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康
為全面深化農村改革,盤活農村產權,探索農民增加財產性收入渠道。2014年以來,作為四川省指定試點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融資改革的金融機構,井研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以下簡稱井研聯社)按照試點方案,主動作為,積極探索,重點通過對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產品的創新運用,實現了讓農民“沉睡資源”變成“流動資本”,打造出一個貸款手續少、擔保空間大、資金成本低的融資平臺,有效解決了涉農龍頭企業、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等農村新型經營主體貸款擔保難題。
實踐中的主要措施
——高度重視,強化保障。縣聯社專門成立了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工作領導小組,通過多次召開專題工作會進行工作部署,并落實業務發展部門負責組織調查分析,專項推動試點工作。
——創新產品,科學定價。一是明確借款對象、貸款用途。在原“土地收益保證貸款”的基礎上重新修訂了《土地流金專項貸款管理辦法》,明確借款對象為井研縣域內通過家庭承包方式依法取得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農戶、個體工商戶,以及通過合法流轉方式獲得承包土地經營權的農業經濟主體,貸款用途僅能用于農業經營主體在農業生產性、經營性方面的資金需求。二是提高貸款授信額度。自然人客戶貸款額度最高可達500萬元,法人客戶最高額度可達1000萬元。三是合理確定貸款期限。貸款期限最長可達3年,但應早于承包期限1年。四是實行利率優惠。執行利率不超過同期同檔次貸款基準利率上浮50%,并較其他抵押貸款利率低1-2個百分點。
——主動作為,積極推廣。印制了土地流金專項貸款宣傳折頁,加強政策和產品宣傳,提高農戶對土地流金專項貸款產品的知曉度。并積極與縣農業部門對接,收集了全縣流轉土地10畝以上的業主信息,以及全縣家庭農場、農村專業合作社信息,通過客戶經理實地走訪,做到主動對接,精準營銷。同時,制定土地流金專項貸款考核辦法,實行計價考核方式,激發客戶經理內生動力。
取得的主要成效
——讓農戶融資更方便實惠。創新土地流金專項產品抵押貸款以來,農戶以自有資產進行抵押貸款,有效解決了農村借款申請人無“合格、合規”抵押品的現實問題,盤活了農村土地資源,改善了農村融資擔保難的問題。同時,切實降低了農戶融資成本,減輕了農民負擔,讓農戶生產、創業融資變得更方便。
——讓銀行有效拓寬信貸市場。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可以有效的抓牢當地農戶,鞏固農村金融陣地,同時,有效拓寬了信貸營銷面,提高抵押貸款占比,優化信貸結構,降低貸款風險。截至2017年3月31日,井研聯社已累計發放土地流轉專項貸款90筆,貸款余額7212.5萬元(其中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4512.5萬元),涉及流轉土地約13513畝,農戶 3900余戶。
——推動現代農業發展。井研聯社目前發放的土地流金專項貸款主要集中于水產、生豬、種植等行業,土地流轉面積300畝以上的業主14戶,貸款余額3715萬元, 50畝至300畝的39戶,余額3457.5萬元。總體趨勢上看,有利于“三農”發展。
對策建議
——加快確權頒證。建議政府加快推進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確權頒證,真正實現集體所有權、農戶承包權、土地經營權三權分置,確保農戶土地經營權有證可抵;同時出臺土地流轉登記管理辦法,規范土地流轉合同,要求流轉時必須到相關部門備案,并頒發土地流轉證,抵押登記實行頒證制(目前只是備案制)。進一步完善抵押登記辦理流程,明確貸款展期、借新還舊時是否需要重新辦理抵押登記。
——規范流轉平臺。建議由政府建立土地流轉平臺公司,承擔全縣土地收儲、流轉等職能,實行公司化管理模式。采取公司對農戶,公司對種養大戶的流轉模式,在借款人申請貸款時由平臺公司為借款人提供擔保,流轉土地作為反擔保物,金融機構不直接接觸抵押物,從而有效解決以出租方式取得的土地經營權不敢流轉、抵押處置難、變現程度不高等問題。
——健全風險機制。建立風險分攤機制,由財政向平臺公司注入風險補償基金,用于解決臨時性支付出現問題的流轉土地租金和到期貸款本息問題,在土地再流轉后收回,爭取充足的時間更好的再流轉。同時,加強農業保險投入。
——完善評價體系。建議政府部門在搭建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基礎上,科學決策,制定出臺專門的土地價值評估辦法,進一步完善土地價值評估制度,盡快出臺統一的評估標準,并培養專業評估人才,為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提供技術保障。
——加快創新推進。一是建議銀政聯動共筑平臺。進一步加強同黨政各個部門的溝通協調,共享資源渠道,確保農信社產權融資改革與縣委、政府的改革步調一致。二是建議加大創新力度。積極轉變思想觀念,主動營銷、上門營銷,不斷創新信貸產品,及時修訂和完善優化業務流程。三是強化審慎經營。建立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臺賬,重點把控經營權抵押貸款時限,以便貸款出現風險后有足夠時間進行處置,重點關注承包主體經營風險,積極引導適度規模經營,確保土地承包經營戶管理能力、經營水平、盈利能力有效匹配,防止由于管理經驗不足造成經營風險。
(作者單位:四川省井研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