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 芬,鄭承紅*
(1.湖北中醫藥大學,湖北 武漢 430061;2.武漢市中醫醫院,湖北 武漢 430010)
中藥復方聯合西藥改善2型糖尿病胰島素抵抗的Meta分析
向 芬1,鄭承紅2*
(1.湖北中醫藥大學,湖北 武漢 430061;2.武漢市中醫醫院,湖北 武漢 430010)
目的運用統計學Meta分析,對中藥復方聯合西藥改善2型糖尿病胰島素抵抗的臨床療效進行綜合評價。方法全面檢索中藥復方聯合西藥改善2型糖尿病胰島素抵抗的臨床隨機試驗文獻,并按照文獻選擇標準進行篩選,對使用中藥復方聯合口服二甲雙胍等西藥治療的隨機對照試驗進行Meta分析。結果共納入20篇文獻,中藥復方聯合西藥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紅蛋白(HbA1C)、胰島素抵抗指數(HOME-IR)以及胰島素敏感指數(ISI)的指標均優于西藥對照組(P<0.05)。結論中藥復方聯合西藥改善2型糖尿病胰島素抵抗的療效優于西藥對照組,但由于入選文獻質量偏低,樣本量較小,可能影響研究結果的真實性,故需大樣本量的臨床隨機試驗研究。
胰島素抵抗;中藥復方;Meta分析;隨機對照試驗
胰島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是指胰島素作用的靶器官及組織等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是2型糖尿病重要的發病機制。隨著近年來對2型糖尿病發病機制的研究不斷深入,胰島素抵抗成為攻克2型糖尿病的關鍵所在,中藥復方聯合西藥在改善胰島素抵抗方面有很大的優勢,中藥復方聯合西藥治療2型糖尿病也日益受到關注。筆者通過Meta分析綜合評估了中藥復方聯合西藥改善2型糖尿病胰島素抵抗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檢索策略
以 “2型糖尿病”“胰島素抵抗”“中藥復方”“中醫藥”“臨床隨機觀察”為關鍵詞檢索“CNKI中國知網(2010-2016 年)”“中醫藥在線(2010-2016 年)”“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 (2010-2016年)”“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服務系統(2010-2016年)”公開發表的醫學文獻,并查閱已發表的中文文獻,篩選出觀察組為中藥復方聯合服用西藥,對照組為常規西藥治療,并提及“隨機分組”的文獻。
1.2 納入標準
(1)主要干預措施為中藥復方聯合西藥改善2型糖尿病胰島素抵抗的臨床隨機對照試驗;(2)有較公認的診斷標準與療效判定標準;(3)觀察組為中藥復方聯合西藥治療,可根據患者不同中醫證型選擇相應的方劑加減,對照組西藥限口服用藥。
1.3 排除標準
(1)無對照組病例報道;(2)觀察組僅使用中藥復方治療,對照組使用西藥治療或常規生活方式干預治療;(3)以健康人群作為空白對照組,或自身前后對照;(4)試驗對象處于糖尿病前期或者為1型糖尿病患者。(5)無統計分析的描述性研究。
1.4 方法學質量評估
采用Jadad量表3項5分制評分法對納入文獻的質量進行評分。該量表條目包括是否采用隨機分組及其具體方法、是否采用盲法及其是雙盲還是單盲、研究對象是否中途退出試驗,總得分3~5分為高質量研究,0~2分為低質量研究。由兩名研究者獨立按照上述標準完成對文獻的質量的初步評價工作,當遇到意見分歧時可通過討論決定得分。
1.5 療效評價方法
評價指標可分為兩個部分:(1)臨床綜合療效:有效(包括顯效和有效)和無效;(2)胰島功能評價:空腹胰島素(FPI)、胰島素抵抗指數(HOME-IR)、胰島素敏感指數(ISI)、C肽釋放實驗、胰島素釋放實驗、空腹血糖(FPG)、餐后 2 h血糖(2 hPG)、糖化血紅蛋白(HbA1C)、脂聯素(APN)等指標。本文主要采用FPG、HbA1C、HOME-IR及ISI來評價兩組的胰島功能改善情況。
1.6 統計學方法
