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國芳

摘 要 紫砂壺藝作品的題材多種多樣,可以選擇大眾喜聞樂見的主題,也可以表達作者的獨特見解。這款紫砂“歸真壺”以獨特的藝術語言述說著人們心中的期盼,它能讓人找回寄情自然、回歸自然的生活趣味,找到心靈安慰的一片綠洲,具有獨特的審美意蘊。
關鍵詞 紫砂;歸真壺;藝術特征;審美意蘊
紫砂壺作為一種獨特的藝術品,題材多種多樣,可以選擇大眾喜聞樂見的主題,也可以表達作者的獨特見解。紫砂藝人們將變化無窮的大千世界濃縮于胸、捏塑于手,提煉出特定物象的瞬間藝術狀態,于是“方匪一式,圓不一相”,各自傳遞著豐厚的情感表達。
現代社會物質豐富了,生活品質提高了,但實際上,因緊張、勞累的工作所帶來的壓抑情緒,使現代人的精神生活質量反而下降了,人們渴望在心靈上尋覓到一方凈土。而這款紫砂“歸真壺”(圖1),正是以獨特的藝術語言述說著人們心中的期盼,它能讓人找回寄情自然、回歸自然的生活趣味,找到心靈安慰的一片綠洲。
1 紫砂“歸真壺”的造型與表面肌理
紫砂“歸真壺”以原木制成的方盒子為基本素材,用直線條勾勒出輪廓,大度的壺體給人以有容乃大的氣度,線面挺括,整體外形剛正大方、簡約明朗,簡樸中不失意趣;方形直流胥出強悍,向上作收口處理,氣勢充盈、出水勁道;壺把從另一側壺肩下方向外平伸,向上探頭后再巧妙地轉身向下,沿優雅的弧線收于壺腹,線條流暢且銜接自然,氣韻豐盈,拿捏舒適方便,是整壺中唯一由弧線構成的部分,與方形直流呼應的同時,也為莊重的壺體點綴柔美的元素,簡潔爽快、飄逸優美;平蓋內嵌于壺口,蓋面與壺肩平齊,嚴絲合縫;壺鈕很有創意,是點睛之作,一把榔頭落在壺蓋中央,定格在起釘的某一瞬間狀態,動感十足,造成一種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四只條足在底部支撐起壺體,提升了整壺的氣勢。“歸真壺”造型簡約有章,厚重中略顯樸實,它展示了線條的力量。整壺契合自然、渾然一體、水到渠成,無一絲造作痕跡。
紫砂“歸真壺”獨特的藝術風格還體現在壺體表面的肌理效果,以段泥為基色,采用專門的絞泥工藝處理,形成原木木紋的肌理效果,得體逼真。在壺身中部,樹洞鳥窩中的三個鳥蛋清晰可見,使原木的形象更生動豐滿,充滿自然的趣味。壺身及壺流上用色泥點綴的鐵釘在邏輯上與壺鈕榔頭呼應,彰顯了題材的手工韻味,材質的自然質感與制作過程的手工韻味融于一體,表達了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狀態。
“歸真壺”在造型上十分強調方型器與線條藝術的充分融合,整體上流露出一種精致工整的造型美以及簡潔流暢的線條美,也在結構上做到方中有變、剛柔相稱。絞泥工藝的采用雖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茶壺制作的難度,但巧妙地實現了主題所需的表面肌理效果,恰到好處地透露出作品的本質氣息,正是特有的造型設計與表面肌理效果才成就了“歸真壺”的獨特藝術風格。
2 紫砂“歸真壺”的審美意蘊
“歸真壺”以特有的藝術手法,很有創意地選取原木盒子為創作題材,絞泥工藝處理賦予作品外觀裝飾性與主題內涵,師法自然、自然天趣躍然眼前的同時,構成了一個富有內涵的意境,恰到好處地點出了作品“寄情自然、返璞歸真”的主題,使原本單純的手工藝品升華為人文精神的載體。
木頭作為一種天然材料,在自然界中很普通,可以用來制作日用器具,有二種做法:一是表面精心地油漆,顯得富麗堂皇,很高貴;另一種是表面不做任何裝飾,顯示出原木原來的木紋肌理本色效果,質樸、自然。在這里把它們投射為二種不同的人生態度。后者追求的就是回歸自然、返璞歸真的生活方式。“歸真壺”融材質的自然質感與制作的手工韻味于一體,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表達了順應自然、崇尚自然,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共處而身心愉悅的審美意蘊。
也許當我們看盡世間百態,人生陷于疲憊的時候才會停下匆匆的腳步,而這時,一種回歸生命本源的愿望就會從內心本能地升起。
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的“詩意地棲居”強調了生命的意義和存在的“本真”,對于物質的過分追求會讓人的生活失去“詩意”,從而陷入苦悶。“詩意地棲居”是人生的至高境界,讓我們堅守一份心靈的寧靜,寄情自然、回歸自然,詩意地享受生活,這就是“歸真壺”給我們的人生啟迪。
3 結 語
“歸真壺”的樸實與生俱來,其沒有復雜的造型,也沒有華麗的裝飾,僅將原木方盒化為壺器造型,融材質的自然質感與制作的手工韻味于一體,這種獨特的風骨契合了人們所追求的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人生態度,它能讓人找回寄情自然、回歸自然的生活趣味,找到心靈安慰的一片綠洲,具有獨特的審美意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