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春芬
文明禮儀教育是小學基礎教育階段的重要工作任務,其目的在于培養學生良好的文明素養,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并且能夠為整個民族素質的提升做出重要貢獻。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合理地滲透文明禮儀教育能夠最大化地發揮文明禮儀教育的成效,促進學生乃至于整個民族文明素養的提升。
1.選擇恰當文明禮儀的教育內容
小學語文教材是開展教學的重要載體,而且教材文本當中涉及到大量關于文明禮儀的資源,因此能夠成為滲透文明禮儀教育的有力工具。但內容的應用不能夠采用照抄照搬的方式,而是對其中的文明禮儀內容進行綜合提煉,一方面,教師要加強對學生日常行為方式的了解,觀察并且記錄學生哪些方面的文明禮儀做得不好,那么在選擇文明禮儀教育內容時就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確定最終的教育資源,真正實現因材施教和個性化的教育指導。另一方面,教師要注重提升自身的專業素質和教育素養,使自己具備較高的資源整合和篩選能力,能夠有效挖掘教材當中的隱藏資源。例如,在教學《紀念》一課時,一部分學生認為在旅游時亂寫亂畫并不是一種錯誤行為。于是在具體的教學環節,教師可以將本課作為滲透文明禮儀教育的重要契機,將課文當中小刺猬保護環境的行為和其它動物的亂寫亂畫行為進行對照,培養學生愛護公物的情感,同時幫助學生改變錯誤思想。
2.積極營造文明禮儀的教育情境
文明禮儀教育具有較強的情境性特點,而小學語文教學也具有情境性的特征,能夠用內涵豐富的語言文字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特定的環境中身臨其境地去感受和理解。在小學語文課堂作為滲透文明禮儀教育的重要陣地具有極大的優勢,能夠為文明禮儀教育的實施營造良好的情境和活躍的氛圍,并且為接下來的文明教育指導奠定堅實的基礎。文明禮儀教育情境的營造是否成功直接決定了品德教育的成敗,
為了更好地營造文明禮儀的教育情境,教師要注重為學生展示教材內容當中的情境,從而激發學生的積極情感,引導學生自覺主動地投入到教材情境當中,自然而然地帶領學生進入到語文學習當中,極大地增強了文明禮儀教育的效果。例如,在教學《紀念》一課時,教師可以采用講故事的方式交代教材故事的背景,將學生帶入到課本情境當中,調動學生的情感,使得學生能夠從根本上意識到文明禮儀的重要性,從而根據文明禮儀標準來規范自己的行為。
3.結合生活拓展禮儀教育容量
文明禮儀教育與實際生活息息相關,主要有四個方面的原因:第一,文明禮儀具有較強的實踐性,也因此決定了文明禮儀需要發生在現實生活當中,因為如果脫離了生活就是脫離了相應的情境,而文明禮儀沒有了情境性的特征也會變得毫無意義。第二,文明禮儀的行為發生在現實生活當中,那么文明禮儀的教育同樣需要回歸于生活。第三,任何人在認識事物的過程時都起于實際生活,小學生也同樣如此,只有在生活中廣泛范圍當中學習文明禮儀知識,才能夠真正體現學習的意義和價值。第四,小學語文中,對于學生的文明禮儀教育不單單是讓學生學習和掌握禮節和儀式,根本目的在于學習這些禮節儀式的精神,并在正確的精神引導下規范自己的生活行為。只有將文明禮儀教育與學生的生活結合起來,才能夠引導學生更好的應對和指導生活中的各種事件。例如,在教學《小鴨子回家》一課時,教師可以在課程結束之前為學生做一個總結,并將學生的生活和文明禮儀教育結合起來:當你們在野外游玩時迷了路,也會得到好朋友的幫助。但是一定要記得向小鴨子學習對幫助你的人說感謝,而如果你幫助他人在面對他人的道謝時也要懂得辭讓,這些都是基本的文明禮儀。
小學語文教材當中具有豐富的文明禮儀教育資源,能夠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文明禮儀學習情境,極大地調動學生實踐禮儀情感,因此,小學語文中滲透文明禮儀教育具有極大的優越性。通過恰當選擇教育內容,有效營造教育情境以及結合生活拓展教育容量等方法來增強學生的文明禮儀素養。
(作者單位:江蘇鹽城市第一小學教育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