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田 彤
2006年前后,一位ID為獨孤求婚的網友在SC論壇(sonicbbs)的軍事架空版上發起了一個討論——“如果我們攜帶大量現代物資穿越到了明末,會怎么活下去并改變歷史?”這個帖子迅速吸引了一大批歷史愛好者參與討論,大家開始扮演一些自己想象中的角色進行推演,并誕生出了一批最早的同人文章。雖然網友們的創作欲十分高漲,但多人創作也帶來了情節的撕裂和無盡的爭端。就在劇情陷于停頓之時,作者吹牛者出面接手,在獨立創作臨高啟明的基礎上夾雜同人作品,并與起點中文網簽約,連載至今,成為我國網絡文學中所罕見的集體創作的群穿小說的代表。①
《臨高啟明》(以下簡稱《臨高》)主要講述五百多個現代人穿越蟲洞回到明朝崇禎年間,以海南臨高縣為初始基地種田攀科技樹②,最后逐漸制霸古代的故事(未完)。它不僅是我國網絡穿越小說中集體創作的代表,更是 “工業黨小說”的代表。“工業黨小說”的概念最早由馬前卒(馬督公)提出,本身就是給臨高貼的一個標簽——據作者吹牛者所說,他最先是在文德嗣(文主席)的《小職員穿越記》中認識到了工業化的能量,于是將這種設定運用到了《臨高》之中;而這種設定又恰好與馬前卒對于工業黨的理念不謀而合,于是才產生了“工業黨”小說這個概念。
“工業黨小說”主要指的是,穿越者回到古代之后,運用現代工業知識和設備在古代發展生產力,借助工業化的偉力來促成自我實現的網絡穿越小說。這類小說的作者和受眾,通常就屬于網絡上的“工業黨”群體。“工業黨”認為,生產力是人類社會發展最主要的因素,人類社會形態發展取決于生產力的發展,一切社會制度的建構應該從屬并且匹配于生產力的發展。③我國網絡上的工業黨主要起源于早期的歷史、軍事愛好者論壇和一些理工科垂直論壇的水區,在新浪微博開通之后與其融合而成。④
作為一部“工業黨小說”,《臨高》與其他明穿小說的區別首先就在于其對工業建設的重視?!杜R高》使用“群穿⑤”“雙穿”⑥設定,讓五百余名穿越者得以攜帶大量現代工業設備回到明朝,專心于基地內部工業建設,除非必要(尋找工業品售賣渠道、礦石資源開發等),基本不插手明朝內陸事務,使得穿越者集團在短時間內就建立起了較完備、能夠自我更新的工業體系。這種對工業的重視不僅表現在建設完備的工業體系上,更表現在對具體工業制造細節的表現上。
以“平爐煉鋼法”為例,同樣的工序,同為明穿小說的《命運的抉擇》(黑色柳丁2005—2007)只用幾百字大略說明,而《臨高啟明》則足足用了萬字來詳述平爐煉鋼法的歷史、發展、改良,尤其是使用細節,簡直可以稱得上是一篇科普文章。
另一方面,孫露則和劉大錘等一些技術精湛的鐵匠研究平爐煉鋼法?!瓕O露根據自己以前在書本上看到圖例和后來在船上與劉大錘多次討論過的結果設計除了一個簡陋的樣品。煉鋼爐主要是平爐,內設一個坩鍋,焦煤在坩鍋外面燒,讓鐵內的雜質自然燃燒,到了一定時間鐵就變成了鋼。但是這需要足夠的溫度,光靠水力鼓風機是不行的。于是孫露又在平爐的旁邊加砌了個豎爐。
(《命運的抉擇》第二章第三節)
因為使用了煤氣,煉鋼過程中就不再需要焦炭,哪怕是不適合煉焦的煤也可以通過煤氣發生器來提供氣體燃料??諝夂蜌怏w燃料混合之后形成的燃燒火焰遍及爐膛的三分之二高度,一直沖到爐料表層的上方。火焰通過的爐膛是用耐熱材料砌成的長方形淺槽,為了防止廢氣中的固體顆粒沉淀在磚格里,廢氣先通過沉渣室進行固體顆粒的沉降,然后再排往煙囪。在這一廢氣排放的過程中,廢氣將一部分熱量傳遞給通過磚格通道進入爐膛的煤氣和空氣。結果使得爐內的火焰溫度上升到了165°C。
