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這是一句描寫兒童放風箏的詩。這風箏,勾起了人們的幾多記憶幾多思緒。梁實秋放風箏,感到自己的心兒跟風箏一起高飛;魯迅看到風箏,就想到自己少年時蠻橫踩壞弟弟風箏的行為,并對弟弟抱有深深的愧疚之情。同樣是一個風箏,每個人的生活經歷不同,感受就有所差異,而風箏又觸發了你怎樣的感想呢?提起你的筆,把它寫出來與大家分享吧。題目自擬,不少于600字。
寫作提示:可從風箏的角度思考,風箏,一生不甘平庸,夢在藍天上,由此可從志存高遠角度立意。也可從牽線的角度思考,風箏飛得再高,也離不開那根牽線,風箏一旦離開了牽線,就會像無頭的蒼蠅,一頭扎在地上。而風箏就像孩子,父母的心就像牽線,孩子無論高飛到哪里,父母也都時時刻刻牽掛著他。由此可從父母之愛角度立意,引發對自由與束縛關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