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欣
這幾天,我們被樸樹“你怎樣這么窮”的音訊刷了屏。歌唱已有20載,如今還愁交房租。平常不接商演,微博也僅僅有需求才發,至于協作目標,那更是吹毛求疵。在娛樂圈,樸樹,這個沒有煙火氣的歌手,一直是我們心底最特別的存在。
這個世界總是需要一些特立獨行的人代表我們去過想過的生活,前提是要有才華和顏值。我們愛這樣的人,其實是愛那個不妥協的自己。
一個沒有煙火氣的歌手
這幾天,我們被樸樹“你怎樣這么窮”的音訊刷了屏。暌違已久的樸樹最近出現在某綜藝節目跨界歌王總決賽幫唱名單。回溯到上一季,當被問到為何從來不參與綜藝節目的他會站在這個舞臺上時,他立馬答復:我這一段真的需要錢。
歌唱已有20載,如今還愁交房租。平常不接商演,微博也僅僅有需求才發,至于協作目標,那更是吹毛求疵。連他的學徒都說,還好我有其他作業,餓不死自己。
平常出門就騎個小電驢,一點不在意他人怎樣看;哪怕是幾年前的衣服,也照樣穿得不亦樂乎;就連手機,還用著多年前的老古董諾基亞 ……在娛樂圈里,樸樹似乎一直都是一個異類。
1999 年,第一張專輯《我去 2000 年》發行,樸樹以一種憂郁脆弱得近乎崩潰的個性吸引了一大批歌迷。然而他卻不淡定了——原本單純的近乎封閉的生活被打破,原先只屬于自己的精神領地被迫對公眾敞開。他的不適應,被人們貼上了“敏感、孤僻、不合作、難交流”的標簽。于是,樸樹沉默了,一下就是 4 年。
4 年后,唱著“我是這耀眼的瞬間,是劃過天邊的剎那火焰”,樸樹帶著他的新專輯《生如夏花》進行了全國巡回簽唱。如果說 2004 年是“樸樹年”,也不為過。他的新歌狂掃各大音樂排行榜,一個又一個“最受歡迎男歌手”獎被他收入囊中。也許是閃光燈和掌聲來得太猛烈,他又招架不住了。樸樹的復出就像他歌中唱的:“驚鴻一般短暫,像夏花一樣絢爛。”
之后他選擇低調的隱居生活,直到2014年為韓寒執導的電影《后會無期》唱了《平凡之路》,然而這首新單曲之后一眨眼又是一年過去了,歌迷們才等來電影《刺客聶隱娘》的宣傳曲《在木星》。《刺客聶隱娘》說好了是講唐朝講女俠,結果歌聲一起聶隱娘秒變天行者。關于這首歌到底在說什么,樸樹的回答是:“為什么每個人都要是同路人呢?每個人都走不同的路,這才好玩兒。”
在中國,明星和音樂人是不分的。盡管他們是音樂人,但大家把他們都當明星,人們對明星的期許和純粹音樂人的狀態是不一樣的。這種混淆造成了人們的好奇和失望。”樂評人郭小寒這樣解釋人們對樸樹的種種猜測。
然而,從1999到2017年,從“十八歲是天堂,我們的生活甜得像糖”的青澀而懵懂,到“我曾經跨過山和大海,也穿過人山人海”滄桑而堅定,從兩年前透露關于新專輯的消息,便在這個真假莫辨的時代迅速引爆了一場公眾狂歡,再到如今淹沒在一片“你怎樣這么窮”的疑問和不解之中,樸樹,這個沒有煙火氣的歌手,一直是我們心底最特別的存在。
娛樂圈“異類”的自由之路
樸樹出生在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母都是北大教授。他與父母之間的感情很好,樸樹說:“他們有很多愛,對我特別好,但是他們不知道怎么表達出來。作為我來說感覺不到那個愛。”
樸樹面臨人生的第一次殘酷現實大概就是差0.5分沒有考上北大附中,他回憶說:“我想我從小就不是正常孩子。我小學當了6年班長、中隊長,但我偷偷摸摸逃學,誰都不知道。數學奧校兩年,我都是逃過來的,誰都不知道。但表面上我是一個乖孩子。中學沒考好,差0.5分沒有考上北大附中,然后人一下子就崩潰了。”從此,抑郁癥開始伴隨著他。
后來母親帶樸樹去醫院做心理測試,結論是“差3分變態”。有一道題是:“如果你死了,你覺得身邊的人會怎么樣?”樸樹直接選了“無動于衷”。
初中還沒畢業,樸樹煞有介事地告訴父母:“音樂比我的生命還重要。”直到樸樹把父親給他的游戲機偷偷賣掉,用這錢報了一個吉他班,他們才意識到:兒子這次是玩真的。
樸樹的高中也是混過來的,還休學了一年。由于有抑郁癥,父母不敢對他施壓。他組了樂隊,每天晚上跟一幫人去北大草坪彈琴。但親耳聽到兒子說“不考大學了”,父親濮祖蔭還是不能接受——北大教授的兒子不考大學?