通過使用Cochrane協作網提供的Review Manager 5.3軟件包進行數據統計。計數資料選用比值比(OR),并計算可信區間(95%CI),選用卡方檢驗分析各試驗結果間的異質性。選用倒漏斗圖形分析潛在的發表偏倚。異質性分析:若P>0.1,I2<50%,同質性良好,選擇固定效應模型進行Meta分析;若P<0.1,I2>50%,存在異質性,排除明顯臨床異質性的影響后,選擇隨機效應模型進行Meta分析。Meta分析的檢驗水準設為α=0.05。
2.1 文獻檢索結果
結果檢索到118篇相關文獻,通過閱讀文獻摘要,初步篩選排除不符合要求的文獻82篇,共納入相關文獻36篇,進一步閱讀全文,其中11篇文獻觀察組單獨運用中藥復方治療,1篇文獻觀察組分了多個平行組[1],1篇文獻未說明“隨機對照”[2],2篇文獻不是口服用藥[3-4],1篇文獻采用的是自身前后對照[5],故最終納入符合要求文獻20篇。納入文獻質量普遍不高,其中只有4項研究[6-9]闡述了具體隨機方法,均為隨機數字表法,其余研究雖描述了隨機分組,但未說明具體隨機分組方法,1項研究[10]描述了雙盲法,納入研究均未說明有無退出。
2.2 發表偏倚
納入符合要求文獻20篇[6-25](表1),但是只有其中11篇文獻[7,9,11-13,16,19,21-22,24-25]提到綜合療效,所以將這11篇文獻中數據資料來繪制漏斗圖,結果顯示散點分布不對稱,表明存在偏態性分布,可能與文獻質量低、試驗觀察例數較少有關,故筆者認為該研究納入的文獻存在發表性偏倚(圖1)。
2.3 中藥復方聯合西藥改善2型糖尿病胰島素抵抗的綜合療效分析
2.3.1 空腹血糖改善情況 17篇文獻[3,7,9,11-23,25]研究報道了中藥復方聯合西藥對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改善的情況,顯示各研究間不存在異質性 (P<0.000 01,I2=93%);隨機效應模型Meta分析結果表明,觀察組FPG值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MD=-1.01,95%CI(-1.30,-0.72),P<0.000 01](圖2),提示應用中藥復方聯合西藥可降低患者FPG水平。
2.3.2 糖化血紅蛋白變化情況 13篇文獻[3,7-9,11-13,17-19,21-23]研究報道了中藥復方聯合西藥對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紅蛋白改善的情況,顯示各研究間不存在異質性(P<0.000 01,I2=93%),隨機效應模型 Meta分析結果表明,觀察組HbA1C值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MD=-0.65,95%CI(-0.89,-0.42),P<0.000 01](圖 3),提示應 用 中 藥復方聯合西藥可降低HbA1C。
2.3.3 胰島素抵抗指數變化情況 12篇文獻[3,7-8,10-14,17-21]研究報道了中藥復方聯合西藥對2型糖尿病患者胰島素抵抗指數改善的情況,顯示各研究間不存在異質性 (P<0.000 01,I2=99%),隨機效應模型Meta分析觀察組HOME-IR值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MD=-1.57,95%CI(-2.04,-1.09),P<0.000 01](圖 4), 提示應用中藥復方聯合西藥可降低HOME-IR。

表1納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2.3.4 胰島素敏感指數變化情況 4篇文獻[11,15-16,19]研究報道了中藥復方聯合西藥對2型糖尿病患者胰島素敏感指數改善的情況,顯示各研究間不存在異質性(P<0.000 01,I2=96%),隨機效應模型 Meta 分析觀察組ISI值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MD=0.63,95%CI (0.20,1.06),P=0.004](圖5),表明應用中藥復方聯合西藥可提高ISI。

圖1中藥復方聯合西藥改善2型糖尿病胰島素抵抗的倒漏斗圖

圖2中藥復方聯合西藥聯合西藥對2型糖尿病患者FPG影響的Meta分析

圖3中藥復方聯合西藥對2型糖尿病患者HbA1C影響的Meta分析
