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溪縣人民政府
千百年來,土地一直被稱為農民的“命根子”。如何盤活農民手中的承包土地,推進農業(y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助力脫貧攻堅?四川省蒼溪縣緊緊抓住“全國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縣”機遇,充分調動各方力量,激活“命根子”,資源變資本。
蒼溪縣于2015年被列為全國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縣。近年來,蒼溪縣按照“三權分置”和經營權流轉有關要求,創(chuàng)新探索“四配套+三結合+五保障”機制,穩(wěn)步推進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抵押貸款,有效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和農業(yè)現(xiàn)代化加快發(fā)展。“三大金融扶貧經驗”得到四川省委肯定,并在中央深改辦《改革情況交流》刊發(fā)。截至2017年3月末,全縣共發(fā)放2.3萬畝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抵押貸款884筆2.42億元,建成“央行扶貧再貸款+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抵押貸款”示范龍頭企業(yè)和示范基地各1個,帶動9100余戶年均增收5000余元,使用貧困戶勞動力3.8萬余人次,助力3000余戶貧困戶脫貧摘帽。
“四配套”夯實基礎支撐
一是組織領導配套。成立以縣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的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將試點工作與深化改革和脫貧攻堅同部署、同督促、同考核,建立“每周通報、月聯(lián)席、季總結、年考核”的工作機制,壓緊壓實工作責任。
二是土地流轉服務配套。完成農村流轉土地確權頒證,頒發(fā)經營權證書141本,涉及面積23471畝,建立縣級農村土地流轉服務中心1個、鄉(xiāng)鎮(zhèn)分中心39個、流轉服務站260個,完善土地流轉儲備數據庫和土地流轉臺賬檔案,開展土地流轉價格協(xié)商咨詢,對簽訂土地流轉合同進行指導和審查備案,實現(xiàn)信息公開、交易留痕。
三是抵押貸款管理配套。制定蒼溪縣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實施方案、抵押登記備案程序、抵押評估參考價和擔保基金使用管理辦法等制度,簡化貸款管理流程,保證各鄉(xiāng)鎮(zhèn)、各金融機構可操作、可執(zhí)行。
四是信用等級評價配套。全縣采集信用農戶檔案12.3萬戶、企業(yè)65戶,開展“信用村”“信用戶”“誠信紅名單企業(yè)”創(chuàng)建活動,對信用記錄良好的經營主體給予貸款利率優(yōu)惠,讓貸款主體真正體會到“守信受益、失信懲戒”。
“三結合”釋放政策紅利
一是注重金融政策結合。探索“人民銀行扶貧再貸款+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抵押貸款”“經營權抵押貸款+扶貧小額信貸”機制,讓金融政策更好的服務于新型經營主體和貧困群眾。截至2017年3月末,使用扶貧再貸款資金發(fā)放農地貸款16筆、6578萬元,占投放總額的27.17%。
二是注重金融產品結合。支持各金融機構針對新型經營主體,自主開發(fā)和向上申報適宜蒼溪地方特色和農地融資的“獼果農貸”“肉牛貸”“樂業(yè)貸”“農村創(chuàng)業(yè)貸”“惠農貸”“安居貸”等系列信貸產品,構建了“產權明晰、價值明確、流轉便捷、融資高效、資源市場化配置”的配套產品體系。
三是注重基層服務結合。縣內4個試點金融機構將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抵押貸款作為重要工作,在基層網點全面開展該項業(yè)務。鎮(zhèn)、村、組干部、銀行業(yè)務人員、駐村幫扶干部利用微信、廣播、短信、網絡等媒介,廣泛開展好政策宣傳,確保群眾成為真正的知情者、參與者和受益者。
“五保障”降低信貸風險
一是建立資產處置機制保障。依托縣政務服務大廳建立了縣級農村產權交易中心1個,鄉(xiāng)鎮(zhèn)建成分中心39個,抵押貸款登記備案中心1個、托管(收儲)中心1個,收儲、托管、經營土地經營權不良抵押資產,通過轉讓、變更、變現(xiàn)等方式實現(xiàn)債權,提高不良資產處置效率。
二是完善風險分擔機制保障。將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抵押貸款事項報縣級財政備案納入分險貸款管理,縣財政與銀行按照7:3比例分擔損失,目前到位財政分險基金2450萬元,并根據發(fā)放額度按照10:1進行動態(tài)匹配。
三是實行財政補助貼息保障。對參與試點的銀行和保險機構按照貸款投放量和保費分別給予2‰的一次性補助,并對符合條件的貸款給予一定比例貼息,充分調動銀行和保險機構的工作積極性。
四是推行專家聯(lián)合評估保障。建立由農業(yè)技術人員20人、鄉(xiāng)(鎮(zhèn))、村干部40人、新型農業(yè)經營主體20人、金融專家10人組成的縣級評估專家?guī)欤S機抽取專家開展聯(lián)合評估,公平、公正、客觀確定承包土地產權的真實價值。
五是強化擔保機構合作保障。確定蒼溪縣普惠農業(yè)融資擔保公司為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貸款擔保機構,目前已經擔保農村土地貸款17筆,金額3215萬元。鼓勵借款主體積極參加農村小額人身、傳統(tǒng)農業(yè)作物等政策性農業(yè)保險,將放款銀行作為保險賠付第一受益人,有效分散經營風險和貸款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