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
半個多世紀前,侯仁之從燕京大學畢業后選擇留校,擔任歷史系主任顧頡剛的助手。周末,他經常到海淀周圍考察,為課程作準備。一天,侯仁之來到玉泉山西側,看到一堵墻上面有鑿過的石水槽,感到很奇怪,就沿著墻的方向向前走,一直走到西山碧云寺、臥佛寺,發現那里也有水槽。他推想,這可能是過去的引水槽。經過進一步考察,他發現水流到了頤和園昆明湖,又順著流到北京城里去。年輕時的這個發現,為他日后從北京的水源入手研究北京的歷史地理,找到了第一手資料。當時中國還沒有現代的歷史地理學,但從那時起,侯仁之的研究興趣和方向已經從傳統的沿革地理漸漸向現代意義的歷史地理學轉變。
轉換方向
觀察細致,具有探索精神。發現玉泉山上的石水槽,推想這是過去的引水槽,由此發現了北京城的水源。
素材
1949年,獲得英國利物浦大學哲學博士學位的侯仁之回到了燕京大學。此時他在學術思想上已完成質的飛躍——打破傳統沿革地理學的桎梏,創立中國現代的歷史地理學。1950年,侯仁之發表《〈中國沿革地理課程〉商榷》,他寫道:“照我所了解的,以往各大學中關于‘中國沿革地理的講授,主要是討論中國歷代疆域的消長和地方行政區劃的演變,這些問題在一個專修中國歷史的學生看來,也許是重要的,但除此之外,在和地理有關系的方面,有沒有比這個更重要的問題呢?”盡管文章很短,但卻影響深遠,從此,一個新的、科學的歷史地理學逐步建立。
轉換方向
打破常規,具有創新精神。在思想上打破了傳統沿革地理學桎梏,創立了現代歷史地理學。
素材
1980年春,侯仁之接受了美國和加拿大幾所學校的講學邀請,在遠渡重洋之時,他還肩負著一個特殊使命——應美國匹茲堡大學師生的強求,帶去兩塊中國城磚。侯仁之有些納悶,兩塊尋常的城磚,北京的小胡同、大雜院里常能見到,為什么會引起外國師生強烈的興趣?一邊是視為尋常物,一邊卻被視為寶貝,城磚的不同際遇令侯仁之陷入沉思。在美國考察期間,侯仁之第一次聽說國際上有個《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盡管當時公約誕生已10多年,但在國內卻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存在。回國后,一刻也不停歇,侯仁之就以全國政協委員的身份起草提案:“建議我國盡早參加《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并準備爭取參加世界遺產委員會”,并獲得通過。不久之后,中國終于成為“世界遺產公約”締約國。
轉換方向
情系祖國,具有愛國精神,為城市建設和中國“申遺”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宮崎駿:留下的都是夢
素材
在全球動畫界興起用電腦作畫的年代,宮崎駿仍堅持“老掉牙”的手繪方式。他的手繪,簡單清新,適合回憶,就如枕頭適合瞌睡、星空適合眼睛。清新之外,宮崎駿又總喜歡加上工業時代的痕跡。形形色色的飛行器、喘氣的煙囪、熾熱的鍋爐,宮崎駿痛恨工業對自然、對習俗的破壞,骨子里卻又擺脫不了工業的影響。他的父親曾從事飛機制造方面的工作,他工作后也曾赴蘇格蘭等地去參觀煤礦,這對他的作品產生了重要影響。在他的作品中能看到非常明顯的文化融合。他不少作品的人物形象和故事場景都有些西化,卻用非常傳統的水彩畫來表現;而有些作品如《千與千尋》的場景是傳統日本風格,卻又似油畫的感覺。不論畫法如何,總有一種情愫蘊含其中。
轉換方向
宮崎駿的執著。在全球動畫界興起用電腦作畫的年代,他仍堅持“老掉牙”的手繪方式,勾起人們對過去的美好回憶。
素材
在過去數十年里,宮崎駿意圖保留那些固有的東西——傳統價值觀、生活方式、地理與生態,又隨時準備接受這一切都將煙消云散的宿命。他反對現代文明對現實的強調、自負理性對自然秩序的壓倒性勝利。宮崎駿壓根兒就不在意名利場上的事情。不久前東京爭取到2020年夏季奧運會主辦權,宮崎駿被日本各界認為是制作東京奧運會宣傳片的第一人選,但他卻直接回應說:“我不會為那些人制作影片。”
轉換方向
宮崎駿擁有著淡泊名利的情懷,正是因為這種情懷,所以他不在意名利場上的事情,而是堅持傳統價值觀、生活方式。
素材
宮崎駿創作的影片背景的畫風始終是清新浪漫的,總有一種能讓人想要回歸自然的感覺,尤其是影片中出現的天空背景,給人以廣闊無垠的感覺,使人不禁生出一種遐想,似乎想要到那背景中去尋找遠離城市污濁空氣的清新,去感受自然之美。他的電影中反復出現動物植物之靈,則體現了眾生平等敬畏自然之心。《幽靈公主》可以理解為由于森林的消失而引起的來自神的報復,《風之谷》意在說明人與自然是既斗爭又共生的狀態。
轉換方向
宮崎駿的作品總有一種讓人想要回歸自然的感覺。從這些作品中,我們發現了來自生命根源的真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