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就是在心靈里播下一粒種子,雖然這粒小小的種子,不會馬上長成參天大樹,但內在的生命力使得它終會生長起來,帶來長久的美好。
——敬一丹
器成走天下
李萬君,中車長客股份有限公司高級技師。在外國對我國高鐵技術封鎖面前實現“技術突圍”,李萬君憑著一股不服輸的鉆勁兒、韌勁兒,一次又一次地試驗,取得了一批重要的核心試制數據,積極參與填補國內空白的幾十種高速車、鐵路客車、城鐵車轉向架焊接規范及操作方法,先后進行技術攻關100余項。
每次來到車站,站到自己親手打造的高鐵列車前,李萬君總有一種說不出的自豪感。中國的高鐵從無到有,再到沖出國門走向世界,這中間凝聚著、傳承著中國工人樸素的匠人精神,而今天李萬君最想做的就是把這種光榮和精神傳承給更多的人。他說,把每一條焊縫焊好,把手中的產品,用技術、用技能不斷地升華,最后達到極致,變成藝術品,這就是工匠。
[頒獎辭]你是兄弟,是老師,是院士,是這個時代的中流砥柱。表里如一,堅固耐壓,鬼斧神工,在平凡中非凡,在盡頭處超越。這是你的人生,也是你的杰作。
[素材點擊]焊工是最平凡的工匠。被譽為“沒有翅膀的飛機”的高鐵,卻離不開他們非凡的雙手。李萬君有兩種工匠精神:一種是創新發明開拓,攻克非凡的難題;另一種是始終如一日,把平凡的工作做到極致。
[運用方向]傳承、工匠精神、愛崗敬業、開拓創新、執著認真等。
推誠結仁愛
梁益建,醫學博士,四川省成都市三醫院骨科主任。梁益建多年前學成回國,參與“駝背”手術3000多例,親自主刀挽救了上千個極重度脊柱畸形患者的生命,成為國內首屈一指的極重度脊柱畸形矯正專家。盡可能地為患者著想,是梁益建的工作守則。到醫院求治的病人,大多經濟條件都不好。為了讓患者盡快得到治療,他除了處處為病人節省費用外,還常常為經濟困難的患者捐錢。2009年,梁醫生在涼山州木里縣遇到一個年輕患者劉仁富,當時即給他許諾:“你等著,我幫你找到錢就回來接你。”一年后,梁益建驅車7小時,去木里縣接劉仁富,并為他實施了手術。為了給這些貧困患者獲得更穩定的求助渠道,梁益建博士團隊從2014年開始與公益基金合作。
看到自己治好的病人站起來時,梁益建如此形容自己的心情:“我感到非常幸福,他們成了一個正常的人,中國人就少了一個殘疾人。”
[頒獎辭]自謙小醫生,卻站在醫學的巔峰,四處奔走,募集善款,打開那些被折疊的人生。你用兩根支架,矯正患者的脊柱,一根是妙手,一根是仁心。
[素材點擊]作為國內首屈一指的極重度脊柱畸形矯正專家,多年來,親自主刀挽救上千個患者的生命,讓患者得到重生。在患者眼中,他是華佗再世;在同行眼中,他是勇攀醫學高峰的勇者。
[運用方向]醫德、敬業、使命、仁愛、希望、誠信等。
曙色滿東方
20年前,奧地利,一位26歲的中國學生,面對導師的提問“你的夢想是什么”,他回答,“我要在中國建一個世界一流的量子物理實驗室”。這個學生的名字叫潘建偉。
2016年8月16日凌晨,中國量子衛星“墨子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它是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標志著目前中國在量子通信領域已經領跑世界。這個項目的首席科學家正是潘建偉。
量子通信,是目前理論上唯一被證明無條件安全的通信手段。量子衛星的發射,意味著中國量子保密通信技術成功了一半。
設計要求快速飛行的量子衛星能被地面的光學天線精準跟隨,這相當于在一萬米高空的飛機上往地面的一個儲蓄罐里投硬幣,還必須保證每個硬幣都能夠扔到儲蓄罐中。類似這樣的技術難題都被潘建偉及他的團隊一個個攻克。
潘建偉的研究成果曾6次入選兩院院士評選的“中國年度十大科技進展新聞”、5次入選歐洲物理學會評選的“年度物理學重大進展”、4次入選美國物理學會評選的“年度物理學重大事件”。
[頒獎辭]嗅每一片落葉的味道,對世界保持著孩童般的好奇,只是和科學糾纏,保持與名利的距離。站在世界的最前排,和宇宙對話,以先賢的名義,做前無古人的事業。
[素材點擊]潘建偉在本職崗位上建功立業,在社務工作中勇挑重擔,為實現科技創新的“頂天立地”,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了自己的力量。潘建偉和他領導的科研團隊還致力于在我國形成天地一體的廣域量子通信網絡基礎設施和完整的量子通信產業鏈,未來應用到我們的手機上以及日常生活中。對于他們,再多的敬意都不過分;對于未來,我們也充滿了期待。
[運用方向]夢想、刻苦鉆研、挑戰自我、孜孜不倦、科技興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