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崔明軒
兩岸關系持續低迷,臺北市長柯文哲在剛結束的“雙城論壇”中提出“兩岸一家親”“命運共同體”等論述,重拾島內民眾對兩岸解凍的期待,成果立即體現在民調上。旺旺中時9日公布的“政治人物聲望調查”顯示,他的支持率甚至高過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與國民黨準主席吳敦義之和。
旺旺中時委托艾普羅進行的最新民調顯示,在蔡英文、吳敦義和柯文哲3人對比的情況下,對蔡英文表現最滿意的受訪者有15.3%,吳敦義為14.1%,柯文哲達37%。也就是說,滿意他的民眾是蔡英文或吳敦義兩倍以上,但也有19.4%的受訪者對以上3人都不滿意。艾普羅分析認為,這部分受訪者幾乎就是對政治失望的選民。在不滿意部分,對蔡英文最不滿意的有38.1%,排名第一;吳敦義以32.9%列在第二,柯文哲僅4.8%,對這3人都不滿意的有5%。
從年齡層看,越年輕的民眾對柯文哲的表現越滿意。調查顯示,20歲至29歲的年輕族群以及30歲至39歲的青壯族群對柯文哲最滿意的分別有60.9%和54.9%,之后隨年齡下滑。蔡英文的情況正好相反,年齡越小對她的支持度越低,其中60歲以上受訪者對蔡英文最滿意的有25.1%,但20歲至29歲的年輕族群以及30歲至39歲的青壯族群,這一比例都只剩下個位數,其中年輕族群最滿意蔡英文的只有7.7%,比吳敦義的9.9%還低。分析認為,經過一年的執政,昔日最挺蔡英文的年輕人已經對她的表現極其失望。
從學歷來看,教育程度越高的受訪者,對柯文哲的滿意度越高,國中和初中以下的受訪者則比較支持蔡英文。從政黨看,蔡英文和吳敦義還是分別受到泛綠和泛藍族群的青睞,至于柯文哲,泛綠受訪者對他表現最滿意的比例略高于泛藍。從地區看,柯文哲在全臺各地的支持率相當平均,基本都在三成以上,一些地區高達43%;蔡英文只有在南部可達19%,吳敦義在南部的支持率為15.9%,略高于北部。
對于柯文哲的人氣升高,國民黨臺北市議員王鴻薇認為,民進黨執政不力引爆民怨,同時國民黨也被認為監督力道不夠,因此蔡、吳的滿意度不會太高;反觀柯文哲為無黨籍,加上近期在兩岸論述等問題上明顯與民進黨切割,滿意度自然提升。民進黨議員何志偉說,柯的施政滿意度在“六都”仍排后面,出了臺北卻深受各地民眾喜愛,主要是因為他有趣,一般民眾不至于對他太反感。柯文哲本人10日回應稱,“看看就好”,民調低的時候不用太難過,高的時候不用太高興,總之對的事情要做,錯的事情不要做。
《中國時報》10日稱,柯文哲就任臺北市長后爭議不斷,像取消行之有年的“重陽敬老金”引起不少基層支持者反彈;另外,因為施政理念不合,市政府有超過10名首長辭職,導致柯的民調一路下探,去年首度出現不滿意度高于滿意度的情況,為連任之路蒙上陰影。除了民進黨喊話自己推出人選、不再與柯文哲合作外,國民黨也不斷用民調測試,希望派出最佳候選人。如今柯文哲觸底反彈的最大關鍵,莫過于7月初的臺北和上海“雙城論壇”。盡管藍綠對此行各有褒貶,但柯文哲順利完成兩岸交流實屬不易,“不僅獲得陸方認同,也保持臺陸對等尊嚴,他以務實的態度,在兩岸統、獨之間,走出一條中道”。文章說,柯文哲曾說“一個中國不是問題”,重要的是一個中國的內容,“這番說法,也成為近年在臺灣一片綠油油的政治版圖中,臺北市成為陸方‘雖不滿意、但可接受的往來對象”。反觀蔡英文,追討黨產、年金改革惹怒藍營及軍公教,“一例一休”又讓綠營選民失去耐心,“外交處境則只能用‘慘字形容”。再說吳敦義,在兩岸議題上守著馬英九時期的“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當蔡當局采取一連串阻撓兩岸人民往來的措施時,卻未見吳有撥亂反正的發言,“就兩岸關系的表現與見識,他不如柯文哲”。
《旺報》10日稱,在臺灣固有的藍綠結構中,柯文哲走出一條自己的路,民眾也愿意支持這股“中道力量”。他的“命運共同體”等表態,明顯超越了吳敦義。還有媒體總結說,被視為偏綠色彩的柯文哲,在低迷的兩岸關系中掌握制空權,成功讓民調止跌回升,為連任之路大大加分,“一切種種,足證兩岸關系改善才能符合民眾的期待”。▲
環球時報2017-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