1993年,樸樹還是豁出命讀了幾個月的書,考上了首都師范大學英語系。拿到錄取通知書,給父母:“我是為你們考的,不去了啊。”但終究還是去讀了書。
青春期叛逆是樸樹音樂中的一個重要命題。大二時他退了學,每晚10點半,帶著吉他去家門口的小運河邊彈琴唱歌,第二天早上4點回來,風雨無阻。父母不死心,找人給他保留了一年學籍。無效,他至今還是高中學歷。
1996年,樸樹正式成為麥田公司的簽約歌手,老板宋柯。“濮樹”從此成了“樸樹”。高曉松評價:樸樹的歌詞特別詩化,嗓音又特別脆弱。他的歌“就像朗誦詩一樣,脆弱就會特別打動人”。
一堆歌就這樣寫出來了,先是《火車開往冬天》,然后是《白樺林》。對這首讓他一夜成名的歌曲,樸樹的態度有些絕情。他說:“我絕對是耍了一個小聰明,編制了一個讓自己感動的東西,其實我不喜歡那首歌,我覺得無論是從投入的感情還是技術層面來講,這首歌都不是我理想狀態中的東西。”
心理學家普遍認為,人格是童年時期形成的。童年時期造成的人格缺失,長大后面對復雜的社會環境和情感時就會出現人格障礙。以前,樸樹從來沒有意識到自己在人格上的問題,他會覺得自己有些問題,但是不知道問題的癥結。從他獨立面對自己的生活開始,這些問題就慢慢顯現出來了。但是他也說不清楚究竟是什么問題。“我可能一直有這種意識,可能在2003年之前或更早,我心里想沖破的東西根本沒辦法意識到它。”
我們愛這樣的人,其實是愛那個不妥協的自己
在一些公眾場合,樸樹充滿棱角的個性讓活動的主辦者大傷腦筋。早前,他在上海“華語榜頒獎典禮”上摔獎杯,參加“第四屆金鷹節”,在一個現場直播的節目里又將了主持人一軍。已經很疲倦的樸樹被主持人問及何為“酷”字,樸樹一語驚人:“酷”字是個屁,主持人立馬傻眼。到了這個節目的另一環節,主持人問樸樹最大的心愿是什么,樸樹直言:“離開這個節目現場”。
樸樹拍過惟一的一部電影是《那時花開》,和周迅的戀愛也是在那部電影中開始的。時間雖然不長,但樸樹從不否認那段時間的美好。在樸樹的專輯《生如夏花》的一首MV中,周迅不避嫌地客串了一個角色,和樸樹飾演一對戀人。
樸樹曾養了一只金毛犬,這種狗性情溫順,但是樸樹的這只金毛特別愛跟別的狗打架,它和住在一個小區里的狗都打遍了,見到生人也會變得很兇。后來樸樹找了一個養狗的教練,教練告訴樸樹:“這只狗之所以性情暴戾,是因為你從小帶它的時候給它的鼓勵太少了,所以它做什么都不自信,覺得緊張,緊張的時候才會去攻擊別的狗。”
在樸樹最青春的時候,他度過了一段漫長灰暗的日子,可能在人們看來,他最該出成績的時候,一切都被他自我消耗給錯過了。他說:“我一直覺得我自我消耗太厲害了。直到有一天,我覺得我耗不起了,我意識到不能再這樣了。從一進這個行業,尤其是2003年那段時間,我就被灌輸了掙錢要趕緊的觀念。但是,我又覺得我為什么不能到老一直在做這個?我覺得我剛開始,我剛剛知道音樂是什么。也許我能唱到老,也許我味道剛剛出來呢。”
對于現在的生活狀態,樸樹表示:“現在每天我都會跟狗玩一會兒,三頓飯一頓不落,但跟人的交流還是比較少。其實我不想做一個封閉的人,而且在我最封閉的時候,都特別清楚:人,有他的社會角色,應該是開放的。”
樸樹每天都會去鍛煉,只要沒有采訪排練,他就會去跑步、去走路、去爬山。他給自己的總結是:“希望做個簡單、健康、人格盡可能健全的人。
他為貧困地區建了一所希望小學,卻不許校園用他的姓名來命名;當他的吉他手被確診患有癌癥,樸樹寧肯自己退讓去簽公司,也不肯冷眼旁觀;對他人大方,對自己摳門的樸樹,很容易就被近鄰租房的少年騙走了 30 萬……對樸樹而言,有時間去藝術館站幾個小時承受藝術熏陶,再去書店買一堆喜愛的書,然后吃一頓廉價卻甘之如飴的飯,這樣的日子就很滿足。
有人說,少年感這種東西真的是十分美妙,它和你把襯衣漂得多白、胡子刮得多潔凈、操控碳水攝入保持近似芳華期的弱不禁風沒有任何關系,它來自魂靈深處、骨骼和不會變冷的血,頑固單純,不被販子苛虐,這是抄一千遍“ 歸來是少年 ”也假裝不出的。
許多人對樸樹有著近乎“溺愛”的情感,大概是因為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拒絕世俗、拒絕成長的孩子,而樸樹就是這個固執的孩子。這個世界總是需要一些特立獨行的人代表我們去過想過的生活,前提是要有才華和顏值。我們愛這樣的人,其實是愛那個不妥協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