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錦根+潘興揚+周淼葭
工業是綿竹的立市之本,也是今后發展最強勁的動力引擎。
近年來,圍繞“工業強市”的發展定位,四川省綿竹市全面鋪開產業體系、園區平臺、金融服務、創新驅動、政策支撐等“五大體系”的建設攻堅,提出到2020年,全市工業總產值實現1000億元,年均增長12%的奮斗目標,并以工業轉型升級發展帶動全市經濟轉型發展,以工業發展壯大提升綿竹的區域競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園區領頭
打造工業“洞天福地”
6月6日,當代縣域經濟記者來到綿竹實地采訪。
在前往經開區管委會的路上,滿目所見的是工業園整潔的大道和規劃有序的廠房與基地。特別是行至“偉云鋁業”廠區,門前一大片格桑花在微風中搖曳,整個園區顯得生機盎然。正值午間休息,穿著工作服的工人紛紛走出車間,或取一件剛到的快遞,或買一碗解暑清涼的冰粉,或在街邊市集處選購些生活用品,和諧而自然。
到達經開區管委會時已近下午一點,副主任何安貴剛結束一場會議。何安貴一邊整理著手頭的文件,一邊如數家珍地介紹全區的發展——
綿竹市經開區位于城區西部及南部區域,規劃面積22平方公里,設置江蘇工業園區、名酒食品工業園區;綿竹新市工業園、新市物流園和萬立產業園也已納入開發區管理范圍,總管轄面積達38.37平方公里,形成了既統一規劃、統一管理又打造一園一主業、園園有特色的“一區帶多園”統籌發展模式。
經開區是綿竹“工業強市”的主戰場,已于今年年初申請認定高新技術產業園報告省政府,將爭取在年底完成認定工作,正式成為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
“看到園區的那片格桑花田了嗎?那是我們剛剛完成的一項工程?!焙伟操F說。近年來,經開區管委會確立了“企業搞好圍墻內,圍墻外的我們來”的工作思路,讓園區企業專注生產和發展。
其一,經開區管委會緊抓各項基礎建設。除了園區美化,為增強園區承載能力,管委會已啟動江蘇工業園二期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力爭完成項目開工建設前期準備工作;啟動了名酒食品工業園二環路外側道路建設項目,力爭年內完成縱一路開工建設;完成新市生態工業園區規劃編制,并將在年內啟動部分基礎設施配套項目;配合市供排水總公司,啟動新市物流園污水處理廠建設。
其二,管委會致力于園區平臺建設。為增強金融服務能力,管委會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積極爭取國有資產劃歸,將部分國有資產充實到園區平臺公司,積極開展“園保貸”業務,緩解園區中小企業融資難題。另外,綿竹市科技創新創業孵化器的改建工作也正在進行之中。
其三,管委會更新產業定位,探索實際的發展空間。何安貴告訴記者,從整個園區乃至綿竹市的工業分布,傳統的三大優勢產業都有或多或少的瓶頸限制:機械產業缺少龍頭企業帶動,磷化工產業對資源依賴度高,白酒是國家限制發展的產業品類。為此,經開區管委會在引導傳統優勢產業的轉型升級外,積極引入新材料、新能源和生物醫藥等高新產業,并確立了“新技術一定要走到最前沿”的發展目標。
修枝塑形
傳統產業煥發活力
綿竹市經濟信息化與科技局總經濟師陳驍在接受采訪時說:“綿竹工業在三產中占比超過60%,轉型升級的任務相當重,堅持創新驅動、集群帶動,才有機會提升產業層次,優化存量,擴大增量。其中,三大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將筑牢綿竹工業強市的根基?!?/p>
在食品白酒產業上,綿竹以劍南春為產業龍頭,大力發展劍南春K系列、東圣酒業道生一系列,打造中低檔品牌;做強品牌,走大眾化、多元化、品牌化的發展道路。
在磷鈦化工產業上,優化資源配置,促進行業整合,鼓勵和支持龍蟒、昊華清平磷礦發展“硫—磷—鈦”“硫—磷—鉀”循環經濟,并以此為依托打造西部精細化工基地,加強磷石膏等工業固體廢物的綜合利用,逐步實現存量遞減。
在機械裝備制造業上,推動機械加工行業向研發設計、智能制造、營銷和售后服務等高附加值環節延伸,促進機械裝備制造企業加強科技創新,提高研發能力和制造水平。其中,支持鑫坤機械72英寸大葉片精加工項目等項目建設,鼓勵鑫坤機械、天仟重工等民營企業進入軍工等特許行業。值得一提的是,鑫坤機械72英寸大葉片精加工項目獲得了國家工信部工業強基項目資金1500萬元的支持。