由于西門-馬丁平爐煉鋼法能夠在高的溫度下冶煉大量金屬,所以得到了廣泛的運用,成為20世紀的煉鋼工藝的主流。
……(以下略)
(《臨高啟明》第一卷第三十一節)
這種現象,一方面是網絡小說“灌水”的需要,另一方面卻主要在于作者吹牛者本人,或者說以他為代表的這一群體對工業生產細節的熱衷。
自2001年夢回漢唐的從《春秋到戰國》以來,網絡歷史穿越小說蓬勃發展,穿越者回到古代之后,利用古人不甚熟悉的科學知識大力發展工業,是歷史穿越小說中的常見橋段,明穿小說尤甚。一方面,工業化是現代化的核心內容,最能體現一個穿越回古代的現代人的優勢。另一方面,近年來晚明史的研究被置于全球化背景和現代性視角之下,晚明歷史“大變局”說逐漸凸顯:全球化貿易上的結構性順差、西學東漸“放眼看世界”、文人結社⑦和南方士大夫群體的崛起等內部新因素重新被學界挖掘。就外部因素而言,晚明在中國歷史上的轉折意義也為同時期的西方所定義:大航海時代開始于15世紀末,資本主義時代開始于16世紀初,工業革命則開始于18世紀中葉,中國正是從晚明之后才開始落后于西方。這不禁讓人肖想,如果明朝沒有在1644年被后金的鐵蹄踏碎,如果它內部所蘊含的新因素能夠繼續成長,如果中國能夠開啟和西方類似的歷史發展進程提前走上工業化道路,那么中國近代史上的屈辱是否可以避免?
因此,將近現代工業因素運用于穿越小說中,幾乎已經成了網絡歷史穿越小說,尤其是明穿小說中的主人公的共同選擇。
24部明穿小說⑧中所使用的超時代技術/ 產品和頻次(按頻次分類)

17及以上 火炮23水車189至16 蒸汽機14火銃23鋼鐵23玻璃22車床12混凝土12印刷機101至8 水壩8鐵軌7火車6卷煙6肥皂5火柴5 打火機4水力紡紗4鐵船4
說明:
①以24為總頻次,建立三個等距離的頻次等級。
然而在大多數穿越小說中,作者雖然“重視”在古代發展現代工業,但這種重視只停留在概而論之上,并沒有經過詳細的考據?;臼侵鹘钦f要有槍,那就有了槍。即便偶爾對工業生產流程進行描述,合理性也不夠強。用《臨高啟明》作者吹牛者的話說,即“這個套路里面的所有的技術環節,即使以我的閱歷來說,也是覺得不太可能的”。對這類缺少考據的套路穿越小說的大量閱讀讓一批網友逐漸產生了厭倦,他們開始暢想在穿越設定下創造一個合理的、完整的、能夠讓人產生代入感的歷史世界。發布在SC論壇軍事架空版上的帖子“如果我們攜帶大量現代物資穿越到了明末,會怎么活下去并改變歷史?”就是產生于這種背景之下。
與許多人想象中不同,在寫臨高之前,吹牛者其實是一個對技術不甚了解的中文系本科生。《臨高》中有關技術細節的部分,主要來源于兩個部分:吹牛者自己搜集的文獻資料和
②“超時代技術”在此指的是被由穿越者發明或經過穿越者改良的技術。出自專業人士之手的同人。
《臨高》前幾卷的技術細節主要由吹牛者自行搜集資料。作者從從事機械制造的父母那里獲得了許多幫助,但更多卻是來源于各種有關技術史的文獻資料,如《劍橋科學史》,超星圖書館、讀秀等網站的電子文獻。關于臨高面貌的描述,就全是吹牛者從超星圖書館中一套臨高文史資料中搜集。其描寫之符合事實,在吹牛者發表《臨高啟明》之后,甚至有許多臨高本地的書友問他“你是不是臨高人?”
