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近幾年,機構話語研究成為話語分析的新視角,具有極大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Katja Pelsmaekers、Geert Jacobs和Craig Rollo共同編著的《機構視角下的信任與話語》(Trust and Discourse: Organizational Perspectives,2015)共收集10篇論文,涵蓋求職面試、醫患對話等真實的機構語境,對機構成員如何構建話語信任進行了深入研究,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關鍵詞:機構話語 信任 述評
一.引言
哈貝馬斯指出,機構話語本身“充滿權勢地位差異和目標導向”,是一種任務型會話(Habermas1984:73)。Katja Pelsmaekers、Geert Jacobs和Craig Rollo共同編著的《機構視角下的信任與話語》這一論文集則是綜合上述機構話語與信任的研究成果,主要對機構成員如何構建話語信任進行了深入研究。本文擬介紹該書的主要內容,并對有關問題進行簡要述評。
二.內容簡介
第一章“機構語境中的信任與話語互動”(Trust and Discourse Interaction in Organizational Settings)作為全書的引言部分,對造成信任破裂的原因、有關信任的相關概念及全書的結構做了相關說明。
第二章題為“行動中的信任”(Trust in Action)。作者詳細介紹了如何在面試場合中運用多模態互動分析(Multimodal Interaction Analysis)。第三章題為“信任在臨床教學中的互惠特性”(The Reciprocal Nature of Trust in Bedside Teaching Encounters)。作者通過對醫生—病患—學生三位一體臨床教學的錄像分析,探究了當學生在診斷現場學習時,醫生、學生與患者之間的信任是如何被重新建構、調整與配置的。
第四章分析了成人基礎教育中的信任問題(Negotiating Trust and Distrust in Adult Basic Education)。本章對學生與課堂氛圍、教學課本以及教師之間的信任關系的深入研究。第五章探究了國外新聞的可信度(In Foreign News We Trust)。作者以16名駐外記者所發表的48篇新聞報刊為例,就他們如何遵循新聞報道原則來向國內讀者傳遞信息展開分析。
第六章題為“如何塑造機構利益相關者的可信度”(A Strategy for Building Organization-stakerholder Trust)。在機構場所中,信任被定義為一種“戰略性關系資產”(Castadele et al. 2010)。
第七章主要探究了自我貶損性幽默對教育性演講中演講者可信度的影響(Putting Yourself Down to Build Trust)。第八章探討了女性雜志為塑造信息可信度(The Credibility of Womens Magazines),以及為獲取讀者認同感所使用的祈使句、偽對話以及第一人稱復數“we”等話語策略。
第九章分析了十九世紀的英語非文學文本和商務信函,探究了語言如何通過詞匯和句法來進行信任構建。而第十章也延續了上一章的歷史視角,以日本的輻射監測為背景,探究了日本政府是如何塑造自身可信度,從而使日本民眾能夠接受核電廠的建立并獲得足夠的居住安全感。
三.結語
《機構視角下的信任與話語》基于諸多領域的語料庫,采用真實語言數據,分析了機構話語中的信任構建問題,具有極大的理論與實踐意義。目前,機構話語的研究方興未艾,而對此話語的可信度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本書在很大程度上為接下來的相關研究提供了方法與方向。
參考文獻
[1]Castadelo, S., Premazzi, K. & Zerbini, F. The Meaning of Trust. A Content Analysis of the Diverse Conceptualizations of Trust in Scholarly Research on Business Relationships [J].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2010,96(4):657-668.
[2]Norris, S. Analyzing Multimodal Interaction: A Methodological framework [M]. New York: Routledge,2004.
(作者介紹:王晨溪,山東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