為鼓勵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綿竹市每年由市財政安排3000萬元產業發展資金,用于對企業轉型升級的獎勵和補助。
為確保“工業強市”建設五年攻堅工作取得實效,今年初,綿竹出臺了《促進工業經濟發展實現2017年良好開局六條措施》,極大鼓勵了當地企業的生產和發展。
《措施》規定對春節期間加班生產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給予加班補貼,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一季度新增用電、新增天然氣用量、新增流動資金貸款給予貼息以及應急轉貸費用等進行補貼,最高5萬元。據統計,受政策措施鼓舞,綿竹69家工業企業在第一季度開足馬力生產,實現了市人代會確定的2017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現價計算)增長10%的開局預期目標。
《措施》明確,對一季度正常生產且完成年初計劃目標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按人民銀行貸款基準利率的30%,給予新增流動資金貸款貼息,單個企業補貼最高不超過5萬元;對在德陽或綿竹辦理應急轉貸業務的企業,按照支付轉貸費用的30%給予補貼。單個企業補貼最高不超過5萬元。
此外,《措施》進一步落實了領導聯系企業制度,及時協調解決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綿竹市各鎮鄉、市級相關部門要主動對接企業,全力開展服務,支持企業生產經營和項目建設、竣工投產等;各生產要素保障單位要做好要素供給保障工作,確保企業生產經營的需要。
優選新苗
高新產業蓬勃生長
在傳統工業的轉型升級之外,綿竹市引入高新產業,以尖端技術為依托培育工業經濟新增長點。
不久前,德陽市政府與阿壩州政府簽訂《德陽市-阿壩州合作建設產業園區協議》,以綿竹市拱星工業園規劃區范圍及漢旺鎮為基礎,共同打造“飛地”產業園區。園區主要發展新材料、新能源、農畜產品深加工、醫藥、現代物流等產業,規劃總面積約為20平方公里,首期規劃實施10平方公里。
目前,已入駐的四川致遠鋰業公司主要從事鋰電材料制造,總投資10億元,一期2000噸碳酸鋰已投入試運行;光大質能發電項目總投資3.2億元,已開工建設。
生物醫藥產業方面,綿竹市抓住德陽千億醫藥產業園發展機遇,按照產業集中發展原則,高標準打造醫藥產業集群,現已啟動醫藥園一期2平方公里征地拆遷工作。
記者了解到,為鼓勵創新創業,綿竹市建立了鼓勵企業產業技術創新和科技獎勵激勵機制:對戰略性新興產業及高端成長性產業企業技術改造最高給予30萬元的獎補;支持企業技術創新,大幅度提高科技進步獎勵標準,對獲得國、省、市科技進步獎的企業分別給予一次性獎勵;對企業運用科技成果或專利生產新產品的項目,最高給予30萬元獎補。
在發展高新產業同時,綿竹積極構筑產學研合作平臺,全面深化與高校、科研院所的戰略合作,增強企業創新能力;推動科技成果產業化,積極組織企業參與科技項目成果對接,建立科技成果與產業化對接服務機制。
為加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提升,綿竹大力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創新型企業并鼓勵企業創建技術研發平臺,掌握行業核心關鍵技術,以科技支撐產業發展。
目前,綿竹已有12家高新企業、31家科技創新型企業、2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6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0家市級企業技術中心,有1家四川省院士專家工作站、3家德陽市院士專家工作站,1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各1個,1個省級農業科技園區,1家獼猴桃產業技術研究院。
陳驍告訴記者,繼2016年完成529.7億的工業總產值后,今年第一季度,綿竹已實現工業總產值163.61億元,同比增長15.3%,規上企業增加至146家。
“接下來,綿竹將進一步抓好工業強縣示范縣(市)建設,推進各項工作的落實,做好生產要素保障工作,做好工業強縣和科技發展服務,不斷培育工業經濟新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