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碧云

摘 要 本文總結了青瓷的傳統裝飾手法,探討了宜興青瓷裝飾創新的途徑,具體介紹了作為宜興青瓷裝飾創新的堆繪裝飾工藝。
關鍵詞 宜興青瓷;裝飾;創新;堆繪裝飾
0 前 言
青瓷,是因在坯體表面敷有一層透明或半透明的青色釉而得名,具有脂玉般瑩潤而微微帶透明質感的青色,是青瓷的顯著特點
在中國古代燦爛的陶瓷文明史中,青瓷一直被稱為母親瓷,早在商、周時期,已出現了介于陶、瓷之間的原始青瓷制品,經過漫長的工藝積累,約至東漢晚期,成熟的青瓷已經誕生。青瓷發展到今天,以其古樸典雅的造型、優美多樣的裝飾、精美絕倫的釉色已成為具有深厚底蘊的精美藝術瑰寶。
1 青瓷的傳統裝飾方法
青瓷最大的特色就是釉層豐潤、釉色青翠、光澤柔和、勝似翡翠,釉色及釉層質感是體現青瓷藝術風格的元素。因此,傳統的裝飾方法無不是以追求釉面柔和類冰、類玉的美感為根本的。
1.1刻、劃花
刻、劃花是一種利用竹針、鐵針等工具在半干的瓷坯上刻、劃出線條、花紋或圖案的裝飾手法。坯體刻劃處比其表面要深,因此施釉后下凹部位積釉多而顏色深,所刻紋樣就清楚地呈現出來了。刻與劃的有機結合使線條富有變化,具有層次感。刻劃的內容或一花一葉,或一組云紋,力求達到自然簡約的裝飾效果。
1.2 鏤雕
鏤雕是一種按設計好的圖案將瓷胎鏤成浮雕或將圖案外的空間鏤空雕透的工藝,也稱鏤花、鏤空及透雕,此工藝多應用于瓶、熏爐、筆筒等器物。
1.3 貼花、堆塑
貼花、堆塑是一種將手捏、模制、雕塑的立體人物、動物、亭臺樓宇的部件等黏貼在器物坯體上的裝飾工藝。器皿上的耳、系和蓋紐等,既是造型的有機組成部分,又是裝飾的重要部件。這些耳、系和紐被制成不同題材的浮雕或圓雕,粘接于器物的頸、肩及蓋上。該工藝東漢始用于明器,代表作有南朝“蓮花尊”。
1.4點彩
點彩是一種將含氧化鐵或銅、鈷等著色劑的釉料點繪在釉面上的裝飾手法,如銅紅窯變釉點在青瓷釉上流淌自然,青紅相映,表現力很強。
1.5釉上彩
釉上彩是一種在青瓷產品成瓷后,用低溫釉上彩料在釉上繪畫,再以低溫烤燒的工藝,是從白瓷的裝飾手法上借鑒而來的。由于色料與釉沒有明顯的反應,畫面效果變化不大,因而適于工筆內容,缺陷是顯得有些呆板。
1.6開片釉
開片釉是一種以蟹爪紋、魚子紋、冰裂紋等作為裝飾手段的工藝,胎分白、紫二種,紫胎則局部浮雕露胎,古樸典雅。
2 宜興青瓷裝飾工藝的創新途徑
近年來,我們在青瓷的裝飾工藝創新上進行了一些思考與實踐,通過新工藝的應用,追求青瓷造型、釉色、裝飾及題材之間統一的視覺之美。同時也在釉本身的完善應用方面作了不少工作,我們認為宜興青瓷裝飾的創新有如下幾個途徑:
2.1坯上裝飾
