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浩+宋天嬌
內容摘要:運用小學生學習自控力量表、同伴提名測驗作為研究工具,選取樣本(n=330)研究高年級小學生同伴關系與學習自控力的關系研究結果表明:(1)同伴關系與學習自控力及各維度存在顯著的正相關或者負相關,其中,同伴接納與學習自控感的相關度最高。(2)同伴接納能夠顯著預測高年級小學生的學習自控力。
關鍵詞:同伴關系 學習自控力 同伴拒絕
一.前言
學習自控力是指學生按照社會要求和自身的觀念對自己的學習行為進行調整的能力,它表現在課內學習和課外學習兩個方面,課內學習主要集中表現在集中注意和適宜行為,課外學習主要表現在自覺性[1][2]。同伴關系(Peer relationships)是指年齡相同或者相近的兒童之間的一種共同活動并相互協作的關系,或者主要指同齡人間或心理發展水平相當的個體間在交往過程中建立和發展起來的一種人際關系[3][4]。
到目前為止,有關同伴關系和學習自控力的直接關系研究并未發現。現有研究表明:同伴關系影響中學生的自我概念、自信水平、情緒調節等非智力因素的發展[5-8]。而學習自控力屬于非智力因素,是一般意義上的非智力因素指向于學習的體現,如自我效能感在學習任務上的體現就是任務效能感。這就揭示兒童的同伴關系可能對學習自控力可能產生某種影響作用。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對象
在山東省棗莊市選取兩所小學四五六年級學生作為被試,共發放400份問卷,388份問卷有效,有效率97%。其中男生有189人,女生有199人,四年級有132人,五年級有126人,六年級有130人。
2.研究工具
(1)小學生學習自控力量表
小學生學習自控力量表,共17題,包括三個維度:自控傾向、自控策略、自控感[9]。在本研究中,總量表的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915,分半信度為0.827,各分量表的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738-0.780。表明該量表信效度較高。
(2)同伴提名測驗
每個同學分別寫出在班上自己最喜歡的三個同學的名字、三個最好的朋友的名字(被積極提名的同學)和三位最不喜歡同學的名字(被消極提名的同學),以被積極提名同學的兩項積極提名分的平均分作為同伴接納分數,以被消極提名分作為被消極提名同學的同伴拒絕分數[10]。最后將每一個同學的同伴接納分數、同伴拒絕分數轉換成標準分數,并按照國際通用標準(受歡迎型:積極)[11](見表2-1),將其歸入其中一類。本研究中將被忽視型和一般型歸入同伴關系中間型,這樣同伴群體被劃分為三種類型:受歡迎型、被拒絕型、中間型。
三.研究結果
1.同伴關系與學習自控力的關系
(1)同伴接納、同伴拒絕與學習自控力的相關分析
運用SPSS19.0對同伴關系與學習自控力進行相關分析,結果見表3-1。
從表3-2可以看出,同伴關系(同伴接納、同伴拒絕)與學習自控力及各維度呈現較低水平的相關。為了清晰表明同伴關系和學習自控力的相關情況,研究中剔除同伴關系不穩定的被忽略型和一般型個體192個,對剩下的196個樣本(受歡迎型或被拒絕型同伴關系)進行相關分析。結果表明(見表3-3)同伴關系與學習自控力及各維度的相關程度都有所增強,為非常顯著的中等程度正相關或負相關。其中,同伴接納與自控感的相關程度最高。
(2)同伴關系對學習自控力的預測
在表3-2相關研究的基礎上,以年級、性別、同伴接納、同伴拒絕為自變量,學習自控力為因變量進行逐步多元分析。結果表明同伴接納能夠顯著預測學習自控力,解釋量為32.8%,回歸系數為0.587。
四.討論
同伴關系與學習自控力的關系
已有研究表明,被忽視型和矛盾型(屬于一般型)兒童的同伴關系穩定性最差[12],在本研究中重點關注受歡迎型和被拒絕型兒童的同伴關系和學習自控力的關系。去除同伴關系中間型個體后,同伴關系與學習自控力及各維度都存在非常顯著的相關。社會需求理論假設認為,個體可以通過不同的社會關系來尋求社會支持,從朋友和同伴那里個體可以獲得工具性或指導性幫助,自我價值感也因同伴的認可而得到增強[13]。可以說,具有良好同伴關系的兒童,在同伴交往的過程中能夠得到更多的正向情緒體驗和情感支持,學習上情緒調節能力也相對較強。當遇到學習難題時,他們會主動向同伴尋求幫助,與同伴之間相互支持合作。而同伴之間的通力合作與支持則進一步帶動了學業成績的提高,進而增強了個體的學習自信心和任務效能感,而以上這些又與個體的學習自控力息息相關。
有研究表明,被拒絕兒童的孤獨感比受歡迎兒童顯著要強,與受歡迎型、一般型兒童相比,被拒絕兒童的孤獨感是最強的[14]。不被同伴接納的兒童,一方面由于缺乏朋友和同伴支持,自我評價較低,自信心不足,當這種情緒反應在學習上則會出現學習效能感低下,學習動力不足;另一方面,這類兒童比較缺乏必要的社會交往技能和知識,與同學的交流的機會比較少,學習上也很難獲得同學的幫助。不僅如此,在同伴交往過程中他們會感受到較多的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情緒調節策略上也更傾向于采用壓抑的方式[15]。當這種負性情緒指向于學習而無法釋放而時,必定損害兒童學習自控能力的形成與發展。
回歸分析結果表明,同伴接納能夠顯著預測高年級小學生的學習自控力,解釋量為32.8%。這說明同伴接納是影響小學生的學習自控力的重要因素,我們可以考慮從同伴關系的改善入手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自控力。
參考文獻
[1]張靈聰.初中生學習自控力特點的研究[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4):476-479.
[2]趙浩.高年級小學生同伴關系與學習自控力的關系及干預研究[D].閩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6.
[3]楊海波.同伴關系與小學生學業成績相關研究的新視角[J].心理科學,2008,31(3):648-651.
[4]鄒泓.同伴關系的發展功能及影響因素[J].心理發展與教育,1998,(2):39-44.
[5]鄭楊婧,方平.中學生情緒調節與同伴關系[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
[6]陳呈超.初中生同伴關系對自信水平的影響[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1,24(10):51-53.
[7]劉志軍,王艷.初中生學校主要人際關系與社會行為、自我概念的關系[J].心理研究,2008,1(1):93-96.
[8]黃玉芬,李偉健.初中生同伴關系與自我概念發展的關系研究[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0,26(2):23-27.
[9]趙浩,張靈聰.小學生學習自控力量表的編制和信效度驗證[J].集美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6,17(6):39-44.
[10]趙浩,宋天嬌.小學同伴團體的特征及不同特征同伴團體的學習自控力差異[J].集美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6,17(4)44-49.
[10]龐麗娟.幼兒不同交往類型的心理特征的比較研究[J].心理學報,1993,(3):306-313.
[11]Newcomb, Bukowski.Middle School Friendships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in Early Adolescence:A Longitudinal Analysis[J].The Journal of Early Adolescence,1984,1(3):90-100.
[12]鄒泓.同伴關系的發展功能及影響因素[J].心理發展與教育,1998,(2):39-44.
[13]鄒泓.同伴接納、友誼與學校適應的研究[J].心理發展與教育,1997,(3):55-59.
[14]鄒泓.兒童孤獨感與同伴關系[J].心理發展與教育,1993,(2):12-18.
(作者單位:山東女子學院教育學院;閩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