展,實現二次跨越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下,津冀達成在承德聯合興建一所高職院校的意向,得知消息后學校主動向市委市政府提出《對承津合作興建職業院校的建議》供領導決策參考,在建議中陳表學校優勢,提出依托學校辦學的具體方案。經不懈努力得到雙方決策層認可,決定依托學校辦學。項目落地后,學校積極配合市委市政府在專業設置、規劃設計、申請報批、師資培訓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項目建成后,將實現占地1200畝,建筑35萬平方米,在校生16000人的辦學能力。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公共技能實訓基地、職業訓練院、雙創孵化基地、大賽訓練基地、產教學研訓一體化基地、技工教育改革創新發展實驗基地等多種人才培養功能將在這里實現。
新校區的建設既是津冀協同發展的重點工程,也是天津對承精準扶貧項目。將通過扶貧培訓、助學計劃等實現“精準扶貧、智力扶貧、長遠脫貧”功能。
2.開展國際合作,提升人才培養的國際競爭力
在“一帶一路”和“中國制造2025”等國家戰略下,職業教育必將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求生存,謀發展。學校積極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從互訪交流、外訓師資、課程改革,到直接合作辦學,合作水平不斷提高。十二五期間,我們借鑒德國雙元制,開展了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模式研究與實踐,形成了以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為主體,以“教學工廠”和“冠名培養”為兩翼的“一體兩翼”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取得了顯著的育人實效。被人社部確定為首期課改試點校和全國一體化師資培訓基地,至今課改腳步從未停歇,并不斷引向深入?!耙惑w兩翼”模式研究成果獲評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
2016年,學校與德國IB西部公益公司簽訂合作辦學協議,招收數控專業中德國際合作班。IB公司師資每學期階段授課,學生取得德國機械切削師工商職業證書。中德合作辦學投入較大,我們的主要目的是以送出去、引進來兩種方式,培養一批能學到雙元制真諦的專業教師,實現讓先進教育理念,世界技術標準,科學教學方法,嚴謹治教精神扎根學校、扎根專業的目標。今年還將在汽車、電氣專業開展合作。
學校與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制定了為期三年六批的“雙百師資培訓計劃”,目前已派出首批30名教師進行為期140天的培訓。借助合作校優勢資源,提升專業建設和師資隊伍國際化水平,培養國際化的高技能人才,讓承德的技工教育跟上世界步伐,為寫好一帶一路和中國制造2025的宏偉目標的承德篇章做出貢獻。
三、以優質教育服務品牌贏得政府信任和支持
1.夯實辦學能力,硬件內涵兩手抓
在基礎能力建設方面,經過十一五、十二五的十年發展,辦學規模從學制教育一千余人增至8600人的規模,辦學條件從國定資產4700萬元增至現在的4.2億元。在辦學質量方面,從一所名不見經傳的技工學校發展成為首批國家中職教育改革發展示范校,國家高技能人才培養示范基地,河北省職業教育“120工程”中20所精品校之一,是人社部首批一體化課改試點單位,全國一體化課改骨干教師培訓基地,全國新型學徒制試點單位,全國數字化校園建設試點校,首批職業訓練院建設試點校。
2.加強質量管控,推動治理現代化
質量管控能力是實現管理規范化、精細化、科學化的具體體現,也是推動學校治理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建立一套具有科學性、實用性、系統性的學校管理評價體系是質量管控的有力保障。2016年我們完成了包括教師評價、學生評價、職員評價、中層干部評價、系部評價、班級評價、處室評價、課堂效率評價等八項評價辦法。新的評價辦法依據科學性與實用性結合,定性和定量相結合,過程評價與終結評價相結合,診改功能與激勵功能相結合的原則,充分體現現代教育理念,注重以人為本,以實現人的個體持續發展和組織的不斷進步為目標。為此學校成立了督考辦,專司此項工作。經實踐檢驗運行效果良好,學校治理水平逐步提高。
3.搭建品牌平臺,實現品牌建設落地
學校需要經營,品牌的打造需要載體,只有人、人才、人文精神才能承載起熠熠生輝的學校品牌并使之永不退色。只有樹立一批批重視品牌、追求品牌、堪稱品牌的組織成員和團隊作為典型,才能帶領全體成員不斷進取從而打造整個組織成為品牌。我們將2016年定為品牌建設年,并決定評選十大品牌項目和個人,包括:品牌教師、品牌班主任、品牌專業、品牌服務崗、品牌育人平臺、品牌二課社團、品牌科研成果、品牌合作企業、品牌教學團隊等。評選每三年一次,作為學校最高榮譽。對成就卓著的品牌人物大力量宣傳,推向社會。品牌教師石鳳武在《中國大能手》第二季“數控刀客”總決賽中,贏得了“中國大能手”稱號。我們進行了廣泛的宣傳,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影響。今年4月,我們又承辦了《中國大能手》(第三季)電氣裝置競賽項目,借助人社部的權威性和央視的廣泛影響力擴大學院的社會影響力和知名度。
承德雖然是欠發達地區,但技工教育不能欠發達,雖然學校硬件的確無法與發達地區相比,但我們可以比辦學理念、比艱苦創業,比管理水平、比辦學特色、比對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率。我們只能更加勤勉進取、扎實工作、努力與時代發展同步,與蓬勃發展的全國技工教育同行攜手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