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穎+鮑鳳華+馬淑玲
如何將一所學校的教育與生命教育聯系起來,這是很多教育工作者常常思考的一個問題。“讓教育成為塑造生命的過程,讓生命因教育而精彩”,這是北京市朝陽區望京新城南湖中園小學的辦學理念和思想。多年來,學校一直緊緊圍繞這一辦學理念開展教育教學,尤其是在課程建設方面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一、思考
近幾年來,南湖中園小學在嚴格落實國家課程與地方課程,創造性地進行校本課程開發的同時,也開展了很多富有創造性的實踐活動。通過近幾年大量課程信息的沖擊,南湖中園小學對學校教育又有了如下的認識。
一是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校長是學校的領軍人,要全盤思考學校、教師、學生、家長、社區等實際問題,還要思考如何引領學校、教師和學生的發展等問題。學校在經歷了三任領導的更換過程中,凝聚了教師隊伍,使教師像愛自己的家一樣愛學校、愛學生、愛同事……總之,充滿對生命的愛,是歷任校長的追求。讓生命充滿愛,是學校生命化辦學理念下課程設置的第一步;日常的每一節課,開展的每一次活動都是從關愛每一個生命做起,讓生命因愛而芬芳。這也是學校歷任校長所堅持的辦學目標。
二是基于實際情況的發展是最好的發展。每一所學校的辦學理念、育人目標之所以不同,是因為基于學校、教師、學生、家長和社區等實際情況而定的。南湖中園小學的生命教育理念,正是基于對這些實際情況的考量而誕生的。學校把多學科進行整合,開展家、校、社合作的各種教育教學活動,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三是課程建設是學校發展的動力。學校的發展離不開課堂教學,而課堂教學又是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學校在不同層次課程的安排中,突出自己的特色,體現在學科內部、學科間和超學科的整合上;同時,學校將國家課程、校本課程和地方課程進行不斷整合,逐步推進實施。這些都成為了推進學校發展的驅動力。
四是學校的特色發展是在保證基礎后進行的。基礎課程是學校最基本的教學質量與教師隊伍建設的保證。因此,學校的特色發展應是在保證基礎的前提下開展的。把基礎工作做實,把特色工作做強,是每所學校發展的必經之路。學校在穩定教育教學質量的同時,開展家、校、社整合的教育教學特色活動,在做好教育教學基礎的情況下,走好特色發展之路。
五是學校建設與發展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面對未來的社會,學生們需要發展核心素養。學校的建設與發展,就要從課程、活動、培訓等各個方面關注學生的核心素養,并形成一系列的課程活動內容。南湖中園小學結合未來國家人才的需要,通過教育教學的緊密結合,在課程開發、活動開展方面做出的努力,就是要從不同角度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二、構建“生命靈動”的課程體系
基于上述認識,學校努力從以下兩個方面構建課程體系。
1.課程目標
基礎目標:熱愛生命、健美身心、快樂學習、主動實踐、塑造習慣。
學科目標:語文——善傾聽、樂交流、愛閱讀、會寫作和勤積累;數學——多動手、勤動腦、勇質疑、會學習和善反思;英語——感興趣、愛表演、善模仿、樂交流和闊視野;音樂——樂聆聽、愛演唱、有自信、抒情感和善表現;體育——愛運動、勇拼搏、守規則、強意志和健體魄;美術——善發現、會聯想、勤動筆、會欣賞和育素養;品德與生活——愛生活、愛國家、懂責任、有自信和有視野;綜合實踐(信息與技術)——會觀察、善發現、能質疑、巧研究和懂合作;科學——細觀察、會實驗、樂提問、勇質疑和善探究。
2.課程設置
(1)生命奠基課程。指的是國家基礎性課程,它是教育教學的底線。這些科目的有效教學,是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保證。
(2)生命拓展課程。是教師根據生命奠基課程的知識、技能和情感的要求,編寫的校本教材。目前,學校有十三本校本教材,從理念、方法和知識、技能等多方面拓寬學生的學習領域,促進學生在課程中成長。
學校的實踐課程是生命拓展課程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學校在開發實踐課程體系的過程中,力圖體現學科的整合性和21世紀人才核心素養的培養。學校從“生命靈動”課程體系和生命發展的需要出發,研發了一套完整的實踐課程體系,涵蓋以年級為單位的“相約儀式或典禮、相約名勝古跡、相約影院、比賽或演出、相約博物館或高等學府”,以班級為單位的“相約特色活動”和以家庭為單位的“相約家務勞動、職業體驗或高等學府”。從這些領域以及內容的設計可以看出,學校關注的是學科的實踐性,以及每個學生的生命成長過程和生命質量的提升。
(3)生命發展課程。學校開設了很多活動課程,以促進每個學生生命個體的發展。這些課程包括自選課程、特色課程和活動課程。如自選課程是依據學生個性發展需要而設置的課程。由學校整體設計,各校區結合自身情況,依據年級特點,讓年級教師共同謀劃設置學生喜愛的與學科相關聯的課程,實現對學科的拓展與延伸。
三、構建生命化課堂
圍繞“生命教育”的辦學理念,學校提出了“用關愛為生命注入動力”的教學管理觀和“以提升生命質量為核心”的教學觀。引導教師轉變觀念,真正做到“以生為本”,把充滿生命力的教育帶進課堂,更把課堂教學作為培育生命、發展生命、讓生命更有價值的教育載體。“生命教育”的課堂是師生之間思想與思想的交流,心靈與心靈的溝通,生命與生命的對話,是師生知識、能力、思想、智慧共存共生的舞臺。為了讓“生命教育”的辦學理念真正落地生根,學校進行了一系列“生命化課堂”的構建與探索。在倡導讀懂學生、讀懂教材的基礎上,學校構建了“生命化課堂”教學模式,踐行“尊重學生生命存在的生命課堂、培育學生主體精神的生本課堂、體現教育豐富內涵的生態課堂、貼進學生生活實際的生活課堂、師生智慧共同涌動的生動課堂”的“五生課堂”理念。
在“五生課堂”上,教師盡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探究留出較為充裕的時間;課堂上學生的講解、不同意見的交鋒、此起彼伏的熱烈掌聲,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多年來,學校緊緊圍繞“生命教育”辦學理念,聚焦校情,關注素養,打造特色,大力進行課程建設,并根據學校發展情況不斷調整、更新,提升了學校的辦學質量。
(責任編輯 張慧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