出于專業人士之手的同人創作,也是構成《臨高》技術內容的重要部分。如林默天所寫的有關光學及防治鼠疫的內容,其涉及的程序細節都只可能是有親身經歷的專業人士才有的體驗。而最近“下鄉”部分內容,也是吹牛者在具有基層工作經驗的漢家天子使原同人作品的基礎綜合眾網友在論壇上的討論所寫,其中甚至還用了趙樹理作品中的一些橋段。這部分內容在發表之后,也獲得了許多有基層工作經驗的人的認可。
專業人士的同人作品固然使得《臨高》的內容更加充實,但如何運用這些同人,則考驗作者的智慧。而吹牛者在運用同人中所使用的方法,則類似于“民主集中制”。一方面,讀者們會提議現階段應該使用哪些已收錄同人。另一方面,作者吹牛者會根據當前的寫作進度,實施“訂單式”操作。比如最近的“女仆謀殺案”中涉及驗尸的部分,便是吹牛者在貼吧征求后,一位懂法醫的書友接下“訂單”,為其寫了一份將女仆的死亡結果由自殺改為他殺的法醫鑒定。
但由于書友的文筆、風格、故事完成度各異,除了極少數完整度極高的同人之外,同人作品往往不能直接使用,而是要經過吹牛者的改寫。根據同人質量的不同,改寫相應的也有幾種不同的方式。故事完整度很高如肇慶光復記只需往其中“灌水”;情節跳躍性太大和主線劇情接不上,就必須改造情節以使其與主線相諧;還有部分同人因故事獨創性或專業性被采用,但必須先潤色??扇绻说墓适录炔煌暾?,描寫水平也不高,還不能作為技術說明,便只能擱置了。
《臨高啟明》作者和讀者的互動性,就是在同人的創作和被采用的討論和反饋中建立起來的。
雖然被稱為“工業黨小說”,但穿越回明朝發展工業卻并非《臨高》的專利,而是明穿小說中的常見橋段。但有趣的是,明穿小說中發展工業的方式與同時期的西方有些不同。
西方工業革命最根本的原因是工場手工業已經不能滿足市場的需要,是資本主義市場不斷成熟、海外市場不斷擴張背景下發生的變革。但明穿小說中的明朝,以內需而言是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就算是商品經濟最繁盛的晚明,全國也只在江南地區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就外需而言,明朝自朱元璋時代就為防沿海軍閥余黨與海盜滋擾實施長期海禁,朱棣時期雖然開放了朝貢貿易,但爾后又因為倭患日盛,海禁愈嚴。隆慶年開關,海外貿易固然突破了“海禁——朝貢”體制,也依舊很不徹底⑨。
在這種國內外需求市場都沒有完全打開的情況下,西方“需求驅動工業革命”的模式很難照搬,所選24部明穿代表小說中,除走“文官路線”⑩的《官居一品》是步步為營、穩扎穩打地試圖“重走”西方資本主義發展道路?,其余23部明穿小說基本都沒有完全照搬西方模式,而是不約而同地走出了一條“以發展軍工為先,以發展軍工為重”的洋務運動式道路。一方面,發展軍事工業無論在哪個朝代都有需求、容易獲得支持;另一方面,以網文的商業性質來看,發展軍事工業也是最能制造“爽點”、性價比極高的段落。
種種因素,使得軍工在明穿小說中擁有了極重要的地位,也讓小說中的明朝走上了一條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截然不同的發展道路。許多明穿小說的結尾,阻礙生產力發展的封建王朝連同它的敵人們都倒在了熱兵器時代的軍隊腳下,工業革命的偉力在古人的面前逐漸顯露崢嶸,新帝國的旗幟被遠洋艦隊插進每一片神秘的土地……然而此時剛剛“萌芽”的資本主義還蹣跚在路上。在穿越者的干預下,陳舊的生產關系遠遠跟不上突飛猛進的生產力,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產生了極度的不協調。
