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茜 (華北電力大學外國語學院 071003)
解析元話語在語篇建構中的功能
沈 茜 (華北電力大學外國語學院 071003)
自從 1959 年 Zellig Harris 提出元話語這一概念以來, 學者的研究范圍從研究語篇包含的內容擴大到研究語篇的人際手段。元話語理論把寫作過程看作社會活動, 認為交際活動不僅交換信息、商品或服務, 而且涉及交際參加者的性格、態度和觀點。本文主要探討了元話語在語篇建構中的功能特征,旨在說明元話語對建構語篇起到了充實人際功能與語篇功能的作用。
元話語;功能;語篇
元話語這一術語最早是由Zelling Harris 于1959年提出的,其主要功能是理解語言的使用,著者試圖用元話語來引導讀者對文章的理解和感知。隨后,元話語這一概念又經過Hyland(2005)等學者的發展,涵蓋了一系列語篇特征,如語篇的連接詞以及各種形式的語篇評論等,試圖用此來說明作者與讀者對語篇的介入是如何來影響語篇的理解與闡釋。話語交際絕非是簡單的信息交換,還需要人際關系、態度以及交際假設的互換,語言交際是人際交往的產物,而元話語則是人們能夠清晰表達和建構這些交際的方式與途徑。在寫作或是口頭交流中,我們試圖用語言來與他人交流,試圖用一些顯性語言手段來影響讀者,包含作者組織語篇的方式以及表示對命題內容的態度等方面,然而元語言在這方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元話語研究的文獻中,有關元話語的范疇問題一直爭論不休。學者們主要從兩面方面來探討,一方面將元話語歸為句法范疇,一方面將其歸為功能范疇,甚至有些學者將兩者同時采用(Crismore et al.,1993)。然而大部分的學者根據元話語在語篇中發揮的功能,試圖對不同的語言標記語進行分類。在元話語研究中,功能視角對元話語的研究主要涵蓋如何用語言來達到一定的交際目的。因此,研究關注的是作者是否用語言在肯定某種推斷,還是進一步闡釋意義,亦或是提出某種疑問。功能分析強調對任何語篇進行綜合和語用方面的描述都必須包含對語篇中上下文之間關系和語篇交際意圖的闡釋(Hyland, 2005)。對元話語的功能研究強調的是其在語境中的意義,因此,研究關注的是此話語在語篇中的意義和意圖。
元話語使用上的爭議也使得其成為了諸多學者研究的目標,尤其是在語篇分析領域更為顯著。在這一領域中,學者們的研究興趣也在不斷擴大延伸,涉及了諸多方面,比如語篇特征的分析、作者與讀者之間的關系建構、歷史語言學、跨文化變體以及寫作教學等。研究表明了元話語在不同語境和語體中的重要性,從自然談話到課本中的語言,從科普讀物到大學的教科書,從研究生的論文寫作到公司企業內部的年度報告,元話語在這些不同的語體環境中呈現出其本質的特征,甚至可以將其在不同社會文化背景下來進行語言運用的差異性探討(Hyland and Tse, 2004)。總而言之,元話語被看做是輔助交際的一種重要手段,不僅可以支撐作者的態度,還可以建構作者與讀者之間的人際關系。盡管諸多學者在學術寫作相關方面對其進行了研究論證,結論往往都是建議性的,并沒有實質性的定義區分。因此,Hyland(2005)對元話語進行了具體的框架分析,并對其特征與分類進行了詳實的論述,讓我們對元話語的分析有了可以參照的理論框架。
Hyland(2005)認為元話語是自我反思表達的一種途徑,主要用來協商語篇中的交際意義,幫助作者或說話人來表達觀點,或是將自己與讀者共同看作是某一特定團體的成員。此定義強調了作者與讀者的人際關系,比如評價,立場與參與度,并將元話語看做是意義的系統,通過一套開放式的語言詞項來實現。在此特殊的功能視角下,作者與讀者進行互動,從而產生一系列的交際元話語與互動元話語。 Hyland與Tse(2004)提出元話語的主要功能有三點:元話語不同于語篇中的命題內容;元話語指稱的是語篇中體現作者與讀者交際互動的語篇特征;元話語指的是語篇內部的關系,而不是與現實世界之間的關系。
