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紅娟
摘 要:實現精準扶貧,不讓任何一個困難群眾掉隊,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環節。蓬萊市針對自身困難群眾的狀況,認真調研致貧原因,仔細研究脫貧對策,打出了一套精準扶貧的“組合拳”,確保打贏扶貧開發攻堅戰。
關鍵詞:精準扶貧;突破;創新
當前,全國扶貧開發工作已經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關鍵階段。蓬萊市提出了“三步走”戰略部署,到2017年底,力爭全市所有省定扶貧工作重點村全部脫貧“摘帽”,貧困戶、貧困人口全部“銷號”;到2018年,鞏固擴大脫貧成果,避免出現新的貧困人口;到2020年,按照全面小康標準,進一步改善和提升脫貧人口生活質量。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扶貧開發推進到今天這樣的程度,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于精準。”這一重要論述極大地豐富和發展了黨的扶貧開發理論,是我們做好新形勢下扶貧開發工作的根本指導方針。蓬萊市深刻領會把握“精準扶貧”的精神實質和深刻內涵,進一步明確各項工作的主攻方向,著力在扶貧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第一書記)精準、脫貧成效精準上下更大功夫,確保扶貧開發各項舉措真正落到實處、見到實效。實際工作中,要把“精準”的理念貫穿于扶貧開發工作各個方面、各個環節,采取力度更大、針對性更強、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持續的扶貧措施,努力實現五個新突破。
一、在推進貧困地區振興發展上實現新突破
對于蓬萊市而言,扶貧開發的“短板”與現代農業的“短板”相互交織、相互牽動。要積極穩妥推進農業農村改革,加快推進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建設,提高綜合效益,促進農民增收。突出發展特色經濟。根據各地實際,大力發展種養業、園藝特產業、林業、鄉村旅游、服務業等產業,推動貧困地區形成具有一定規模、各具特色的產業體系,組織富余勞動力外出務工,不斷增加貧困群眾收入來源。提高自我發展能力。扶貧開發最終要靠貧困地區內生發展,讓貧困群眾用自己智慧的頭腦、勤勞的雙手創造美好的生活。要大力加強職業教育和就業培訓,不斷提高貧困群眾科學文化素質和增收致富能力。要進一步激發貧困地區干部群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精神,讓貧困地區自己會造血、能長肉。
二、在改善貧困地區生產生活條件上實現新突破
這是夯實貧困地區發展基礎、提高貧困人口生活質量的重要舉措,必須下大力氣加以突破。蓬萊市著力完善基礎設施。加快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各類基礎設施向貧困地區延伸、向薄弱環節傾斜,全面改善貧困地區基礎設施條件,解決好“最后一公里”和“毛細血管”不通不暢問題。著力改善農村環境。以“廁所革命”為突破口,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改善貧困地區人居環境,建設美麗鄉村。著力加強生態保護和開發。突出綠色扶貧,把扶貧開發、項目建設與生態保護、防災減災結合起來,合理開發利用生態資源,促進貧困地區生態資源轉化為生態資本。
三、在發展貧困地區社會事業上實現新突破
貧困地區經濟發展落后,與社會事業發展相對落后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必須把加快發展貧困地區社會事業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做好固本培元的工作。蓬萊市加快教育事業發展。推動教育資源向貧困地區傾斜,盡快改善學前教育普及和義務教育薄弱學校辦學條件,大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靠教育“拔窮根”、阻斷貧困現象代際傳遞。加強貧困家庭學生精準資助,不讓一個孩子因為經濟困難上不起學。加快衛生事業發展。整合城鄉醫療衛生資源,改善醫療服務條件,讓貧困人口更好地享受到安全廉價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完善醫療救助和重特大疾病保障制度,加大扶貧對象補助力度,切實解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加快文化事業發展。建立穩定的貧困地區文化投入保障機制,加強貧困地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不斷滿足他們的基本公共文化需求,豐富貧困地區群眾的文化生活。
四、在扶貧體制機制創新上實現新突破
通過創新體制機制,有效整合、最大限度用好各種扶貧力量,打出“組合拳”、啃下“硬骨頭”。蓬萊市建立完善精準工作責任機制。完善“片為重點、工作到村、扶貧到戶”的工作機制,防止出現職責不清、政出多門現象,確保各負其責、密切配合,共同推進我省扶貧攻堅。建立完善精準保障支持機制。完善扶貧資金項目整合機制和管理辦法,加強對扶貧資金和項目的管理,確保扶貧資金用到最貧困地區、最貧困群眾和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上來,絕不允許截留、挪用、扣發扶貧資金。建立完善精準考核評價機制。把扶貧開發成效作為考核各黨委、政府的重要內容,把考評結果作為干部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看貧困地區面貌是否變化,貧困人口收入是否提高,堅決防止謊報瞞報、弄虛作假的情況發生。
五、結語:在創新扶持方式、提高扶持實效上實現新突破
隨著扶貧的深入推進,面臨的深層次矛盾越來越多,必須把精準扶貧與深化改革結合起來,不斷強化扶貧工作的針對性,提高扶貧實效。務必摸清貧困底數。對扶貧對象要做到情況清、問題清、任務清,有村情檔案、有問題臺賬、有需求清單,有的放矢地推動扶貧工作。務必堅持問題導向。“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根據不同原因、不同類型的貧困,研究脫貧路徑,制定幫扶措施,因地制宜把扶貧工作做到點子上,做到精確制導、靶向明確、心中有數。務必突出關鍵環節。盯緊資金、項目、組織、人才等重點,確保各項扶貧政策措施精準投放、合理配置到貧困地區、貧困人口,真正把好鋼用在刀刃上。務必做到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科學把握規律,不喊不切實際的口號,不提脫離實際的指標,不做超越實際的事情,確保按照中央部署和省情、市情實際推動扶貧攻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