對于這一點,小說中一種較普遍的解決方案是讓國家實行二元君主制——作為統治者的穿越者進行自上而下的改革,試圖改造上層建筑,以適應生產力的發展。而除了上述二元君主制之外,對這個問題的另一種解決方案是“不解決”——等待生產關系自行調整以適應新的生產力。由此,持“唯生產力論”的明穿小說逐漸崛起?!拔ㄉa力論”小說認為,只有生產力是最重要的,至于生產關系“姓資還是姓社甚至姓封建”,則無關緊要。
很多書友急迫地說,未來要快快讓國家進入君主立憲制,消滅封建,非如此,穿越沒有意義,等等等等。
……
依老??矗磺羞€是依照生產力,水到渠成為好。所謂封建、資本主義等劃分毫無意義,什么制度也沒任何意義,讓百姓過得好才是最好。
(《明末邊軍一小兵》第319章作者的話)
在巨大的差距面前,不少以文明自許的歐洲學者沮喪不已,轉而對大明產生瘋狂崇拜,他們在報紙上發表文章,表示歐洲與中華文明相比完全是落后的文明,歐洲要想崛起,必須完全系統地學習中華文明,將字母改為漢字、引進文官考試、學習大明禮儀……
(《明血》終章)
只要生產力能發展,并且能先于西方發展,那么不論走的究竟是什么道路,都是正確的道路。而將這種“唯生產力論”做到極致的,正是“工業黨小說”,正是《臨高啟明》。
不像大多數明穿小說只有一名穿越者,因此在初期勢單力薄,運用現代知識的能力有限?!杜R高》的穿越者們卻是非常明確地要在明朝“建立一個新世界”,認為“規?;藴驶侵苿俚姆▽殹9I化的社會,足以擊敗任何一個古代社會?!?于是“召集大批掌握現代技術、管理方法的穿越者,攜帶現代工業設備和技術,一起穿越到那個時空,建立一個基地,完成基本的工業化,形成一套完備的工業體系,以此為出發點制霸全球?!?
在其他穿越小說的主角忙于剽竊名家詩詞結交權貴以晉身、在皇權照耀下的土地上悄然播下資本和民主的種子時,《臨高啟明》的穿越者們卻是擼起袖子在海南島西北角上的臨高縣城開荒:修水壩,建房,鋪路,煉鋼……吃著“大鍋海鮮飯”五百余名來自新中國的工程師、建筑師、程序員、機械工人等在明朝最后的余暉下造起了自己的樂土。短短幾年之內,大廈平地起,無數工廠次第冒出,濃濃的黑煙從矗立在黃土之上的一排排煙囪中緩緩升起,工業文明終于在大明的偏僻處站穩了腳跟。等明朝的統治者終于反應過來時,他們面臨的已是一個建立在近現代工業基礎上并以此武裝全身的超時代政權。帝國的驕傲也終究在半自動機槍和火箭彈的狂轟亂炸之下破碎一地。
這種對工業、對生產力力量的無限推崇,其實體現的是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擱置政治論爭,將發展重心放到經濟上的影響。
《臨高》的核心群體主要于SC論壇的軍事架空版上聚集,按作者吹牛者的認識,他們中的大部分是“本身有一定的技術,理工科出身,對政治問題不是太感興趣,不太喜歡去討論左或右、民主或獨裁,對實用技術非常感興趣,可以說是信奉‘工程師治國’的這一類套路……大多數都是腳踏實地肯干的人”。?這批人長于改革開放之后,經歷了中國的經濟騰飛,對后三十年的體會更加深刻,受鄧時代的務實作風與“黑貓白貓論”影響很大——甚至有些過火:過于推崇生產力發展,導致“將價值判斷捆綁在以技術為中心的一套評價體系下,顯得好像工業發展和技術進步本身就是目的,人不過是仆從和可以犧牲的成本”,以致被人譏為“只要能捉老鼠,連貓也可以不要”。?