坯上刻劃花雖然屬傳統裝飾手法,但一經與釉下彩繪裝飾結合,就變成了一種新的技法,表現力大幅提升,既可寫意,又可工筆,甚至可與書畫家合作,把國畫與書法移植到坯體上予以表現。使用特制的高溫色料,配專用粉青釉,透明度高,對色料的高溫侵蝕性小,這保證了畫面的清晰度;也可引入紫砂的跳刀技法,這是一種在機械轉盤上放上坯體,并使其快速旋轉,操作者將刻刀固定于某一位置,在坯上均勻刻劃,從而在其表面留下均勻刀痕的工藝,紋理自然且極富裝飾效果;開片釉絞胎,這是一種把開片坯泥與一般泥料相絞合后制坯、上釉燒成后得到開片與不開片兩種釉面自然結合在一起的獨特釉面藝術效果的工藝;露胎裝飾,燒成后素胎呈紅褐色,或于素胎施其它色澤化妝土。露胎與青釉色澤相互映襯,產生色彩與質感上的強烈對比,具有較高的藝術審美價值。
2.2釉中裝飾
直接在釉面上進行書畫創作,燒成后畫面沉入釉中并與其融為一體,效果自然、獨特,對燒成及釉層厚度的控制要求較高。釉中裝飾的應用可以表現一些工筆細節,所用的彩料應穩定性好,既能承受氣氛的作用,又能適度沉入釉中從而保持畫面穩定。
2.3釉色的完善與綜合應用
應用新技術可豐富與完善宜興青瓷的釉質及釉色,完善從梅子青、豆青、灰青、粉青、月白等各種青釉品種;也可在工藝技術路線上進行創新,比如采用高粘度底釉與高質感面釉復層釉。底釉采用浸釉,而面釉采用噴釉的方法,這樣就很好地實現了厚釉層既不流釉又具有很好的釉面質感的效果;開發出獨特效果的窯變釉用于彩釉繪飾,使裝飾畫面高溫變化豐富、自然。
3 宜興青瓷的堆繪裝飾工藝
青瓷堆繪裝飾是我們新近開發的一種創新工藝,目前已應用于藝術品的制作(見圖1)。該方法與傳統的堆塑工藝不同,是用筆以特制的色漿為材料在坯上特定部位逐步堆繪出設計的畫面,一定程度上借鑒了紫砂泥繪的裝飾技法。堆繪完成后進行素燒,再上釉釉燒。為了清晰地顯示出畫面效果,堆繪部分一般上透明釉,而其它部位上青瓷釉,上釉工藝相對復雜。由于利于細節的體現,該方法適于工筆寫實題材的表現。進行這種裝飾,除對堆繪操作技能要求較高外,更需合理安排裝飾面的位置及其內部的畫面感。在裝飾過程中注重畫面的虛實處理,堆繪層次分明,重點深堆、虛處淺堆直至消失,從而虛實相生,意韻盡顯;而線面結合應靈動自然,恰到好處地表現出傳統青瓷裝飾藝術及書畫藝術的象外之象與境外之境。
在設計創作具體畫面時,要自然地融堆繪與青瓷兩種元素于一體,追求題材的意境。使畫面層次豐富,營造出廣闊的主觀審美空間。同時,該裝飾手法講究表現內容的形態、主題、韻味等要素,與作品的器型及釉色相協調,顯著提高了宜興青瓷的裝飾意境。
4 結 語
隨著社會的向前發展,人們的審美能力在提高,青瓷的裝飾方法也需在傳承傳統的基礎上不斷創新,來適應變化。在現代,多元化已經是藝術發展的必然,宜興青瓷的未來也必須融入到多元化的藝術氛圍中,這就需要新一代的宜興青瓷藝術工作者們,在學習古代宜興青瓷及其它青瓷窯口裝飾技藝的同時,掌握適合本地、本時代的藝術表現形式,并將其不斷融入宜興青瓷的裝飾藝術,從而實現宜興青瓷古意與新韻的和諧統一,把最完美的青瓷藝術呈現在世人面前。
參 考 文 獻
[1]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中國古陶瓷研究[M].科學出版社.1987.
[2]徐建華,邱永斌,等.陶瓷花釉與裝飾技術[M].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