命題內容與元話語成分對語篇的連貫與銜接都發揮重要作用。 命題表達與現實世界相關聯的內容,而元話語表達的是其所在的語篇以及語篇與讀者之間的關聯。元話語同樣也表達作者想要交際的意義,是信息交際的一部分。因此,我們應當把元話語看作是交際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成分,而不是對命題內容簡單的評述。元話語絕非是簡單地將各部分命題粘合在一起,它本身就是非常重要的意義成分,它不僅幫助我們將語篇與語境連接起來,而且考慮讀者的需求、理解力、已掌握的知識情況以及語篇之間的相互關系。因此,元話語是作者與其表達主題以及讀者之間建立聯系的非常重要的手段。
Hyland( 2005 : 48)從功能的角度出發, 把元話語看作作者指稱語篇、作者或讀者的方法,提出了元話語的人際模式。把元話語分為兩類: 交際元話語和互動元話語。如下表格所示:

過渡語 In addition; but; thus;框架標記 Finally; to conclude;內指標記 Noted above; in section 2言據標記 According to X; Z states;語碼注釋語 Namely; in other words元話語交際元話語(interactive)模糊語 Might; perhaps; possible增強語 In fact; definitely態度標記 Unfortunately; I agree;自稱語 I; we my; me; our介入標記 Consider; note, you can see that互動元話語(interactional)
交際元話語按一定的方式來組織命題內容,從而使內容更加連貫和令人信服。因為作者對交際元話語的選擇要依據作者對其目標讀者的了解而決定,所以說交際元話語絕非是簡單地對語篇的組織,而是對諸多因素共同協商選擇后的結果,比如作者對讀者閱讀能力的評估,讀者對相關文獻的理解能力,讀者是否需要引導性話語來幫其闡釋語篇意義,以及作者與讀者之間的關系等。換句話說,作者要有很強的讀者意識,要將讀者潛在的知識結構、興趣、對語篇理解力的期許以及語篇處理能力都考慮全面,這樣做的目的是使作者建構的語篇可以滿足某些特定讀者的需求,讀者自己可以發現作者的交際目的以及對所述論點傾向性的闡釋。總而言之,交際元話語主要用來組織語篇,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語篇的建構是以讀者的需求為導向的。
互動元話語是作者對語篇的介入以及評論來與讀者展開互動模式。其目的是將自己的觀點明示地表達出來,不僅表達自己的立場,也同時表達作者的判斷以及與讀者之間的關系。因此,互動元話語一般具有評價性,不僅體現讀者參與語篇建構的過程,還可以體現與其他作者一致的觀點,并且可以預測可能出現的對立觀點,從而回應對立方提出的種種質疑。互動元話語揭示了作者在多大程度上跟讀者一起來建構語篇。
元話語的重要性在于其語篇組織的動態性,而這一動態因素又與其發生的語境密切相關。在以學術交流為目的的寫作中,互動元話語就涉及確定作者的立場與態度。因此,元話語把語篇看作過程,意識到了讀者/受話人的重要性,重視交際的有效性,從而成為分析作者在寫作中協商關系的有力手段。 在寫作教學中,元話語的知識能幫助學生進一步發現作者、讀者、語篇和語境之間的關系,在寫作中更多考慮讀者的需要,從而了解不同社會文化群體如何看待自己和讀者,看待寫作以及看待語篇。
[1] Crismore, A.,et al. 勸說性寫作中的元話語: 針對美國與芬蘭大學生所寫文章的研究[J]. 寫作交流,1993(5):184-202.
[2]Hyland,K.學科話語:學術寫作中的社會互動[M].倫敦:朗文,2000.
[3] Hyland, Ken and Tse, P . 學術寫作中的元話語: 再評價[J]. 應用語言學,2004/25(2):156-177.
[4]Hyland, Ken. 元話語[ M ]. 倫敦 & 紐約:Continuum,2005.
[5]楊信彰. 元語言與語言功能[ J]. 外語與外語教學,2007(12).
沈茜,華北電力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主要從事語篇分析,語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