另一方面,受所學專業影響,這些“理工男”對我國工業狀況越是熟悉、了解,就越能體會工業的重要性和國內外在此方面的差距。《明》的作者酒徒就說,他“是學工科的,干了近十年工程,自己的體會是,在機械和基礎工業方面,我們現在和西方的差距依然非常遙遠,遠到讓人沮喪的地步”?。也是因此,他才會想要寫《明》,想要將現代工業帶回到還沒有落后于西方的明朝。
在網絡歷史穿越小說中(尤其是早期),擁有類似背景的讀作者很多,但《臨高》因其獨特的大規模穿越設定和集體創作模式將大批這樣的網友牢牢地凝聚在了身邊,也將這個群體的共同特點展現得可謂淋漓盡致。
《臨高》與其他穿越小說還很不相同的一點,便是穿越者集團(五百廢)在穿越古代之后,在生活質量方面事無巨細的“高要求”——剛剛登陸臨高、連臨時住房都還沒搭建好,就開始忙著在荒地里建造公共廁所,甚至還像模像樣地搞了個公廁建成剪彩儀式;才在臨高站穩腳跟,基地建設剛起步,就開始在集市里設“城管”,抓小偷、抓流浪漢,維護東門市秩序;而對于即將被納入臨高的“土著”,首先想的也不是如何統治,而是把他們弄到衛生所里消一遍毒,以免讓古代的病菌傳染自己。如此種種,讓臨高集團的“穿越者”性質無比顯著——不像大多穿越小說中的主角在穿越之后很快就能獲得新的身份、融入古代,《臨高啟明》的穿越者們自始至終都是一群沒有融入古代的現代人。而這群現代人更將構成現代社會包括工業產品、公共衛生、社會治安甚至生活方式等各種要素搬到了古代——他們向往的并不是古代的生活,而是要借助于自己回到古代的優勢重新塑造一個“類現代”社會。而在他們所創造的這個“理想國”中,則可以反觀這個群體對現實社會的訴求。
《臨高啟明》中,穿越者的核心訴求有三個:人身安全,話語權,社會秩序。
“女仆革命”里,以執委會所承諾給元老們的女仆遲遲沒有發放為導火索,自登陸以來元老內部利益分配不公的矛盾終于爆發,部分元老組織起來準備去執委會跟前游行示威。在得知時任東門市派出所所長兼百仞城外圍警備司令的獨孤求婚竟試圖帶領土著?部下鎮壓、威脅到自己的生命之后,元老們無論參與游行與否反應都非常激烈,事后幾乎是一致決定嚴懲獨孤求婚。而為了盡可能地絕對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元老們還在之后出臺了法律,規定元老的生命至高無上。由于《臨高啟明》的穿越者角色都為真人認領,因此這些網友對故事的代入感極其強烈,穿越者集團對“被土著威脅到生命安全”(未遂)這件事所感到的強烈的憤慨與恐懼,其實也代表了他們背后的真人群體對人身安全的擔憂與追求。
同時,“女仆革命”情節從發起到具體的言論、行為都出自網友們在論壇里的討論,并非吹牛者個人原創。因此,文中元老通過游行示威向執委會表達訴求,使執委會換屆,并在征求了眾元老的意見之后出臺了女仆分配方案,整個過程中所表現出的“政治協商”所體現的,也未嘗不是這個精英群體在表達爭取話語權,欲與上層進行良性溝通的愿望。
與大多穿越小說不同,《臨高》穿越眾極為重視社會秩序。無論是在東門市安排城管,還是為警察設計統一的制服,抑或是讓外來“土著”驚嘆的規制相同的一排排平房,都顯示著穿越眾對秩序非同一般的熱衷。事實上,這種對秩序的要求不止體現在社會治理上,也體現在《臨高啟明》整個世界建構上——相比其他穿越小說中執“金手指”一邊香玉滿懷小弟來投一邊以火箭般速度封侯拜相的穿越者,《臨高》穿越眾登陸后可謂進度緩慢——且不談王霸之業,穿越幾年了都還沒能解決生理問題,為要個女仆還得組織起來搞游行,以至于被戲稱為“五百廢”。這里的“金手指”,指的是看起來不太合理、由文本強行設置的為主角加buff?的手段。正是有了這些buff的保駕護航,一個現實社會中的“屌絲”穿越之后才能在古代混得風生水起、稱王稱霸。
