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保,山西長治的一個普通農民,沒有豪言壯語,也沒有驚天壯舉,有的是堅定的信念、執著的追求。20多年來,劉保義務到學校作“環保節約、勤奮學習”等主題報告400多場;組織師范生進行義務家教,為一些家庭不富裕的孩子補課;給學生免費發放《弟子規》800多冊。他直接或間接資助學生208名,個人捐資10多萬,用于志愿者服務時間達2萬個小時。他先后為9名患重病的學生四處奔波,共籌集善款118.98萬元,幫助他們成功地進行了手術。20多年來,他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助人為樂和環保助學上,他到底幫助了多少人,影響了多少學生,這已很難統計,但幫人助學已成為他全部的生活和追求也因此被譽為中國民間“環保助學”第一人。
劉保由于家境貧困12歲時就被迫輟學流浪街頭,在流浪的日子里,他也沒有放棄學習。白天,他靠揀廢紙賣錢糊口,晚上,就借著縣城的路燈學習,有時還隔著玻璃窗,在教室外聽老師講課。劉保為何有這樣的言行,與他的家庭是分不開的。劉保的父親當過八路軍,參加過淮海、上黨等戰役,多次立功受獎;母親曾是公辦教師。劉保從小聰明,然而受文革影響,其母失去工作等一連串的打擊,致使貧困的劉保過早地步入社會。但他感恩父母的養育,社會的包容讓他成人。雖然現在自己沒有成家,自己也沒有家,但他卻立志要把“環保助學”的公益做到底。在別人眼里,劉保的經歷好像就是很苦的人;但他卻做了那么些“環保助學”的公益,幫助國家,幫助他人,他的行為令人感動……
運用點撥:只有感受到別人的恩情,才能激發出自身以涌泉相報的行動。只有學會換位思考,只有明白自己是誰,才可能去感恩社會、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