胰島功能異常是糖尿病發病的關鍵所在,而中藥復方聯合西藥在改善糖尿病胰島素抵抗方面具有多靶點、多途徑、不良反應少等優勢。Meta分析結果顯示,在改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糖化血紅蛋白、胰島素抵抗指數以及胰島素敏感指數等方面,觀察組聯合中藥復方聯合西藥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中藥復方聯合西藥可以減輕胰島素抵抗,調節糖代謝紊亂,比單獨使用西藥無論是臨床癥狀改善還是實驗室檢查指標降低都較好,突出將中醫藥整體調節與現代西藥降糖相結合的中西醫結合特色,協同達到改善胰島素抵抗的效果。本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1)納入研究的文獻質量普遍不高,納入20篇文獻中只有4項研究說明了具體隨機方法,而其余研究均未提及具體隨機方法,1項研究提及雙盲法,納入研究均未提及有無退出,提示還需要高質量的臨床隨機對照研究;(2)缺乏外文文獻的研究,納入的20篇文獻均是中文文獻;(3)治療方法無法標準化,中藥復方作為我國傳統醫療手法,辨證論治是中醫臨證處方的依據,但是每個醫生的辨證不可能全部一致,中藥復方聯合西藥也會不同,故對治療效果勢必會有一定的影響;(4)對胰島功能的評估沒有統一的評價指標,故中藥復方聯合西藥對胰島素抵抗的臨床評價指標不統一;(5)是否適合所有糖尿病胰島素抵抗人群還有待深入研究。

圖4中藥復方聯合西藥對2型糖尿病患者HOME-IR影響的Meta分析

圖5中藥復方聯合西藥對2型糖尿病患者ISI影響的Meta分析
綜上所述,本研究通過對中藥復方聯合西藥對2型糖尿病患者胰島素抵抗的Meta分析,結果顯示在西藥治療或同時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聯合中藥復方改善胰島素抵抗具有一定的效應。但考慮到納入文獻質量、研究設計方法及評價指標等局限性,此次Meta分析的結論還需進行大樣本的臨床隨機試驗提供更可靠、更具說服力的證據。
[1]付能勇.2型糖尿病胰島素抵抗的中醫辨證治療臨床觀察[J].亞太傳統醫藥,2012,8(2):61-62.
[2]羅關靖,劉文華,周艷霞.自擬益氣健脾方聯合二甲雙胍治療2型糖尿病胰島素抵抗的療效分析 [J].云南中醫中藥雜志,2015,36(10):37-38.
[3]馬 銳,吳勝本,毛靜遠.生脈注射液聯合格列美脲治療氣陰兩虛型2型糖尿病的臨床療效及對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響[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6,22(4):150-153.
[4]曹福建,張翠玲.中西醫結合治療肥胖型2型糖尿病臨床研究[J].中醫學報,2016,31(222):1688-1690.
[5]劉樹林,朱章志,萬曉剛,等.中西醫結合治療2型糖尿病氣陰兩虛證臨床觀察[J].中醫學報,2016,31(223):1897-1899.
[6]吳曉晶,趙紅波,胡旭珍,等.回藥伊消方對2型糖尿病胰島素抵抗患者 Leptin、TNF-α、IL-6的影響[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4(22):4-5.
[7]鄭 華,劉金玲,曹 瑩,等.芪黃膠囊對2型糖尿病患者胰島素抵抗及 TNF-α 影響的臨床研究[J].2012,10(7):794-796.
[8]牛亞歐,潘英力,沈兆峰,等.中藥復方聯合西藥對2型糖尿病患者胰島素抵抗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藥雜志,2015,9(17):47-49.
[9]李 寧,梁 鶴.中醫溫陽健脾法聯合降糖藥治療2型糖尿病胰島素抵抗患者的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5(4):912-913.
[10]韓 琳,殷豪良,張 慧,等.自擬健脾燥濕湯對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胰島素抵抗與超敏C反應蛋白的影響[J].江西中醫學院學報,2013,25(4):26-28.
[11]彭少林,汪棟材,趙恒俠,等.白虎加人參湯應用于初發2型糖尿病抵抗臨床觀察[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5,6(7):58-60.
