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茜+俞如旺
摘 要 從馴化和育種等兩個方面例析了生物品種的培育,并分析了育種特點及其相互聯系。
關鍵詞 馴化 育種 基因工程
中圖分類號 Q-49 文獻標志碼 E
人類社會發展至今已有數千年的農耕歷史,無論是在飼養動物,還是種植植物方面,人類對品種的改良從未停止。馴化作為人類最早的育種方式,在農業領域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遺傳定律被發現后,人們開始廣泛地應用雜交手段育種?;蚬こ痰呐d起,使人類可以按照意愿,改造出新的生物品種。
1 馴化
1.1 馴化的概念與特點
馴化,又稱為選擇育種,指在一定的環境下,人類利用生物的變異,經過長期選擇,優勝劣汰,培育出滿足人類需要的優良品種的方法。馴化使得野生動植物演變為家養動物和栽培作物,例如看家的土狗、能夠產蛋、產肉的家畜以及具有抗病蟲害、高產量等特性的糧食作物。馴化所需要的周期很長,同時培育出新品種的概率也較小,但它作為人類早期的育種方式對人類進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1.2 動物的馴化
動物的馴化指野生動物經人類長期飼養后,逐漸改變原來的習性,成為聽從人類指揮的寵物或家畜。這些動物為人類社會的發展和人類文明的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不僅為人類提供了生活的用品,如奶、皮、肉等,還充當生活幫手,如作為運輸工具、狩獵耕田等。
狗是人類最早馴化的動物,在4萬~1.5萬年前由狼馴化而來。在農業社會,養狗是為了看守家園和肉食。發展至今,狗的功能不僅僅是看家和食用,狗按照用途可以分為狩獵犬、工作犬、家庭犬和玩賞犬。它們分別在狩獵、從事特殊工作(緝毒、導盲等)、看家護主和撫慰人心等方面發揮著自己的作用。
1.3 植物的馴化
植物的馴化指人類提供合適的生存環境,通過長期栽培,使野生植物形態特征和生理功能發生改變,成為栽培作物的過程。馴化植物使農業得以發展,同時還推動著人類物質文明的進程。早期的植物馴化主要局限于糧食作物的馴化,這與那時人們的生產力水平和處境是相符的。如今,馴化的植物除了作為經濟作物外,還應用到園藝、農林、醫療事業和環境保護等各方面。
1960~1970年間,流行以野生稻作為育種材料,借以加速新品種的形成。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野生稻已經具備了抗病蟲害、耐堿、耐澇、耐旱等特性,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育種原料之一。
植物引種馴化指人類為了滿足自身的某種需要,從外地或外國引進本地或本國沒有的植物物種或品種,經過馴化培育,使其成為本地或本國的栽培物種或品種的過程。
美國作為當今世界上的農業強國,其三大作物——玉米、小麥、大豆產量名列前茅。但曾經的美國卻是農作物極度匱乏的國家,這些作物都是通過植物引種馴化而來的,它們分別來自于熱帶美洲、中亞和中國。在植物引種馴化的基礎上,美國才有了如今勃勃生機的現代化農業。
2 育種
育種指以人為的方式創造出可遺傳的變異,再進行人工選擇,從而培育出優良動植物品種的技術。育種經歷了傳統育種和現代育種兩個發展階段。
2.1 傳統育種
傳統育種指在動物和植物的育種中,讓帶有不同性狀或特征的個體進行有性繁殖的一種方式。傳統育種耗時長,只能在同一物種或親緣關系較近的物種間進行,同時后代容易出現性狀分離的現象,不能穩定遺傳。
(1) 雜交育種,將具有優良性狀的不同品種進行交配,再經過選育獲得新品種的方法。雜交育種使一個個體同時具有不同個體上的多個優良性狀,在生長勢、抗逆性、產量和品質方面具有優勢。雜交優勢往往表現出經濟效益。例如,將順從人類的雌馬與載重佳的雄驢雜交,產生既能負重,又能順從人類的騾。
(2) 誘變育種指利用物理因素(紫外線、X射線,激光等)或化學因素(亞硝酸、硫酸二乙酯等)誘發基因突變,從而產生優良性狀的過程。誘變育種能提高突變率,產生從未見過的新品種,同時育種年限縮短,性狀穩定,但往往要經過多次誘變。例如,抗病小麥誘變育種過程如圖1所示。
2.2 現代育種
現代育種即基因工程,就是按照人們的愿望,利用DNA重組技術有目的地改造生物的某種基因,以此達到定向地改造生物遺傳性狀的目的。其過程包括獲取目的基因、構建基因表達載體、導入受體細胞、檢測目的基因等?,F代育種打破物種間的生殖隔離,能夠按照人們的想法定向修飾生物性狀。自20世紀70年代興起以來,基因工程在生命科學研究領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同時在實際應用領域也展現出美好的前景。
實例1:近年來,醫療事業的快速發展,使野生藥材資源供不應求,再加上許多原料性藥用植物資源的快速枯竭,使得將基因工程技術應用于藥用植物育種變得刻不容緩。利用遺傳轉化,將目的基因(抗病毒、抗逆性等有關基因)導入藥用植物中,改變其原來的遺傳特性,優化品種,強化藥用植物抗病毒、抗逆性的能力,既滿足了發展需要,又保護了資源。
實例2:由于野生鮭魚僅在天氣溫和時分泌生長激素,成魚體積有限,但利用基因工程技術可以將生長激素(目的基因)植入鮭魚卵(包括構建基因表達載體和導入受體細胞階段)中,使其全年都可分泌激素,因此基因改造后的鮭魚生長更快速,體積更肥大(定向改造鮭魚生長特性)。
3 馴化、傳統育種和現代育種的聯系
3.1 馴化、傳統育種和現代育種之間的關系
馴化、傳統育種和現代育種之間的關系如表1所示。
馴化是育種的基礎與前提,為育種提供材料;育種是借助新技術的馴化。育種不能完全代替馴化,馴化也無法脫離育種,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3.2 當代育種過程
綜上所述,不同的育種方式優缺點不同,故而在育種時應該合理選擇,制定恰當的育種方案,具體過程為:以馴化得到的生物作為育種材料,利用基因工程技術打破物種間的生殖隔離,產生新品種,再結合傳統育種進行選育。當代育種就是將馴化、傳統育種和現代育種三者相結合,揚長避短,借以加速新品種的形成。
參考文獻:
[1] 李晶,張亞平.家養動物的起源于馴化研究進展[J].生物多樣性,2009,17(4):319-329.
[2] 劉勝祥.植物資源學[M].武漢:武漢出版社,1994:44-51.
[3] 朱慧芬,張長芹,龔洵.植物引種馴化研究概述[J].廣西植物,2003,23(1):52-60.
[4] 李峰,梁會娟,曹剛強.高中生物學涉及的幾種育種方法淺談[J].生物學教學,2006,31(8):60.
[5] 馬三梅,王永飛.植物馴化、傳統育種和基因工程育種[J].世界農業,2005,(6):47-48.
[6] 夏濤.傳統育種與現代育種[J].世界農業,1994,(4):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