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王珂 本報記者 劉揚
美國詹姆斯頓基金會網站近日發布的最新一期《中國簡報》中的一篇文章稱,中國正在發展具備核打擊能力的轟炸機,這將提高中國空軍的戰略地位,并為中國提供可靠的“三位一體”核投擲力量。中國軍事專家認為,先進戰略轟炸機具備“核常兼備”能力是美俄戰略轟炸機的普遍特征。之前中國空軍重點發展的是常規打擊能力,缺乏有效、可靠的核打擊能力,如今發展核能力實際上是在為戰略空軍補必修課。
美智庫炒中國“核轟炸機”
這篇文章指出,據美國國防部最近向國會提交的2017《中國軍力報告》,中國空軍正在開發“能執行核任務的戰略轟炸機”。事實上,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發現其長期以來對中國戰略威懾能力的貢獻被解放軍火箭軍所掩蓋,而且最近解放軍海軍這一能力也超出空軍,于是解放軍空軍計劃發展屬于自己的現代核威懾和打擊能力?!爸袊哲姾宿Z炸機能力”將首次為中國提供由陸上、海上和空中組成的可信賴的“三位一體”核投擲系統。
文章稱,中國空軍司令馬曉天在2016年秋天公開宣布中國正在發展下一代遠程轟炸機。馬曉天沒有透露與新型戰略轟炸機有關的任何細節,但隨后的中國評論將它稱為轟-20。該文章稱,根據2017年5月的全球威脅評估,國防情報局局長向美國參議院武裝委員會提出,中國不僅謀求裝備飛機的空射巡航導彈,而且還謀求兩種空中發射彈道導彈,其中一種可能包括一個核有效載荷。
一位中國軍事專家向《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核常兼備”是大國先進戰略轟炸機的普遍特征。如果中國空軍計劃發展空基核力量,那么使在研的新一代轟炸機具備核能力是一個比較理想的途徑。從技術角度講,使新型轟炸機,甚至現役的轟-6系列轟炸機具備核能力并不復雜。實際上,更關鍵的是核武器本身的研制,即便飛機平臺本身的突防能力和射程不夠強,核武器本身的射程和突防能力就可以彌補。
中國空軍沒有核打擊能力?
這份報告認為,在具備核能力的轟炸機服役前,中國空軍實際上不具備核打擊能力。報告稱,一些觀察家認為,中國空軍的轟炸機部隊至少具有一定的投擲核武器能力。然而,根據2017年版《中國軍力報告》,中國空軍“目前還沒有核能力”。報告稱,正如在早期核試驗項目中驗證的那樣,中國空軍很明顯具有空投核武器的能力,但其核轟炸機力量似乎在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萎縮。一個可能的原因是中國戰略家當時認為,中國空軍陳舊的轟炸機將無法突破敵方防空力量,從而在核威懾方面幾乎沒有任何價值。因此,隨著中國陸基戰略導彈能力的增加和技術進步,解放軍火箭軍就取代中國空軍成為中國核威懾的基石。
中國專家表示,中國空軍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都是以國土防空為主的力量,對地打擊能力比較有限,轟-5、轟-6轟炸機突防能力差也是不爭的事實。新世紀之后,雖然確立了“空天一體,攻防兼備”的戰略思想,但在“攻”的方面首先解決的也是常規打擊能力,這是當時中國空軍面臨的現實威脅和任務決定的。中國空軍主要關注周邊,目標是打贏一場信息化條件下的局部戰爭。殲轟-7、轟-6K以及運干八等進攻型裝備體系就是這一思想的產物。
該專家表示,理論上講,殲轟-7、轟-6K通過改裝、改進,并配套研制相關核武器,是可以攜帶核航彈或帶有核戰斗部巡航導彈,進而使中國空軍具備核能力的。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對空軍并沒有提出這樣的戰略要求。隨著提出建設戰略空軍,甚至是世界一流戰略空軍的思想,才對具備核能力轟炸機提出了需求。
為戰略空軍“補課”
《中國簡報》的文章認為,中國空軍的“核角色”也有可能加強其在解放軍內部的地位,有助于實現其“戰略空軍”的目標,這個概念要求它在保護中國國家安全利益方面發揮決定性作用,與中國作為一個大國的地位相符。這個愿望顯然要求中國空軍加強戰略威懾和打擊能力,并提高執行其他戰爭和非戰爭軍事行動的能力。
報道稱,從組織角度看,核能力有助于加強中國空軍作為“戰略空軍”的聲譽。從軍種利益角度看,解放軍火箭軍作為中國“戰略威懾力量核心”的地位,以及解放軍海軍對核威懾使命的貢獻日益突出,如果中國空軍在這一領域無法發揮作用,可能會失去應有的地位。從這個意義上說,增加核能力可能有機會使中國空軍提高自身聲望,同時加強對更廣泛戰略威懾任務的貢獻。另外,中國空軍可能希望依靠自身能力打擊某些敵對目標,而不是完全依靠其他軍種的支援。
中國專家認為,空中核力量的優勢之一在于運用的靈活性,攜帶核彈頭的彈道導彈的問題在于,一旦發射就很難撤銷,而轟炸機在奔赴目標的過程中還能夠取消任務。如果是隱身轟炸機執行任務則更為隱蔽。戰時,空中巡邏轟炸機的生存力也更強。不過專家表示,中國空軍如果發展空基核力量,也主要是一支威懾力量,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原則沒有改變?!?/p>
環球時報2017-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