[12]周 靜,高 晟,吳深濤.補腎抗衰片治療腎虛痰瘀型2型糖尿病胰島素抵抗的療效觀察 [J].現代藥物與臨床,2015,30(6):666-669.
[13]王在平.參芪降糖顆粒對2型糖尿病胰島素抵抗患者的臨床觀察[J].內蒙古中醫藥,2013(13):23-28.
[14]張鳳霞,張 銘,孫西慶,等.化濁行血湯治療胰島素抵抗及對血清炎癥因子的影響[J].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2013,8(4):393-402.
[15]盧 敏.加味生脈散治療2型糖尿病胰島素抵抗的臨床觀察[J].北方藥學,2015,12(2):25.
[16]高秀娟,孫 娜,江春花,等.清熱化濕方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胰島素抵抗[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4,30(1):96-97.
[17]岳雪勇.清熱解毒法對2型糖尿病胰島素抵抗的影響[J].內蒙古中醫藥,2012(4):4-5.
[18]金英花,張凱娜,洪 敏.三黃解毒通絡湯治療濕熱困脾型2型糖尿病的臨床效果[J].中國當代醫藥,2015,22(22):157-160.
[19]肖小惠,李惠林,劉德亮,等.益氣養陰活血法治療2型糖尿病的臨床療效觀察[J].世界中醫藥,2015,10(3):363-366.
[20]吳凌康,楊育林,施維群,等.益氣養陰活血治則對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患者之胰島素抵抗和血清瘦素水平的影響[J].中華中醫藥學刊,2012,30(1):108-110.
[21]楊沛群,黃 華,溫金葵,等.自擬復方田參膠囊治療2型糖尿病胰島素抵抗 30 例臨床觀察[J].中醫藥導報,2013,19(10):37-38.
[22]李 惠,劉 浩,張婷婷.參苓白術散加減對新疆脾虛痰瘀型2型糖尿病患者胰島素抵抗及瘦素水平的作用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34):164-165.
[23]李樂愚,成金燕,林澤宏,等.復方番石榴制劑對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胰島素抵抗影響的臨床研究 [J].時珍國醫國藥,2016,27(11):2631-2633.
[24]謝曉蘭,王麗娜,姚麗翠.津力達顆粒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胰島功能及糖脂代謝的臨床觀察[J].中醫臨床研究,2016,8(31):9-11.
[25]劉劍明.中醫溫陽健脾法聯合降糖藥治療2型糖尿病胰島素抵抗患者的效果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6,11(8):180-181.
(本文編輯 馬 薇)
Effects of Compou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on Insulin Resistance 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A Meta-Analysis
XIANG Fen1,ZHENG Chenghong2*
(1.Hu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Wuhan,Hubei 430061,China;2.Wuha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Wuhan,Hubei 430010,China)
ObjectiveBy using the Meta-analysis,the compou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were applied to improve insulin resistance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and evaluate its clinical efficacy.MethodsTo retrieve fully the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that the compound TCM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were applied to improve insulin resistance of T2DM,and according to the literature selection criteria to filtrate them.Meta-analysis is applied to compare the compound of TCM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to the western medicine,such as mefformin and so on.ResultsA total of 20 papers were included,the compound TCM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in improving fasting blood glucose(FPG),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insulin resistance index(HOME-IR)and insulin sensitive index(ISI)in patients with T2DM were better than only using Western medicine (P<0.05).ConclusionThe curative effect of the compound TCM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are better than that of Western medicine control group in improving insulin resistance of T2DM.However,the quality of selected papers are low,and the sample is small,which could affect the authenticity of the study results.We should research large sample of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
insulin resistance;compound TCM;Meta-analysis;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R255.4;R587.1
A
10.3969/j.issn.1674-070X.2017.07.016
本文引用:向 芬,鄭承紅.中藥復方聯合西藥改善2型糖尿病胰島素抵抗的Meta分析[J].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7,37(7):757-761.
2016-12-16
向 芬,女,碩士研究生在讀,專業方向:中西醫結合臨床(中西醫結合內分泌及代謝性疾病)。
* 鄭承紅,女,主任醫師,E-mail:chzheng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