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益菲
“有沒有搞錯呀?讓我讀國學經典!我課內古詩文還背不會呢!再說國學內容那么龐雜,又是詩詞歌賦,又是中醫漢字,又是歷史人文……”當老師布置課余作業讓學習國學時,我心里埋怨道,“況且考試又不考,讀它干啥呢?有那時間還不如出去玩呢。”
正好,這個周六爸媽約了幾個同事到城郊濕地公園游玩,我也隨同前往。那里有一座水壩,水壩內生長著接連天際的蘆葦,然而,半天的游玩后所看到的景色也不過如此,我興味索然。同行的一位阿姨說這里的“落日葦塘”才是最美的。
當時已是傍晚,沒有建筑物的遮擋,即將下山的紅日將天邊染成了橘紅色,盡情釋放著它最后的光輝,幾只不知名的水鳥從蘆葦蕩中騰起,在空中與晚霞共舞,湖面水平如鏡,反射著星星點點的光斑,遠處水天相接,橘紅凝結成絳紅色,整個情景美不勝收。
我被這雄奇壯麗的景色震撼了,驚得張大了嘴巴。平時城中霧霾彌漫,哪能看到如此原生態的景象!心中似乎有千言萬語,想要表達卻又無從說起。突然,腦中蹦出課內古詩《蒹葭》中的句子:“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可是《蒹葭》雖寫蘆葦,卻太過憂傷清冷,與眼前的景象似乎不搭,可又找不到合適的語句,我急得低頭皺眉,原地團團打轉。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一聲渾厚的男中音似一道霹靂直擊我的心頭,我眼前豁然開朗!扭頭看時,一位同行的伯伯正在一旁負手而立,微瞇雙眼,同樣陶醉于此情此景。“‘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對,對!就是這幅畫面!好精練的語言,好純美的詩句!”我興奮地跳了起來。剎那間,堵在我心口的大石被移除了,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詩詞,情感似滔滔江水奔涌而出。我第一次體會到古詩詞的力量,由衷地感嘆古人對字詞提煉、意境把握的精準。像是第一次嘗到糖果香甜的孩子一樣,我第一次體會到中華國學之深厚。
旁邊旅行團的大媽們,尖著嗓子興奮地喊叫:“這兒這么多鳥!這么多水!這么多蘆葦!”對比如此強烈,我為自己曾經的無知淺薄而暗自慚愧。
那天在美麗的蘆葦蕩邊,我才真正明白,國學知識不是用來考試的。“腹有詩書氣自華”,國學不僅能提升自己的知識修養,也能在生活中凈化自己的心靈,讓自己生活得更精彩,更有詩意。今后,我一定要好好誦讀國學經典,深刻體會這種多年沉淀下來的文化之美,傳承之美,并把它運用到學習中,運用到生活中。
(天津大港油田四中)
點評
小作者擷取游玩中一件小事來抒寫國學在生活中的巨大作用,選材新穎,角度獨特。欲揚先抑的寫作技法使作文內容充實,波瀾起伏,也突出了小作者對國學的認識及情感的變化,很吸引人。引用王勃名句與出色的環境描寫,結合細膩的心理刻畫,使得全文意境優美,國學之味濃厚醇洌。
(陳建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