《臨高》的穿越眾之所以看起來沒怎么開“金手指”,一方面是因為初設定所帶來的“金手指”效應足夠大,另一方面卻是因為穿越眾自身的知識儲備與專業素養。以制造槍炮為例,若穿越者是一名外行“屌絲”,那么他制造出槍炮的過程中必然會伴隨著無數個“巧合”,而這些“巧合”的誕生就正是“金手指”的作用。但如果主角在穿越前就是一名機械廠熟練工,那么制造槍炮對他來說就是一件比較“合理”的事,并不算開“金手指”。因此,讓《臨高》世界顯得合理的技術細節,填補的其實是“金手指”的位置;換句話說,《臨高》所展現的五百穿越眾本身具有的知識儲備和技術素養,才是其所建構世界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合理、合邏輯運轉的基礎。而《臨高》穿越眾所要求、建構的秩序,也就是能夠讓他們充分運用自己的專業素養來達成自我實現目標的秩序,是滿足“工業黨”精英上升需求的秩序。在這種世界秩序中,一般穿越小說中的“屌絲逆襲”是無法存在的——在一個以知識、技術為等級標準的秩序世界里,本就沉于下寮的“屌絲”無法“逆襲”,能夠“順襲”的只有掌握知識的精英。
人身安全、話語權、社會秩序,《臨高》穿越眾在小說中最重視的幾點,或許也代表了其背后真人群體在現實社會中最核心的訴求。如果說“屌絲逆襲”式小說表達的是在階層逐漸固化的大背景下底層個體上升無門的苦悶并因此轉而在虛擬世界中獲得地位上升的成就感,那么《臨高啟明》背后的“工業黨”群體所尋求的則是符合其“精英”身份的待遇,是試圖在小說中獲得國家曾經承諾但已遭現實社會懷疑的“知識改變命運”的代償。而他們在《臨高》中所重建的政權,也正是這種秩序的代言——一個威權主義的精英政府。
隨著網絡文學的發展和細分,雖然小說的主要類型逐漸固化,但大類型之下的小類型則是日新月異,每一種類型的核心讀者可能代表著擁有某種共同特質、或是某種共同訴求的群體?!杜R高啟明》便是這類網絡小說的典型代表。它所表現出的遠異于一般網絡歷史穿越小說的“技術種田流”“工程師治國”等特點,其實代表著他背后核心讀作者在普通網文讀者中較特殊的身份與訴求:“工業黨”標簽的背后,是一群長于改革開放之后,深受后三十年“擱置政治爭議、以經濟發展為重心”的實用主義影響的知識分子。而這群知識分子在《臨高》小說中所建立的,也正是他們在現實社會中所追求的——一個能夠保障其人身安全、在其中擁有一定話語權、能通過自己所具有的知識穩步上升的秩序社會。
注釋:
①參考知乎“《臨高啟明》一書背后有哪些故事”中馬前卒和安迪斯晨風的回答。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9673213
②即不忙于爭霸,先發展經濟、提升工業技術水準,“高筑墻,廣積糧”。參考吉云飛 李強 高寒凝:《“網絡部落詞典”專欄:網絡文學》(《天涯》2016年第6期)“種田”詞條。
③參見吹牛者在北大的訪談,整理稿《〈臨高啟明〉與互聯網時代的寫作——吹牛者在北大的講座與訪談》,見本期。
④參考自知乎“究竟什么是工業黨?有自認為是工業黨權威人士的定義嗎?”問題中Belleve的回答。
⑤即多人穿越。
⑥雙向穿越,即既可以從現代穿越回古代,也可以從古代穿越回現代。不過雙向穿越通常有次數限制,達到一定次數就不能再穿越。穿越者通常會選擇在最后一次穿越時回到古代。
⑦樊樹志:《文明的彷徨——晚明歷史大變局》,《解放日報》2004年6月28日。
⑧所選文本為截至2017年5月13日00:00,內容為主角穿越回明朝(排除架空設定),載于以起點中文網為中心,強調商業排行榜保證知名度與影響力的類型商業小說網站的小說。以完本小說為主,也有少數有較大影響力的未完結小說。
⑨參考田培棟《明代后期海外貿易研究——兼論倭寇性質》,《北京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85年第3期。
⑩即主角以仕途的升遷為升級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