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興泉
摘 要:全球經濟形勢的轉變,促使我國社會經濟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變得更高,從原來理論型人才的需求模式轉變為綜合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模式,高校為應對這一變化,構建出了大學生就業管理系統工程結構模型,本文介紹了該系統的主要功能設計,同時對其優化控制措施進行了一定分析。
關鍵詞:就業管理;大學生;結構模型;優化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用人單位對人才的需求發生了較大變化,高校要敏銳洞察該變化,然后對大學生就業做出正確的規劃。為了幫助畢業生更好的就業,及時了解畢業生的就業狀況,高校引入了大學生就業信息管理系統工程的結構模型,如圖1,通過設計該系統模型,給大學生就業提供一定的指導和幫助,學校可以通過該模型可以對學校的就業工作進行適當的改進和調整,為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率做準備。
一、本系統的功能設計
(一)系統管理員管理。該功能設計主要是對學生以及企事業單位用戶基本信息的管理,比如審添加、查詢、修改、查看等;對畢業生信息的管理,比如畢業生成績排名、獎懲情況等;就業協議管理,比如備案、單位名稱、工作崗位等;畢業生推薦管理,如通過對系統中統計到的符合用人單位要求的學生進行推薦等,還有文件管理、就業指導管理、統計與分析管理、系統平臺管理等功能。
(二)學生用戶管理。學生基本信息管理,如姓名、專業、籍貫、等;就業信息管理,其包含瀏覽和查詢相關工作職位信息和在線簡歷狀態瀏覽與管理;就業指導信息管理、留言信息管理等。
(三)企業用戶管理。企業信息管理包括企業名稱、聯系電話、詳細地址、企業性質、所在行業、企業簡介、企業logo、聯系人、聯系傳真、郵政編碼、URL等;招聘信息管理包括添加、刪除、修改招聘信息;在線簡歷管理是對學生提交的簡歷進行篩選、回復是否面試、簡歷保存或者刪除等相關管理,留言信息管理是對相關用戶留言或者回復相關用戶的留言等。
二、大學生就業管理系統工程的優化控制策略
(一)完善頂層設計,拓寬就業。要提高對國內外未來經濟社會發展趨勢預測、就業市場需求分析、各項就業政策和措施方案的梳理剖析的準確性,系統開展整體可行性研究。在當前供求失衡的就業現狀下,要努力拓寬就業供給,一方面要積極穩妥發展經濟,增大市場體量,擴大市場需求;另一方面要腳踏實地挖掘潛力,如鼓勵培育“互聯網+”等新經濟增長點、支持發展咨詢、服務等新型服務業等措施,擴寬就業渠道,增辟和釋放就業崗位。
(二)改善服務管理,分流就業需求。高校、用人單位、社會等各方要意識到大學生就業問題在不同地區、生源、水平等層次性差別,進而采取針對性的對策。拓寬思路,設法分流就業需求,如擴大研究生招生規模、開辟境外就業市場、支持出國留學等,減緩國內就業壓力。同時區分并把握住不同大學生就業的“同”與“不同”,找到關鍵,在不同的情況下能夠采取因類而異、因人而異的個性化服務管理措施。因此,各方既要從經濟、政策、社會、文化等多方面改善橫向的條件,也要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加強縱向的服務與管理。同時,要規范、完善好就業市場秩序,營造公平、友善的就業環境。
(三)重視評價反饋,發揮優化功能。首先,促使高校和學生提高專業技能和就業能力的自覺性,而在評價過程中則需要各方參與和積極配合。針對考核評價的問題,應進一步完善、邀請和培育客觀公正的第三方評估專業機構,對大學生就業管理工作的評價機制進行設計,并根據各個要素及子系統的不同功能制定合理的考核評價指標體系;其次,利用諸績效評估法、調查問卷和座談會等等方式進行考核評價,切實形成一套客觀、公正、合理、及時、高效的評價機制,獲取客觀準確的評價信息;最后,建立就業管理系統內各組分的反饋機制,將反饋意見及對反映到政府的規劃設計、政策方案、服務管理、協調控制等決策過程中,保證大學生就業管理系統運行的有序與穩定。
(四)從結構性和穩定性出發,鼓勵柔性就業。解決當前大學生就業問題的重點在于緩和及優化大學生的就業供求關系,政府要把握好大學生就業工作在不同地區、不同專業、不同崗位、不同能力、不同層次和不同時期的結構性特征,根據不同學歷層次、不同學科結構和不同就業階段的學生分類制定切實可行的政策方案。集思廣益,建議積極探索彈性就業、帶薪休假、四天半工作制等柔性就業政策,確保大學生就業管理系統各項工作能夠平穩、高效、有序地運行并維護社會的穩定。
三、結語
綜上所述,大學生就業管理信息系統工程結構模型的設計,是高校了解就業信息和管理就業信息的主要渠道,學生可以通過該系統查詢用人單位的情況,用人單位可以通過該系統全面了解學生的基本信息,以便確定是否錄用該生,雖然該系統還存在待完善的地方,但科技的發展和管理的完善會使該系統的功能更全面、操作更簡便。
參考文獻:
[1]陳熾豪.常平鎮大學生就業服務管理系統的研究與分析[D].云南大學,2015.
[2]王秋博.高校就業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D].吉林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