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枯葉
本期生肖征文的主題是馬,馬在十二生肖中,位居第七,與地支中的“午”相配,故一天十二時辰中的“午時”,也就是中午十一點至下午一點,又稱“馬時”。傳說是因為古時馬還沒馴化,比較常見,經常在這個時辰出來奔跑撒歡,所以這個時辰是馬時。
根據陰陽流轉的說法,則有另外一種解釋:因為中午太陽當頂,一天之中陽氣達到極點,陰氣漸漸增加,在陰陽換柱之時,一般動物躺著休息,只有馬還習慣站著。這樣,午時就屬馬了,馬也有了陽剛奮發的隱喻,《說卦》中就有“乾為馬”的說法。
根據“正月建寅”順推,馬月是指農歷五月,民間也有“五月草長,人歡馬叫”的說法。但說到馬月,人們總是會聯想的猴年。猴年馬月作為一個成語,常常用來形容事情、時間渺渺無期。但如果知道月建和生肖年份后,我們可以發現猴年馬月一樣也是十二年一個周期,不存在特別少見的情形,所以有人推測這個很有可能是“何年嘛月”的誤傳。
關于馬成為十二生肖,民間也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傳說古時的馬有雙翅,叫天馬。它地上會跑、水中能游、天上能飛,是一種極有威力的動物,后來它在玉帝殿前做了一匹御馬。天馬因玉帝寵愛,漸漸驕橫起來,時常胡作非為。
一日,天馬出天宮,直奔東海要硬闖龍宮。守宮門的神龜帶領蝦兵蟹將一齊阻擋,天馬惱羞成怒,飛腿踢死了神龜。此事告到天宮,玉帝便下令削去天馬雙翅,壓在昆侖山下,三百年不許翻身。三百年后,人類祖先要從昆侖山經過,天宮御馬園的神仙便給天馬透了信,并告訴天馬如何才能從山下出來。當人祖經過時,天馬大喊道:“善良的人祖,快來救我,我愿同您去人世間終生為您效力。”人祖聽了,生出同情之心,便依天馬所言,砍去了山頂上的桃樹,天馬從昆侖山底一躍而出。
天馬為了答謝人祖救命之恩,同人祖來到人世間,終生終世為人祖效勞。平時耕地拉車、馱物、任勞任怨;戰時,披甲備鞍,征占沙場,同主人出生入死,屢建占功。從此,馬和人就成了形影不離的好朋友。當玉帝準備挑選十二種動物生肖時,馬成了人類推選的動物之一。玉帝也因馬立功贖罪有助于人而允許馬當上了生肖。
從這個傳說中我們看到了孫悟空、哪吒故事的影子,未曾想到猴哥不僅養過天馬,連經歷都如此相似,當真叫人忍俊不禁。民間的傳說固然是虛構的,但事實上馬與人類的關系,在古代是任何家畜都不能比擬的。自從人類告別漁獵時代,進入農耕社會,馬就成了人類最先伺養的動物之一。馬以它那聰明、勇敢、忠誠、耐勞的特征,成為人類可靠的朋友、得力的助手,無論是在農耕、狩獵、運輸、交通等方面,還是在古今中外血雨腥風的戰場上,馬都給人類立下了汗馬功勞。無怪古人將馬作為“六畜之首”來評價了。
在工業化之后,人類生產生活多以電氣為主,馬逐漸成為王謝堂前燕,與普通人生活似乎關系不大。但是從人類先祖流傳下來的那份伯樂之情卻永不會消退,因為萬馬奔騰、的盧救主、老驥伏櫪的圖景已經深深刻入了我們的文化骨髓。
本期本期三劍客“十二生肖征文”之午馬篇,就將為各位講述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