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豆媽
延遲滿足能力強的孩子,將來更容易成功。
跆拳道作為興趣班,在我身邊也是日益風靡。沒想到被鄰居拽著去上、無意之間發現的跆拳道課,竟然收獲了比早教班更實實在在、看得見的驚喜,尤其適合那些規矩不完善、意志不堅定、被慣壞了的孩子。
第一次上跆拳道課我們就小小地吃了一驚。
有一個家長帶著孩子遲到了10分鐘,跆拳道的助教老師委婉地對她說:“抱歉,您不可以進了,課程可以下次再補。但是必須讓孩子知道遲到的后果,并且嚴格遵守它。嚴地地對待人生的每一件事,無論多小,這是跆拳道精神?!?/p>
遲到的媽媽扁扁嘴,明顯非常不悅。但在一邊的我不得不為他們的專業所折服。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又讓我意想不到。第二節小課時,老師要求孩子們站成一橫排,不能亂動。有的孩子管不住自己,身體亂扭,老師嚴肅地說:“ 站不住的同學,繼續站10秒。1、2、3、4……10?!?/p>
對于那些總也站不住、不能集中注意力的孩子,這是短時間內很好的強化訓練專注力的辦法。毛豆現在還不到4歲,在里面是最小的學員,竟然一動不動地堅持下來了。
這讓我想起,在幼兒園中見到的一個普遍現象:在幼兒園越經常遲到的小孩,注意力越短。別的孩子還在屏氣凝息地畫畫,他們就開始在教室里亂跑。而那些從不遲到、守時上幼兒園的孩子,可以專注十幾分鐘甚至更久。
由此可見,專注力的好壞其實是和規矩有關的。越有規矩的孩子,注意力時間也越長,做起事情來也專注認真。沒有規矩的孩子,總想找借口破壞規矩,注意力一會兒就渙散,精力也很難集中。
而很多專注力不好的孩子,其實就是兩個字“短練”。恰好,跆拳道就是在短時間內強化的集訓辦法,對于平時惰性強、規則意識差的孩子有立竿見影的改善。
做了一陣規則意識練習以后,接下來的項目是大運動強化練習。
跆拳道的各種踢腿、手臂的上格、下截、拉伸等動作,可以使孩子的肌肉和力量得到增強,肌腱、韌帶、肌肉的彈性得以提高,從而增強幼兒的體力和柔韌性。
因為我在早教中心工作過,一下子就能分辨出:這些基礎練習和早教中心大同小異,都是鍛煉孩子大運動和靈活性的,但是要求比早教中心高一截。比如,跨欄練習,次第越來越高。如果孩子覺得有難度,老師可以幫抬下腿;還有抬腿練習,老師要求手要碰到膝蓋。相反,早教中心都是老師哄著做的,孩子們也比跆拳道班的更為懶散。
40年前,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米切爾做了一個考驗兒童耐心和意志力的“棉花糖實驗”,十幾年后,研究者發現那些通過考驗的孩子成年后更加成功。多年來,心理學家一直認為智力是預測人生成敗的最重要因素。但米切爾認為智力其實受制于自我控制力,“我們無法控制這個世界,但我們可以控制自己如何去看待這個世界。 ”也就是說,延遲滿足能力強的孩子,將來更容易成功。
用一句大白話形容“延遲滿足”,那就是“忍”!
我做幼兒園老師的時候也挺有體會:現在越來越多的孩子不能“忍”了。
想吃的,立刻就要吃到嘴;
想玩的,立刻就要玩到,不然就哭給你看;
想要的,一秒都不能耽擱。
在跆拳道課程里,特別重視“忍耐”這個素質。老師在訓練孩子們的肌肉耐力時,要求把“胳膊撐上”這個姿勢保持10秒鐘,毛豆畢竟年紀還小,哇地一聲哭出來了。我擔心他會受不了,試圖上前安撫,但老師示意阻止了我,讓他繼續練習。果然孩子吃苦的能力比我們想象的要強,下一回合毛豆也能咬牙堅持下來了。
對像毛豆這么大的孩子來說,跆拳道的教育真是太苦了:必須進行體能練習、必須按照規矩站直、不能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不能因為累就不練、必須時刻保持嚴肅認真…… 正因為如此,我才覺得跆拳道對現今的孩子們來說很有必要。
我們太過于重視“快樂的教育”,卻忘記了所有的收獲都必須經過艱苦的付出。我們太重視孩子的“愛與自由”,卻疏于培養他們的自律、敬業和嚴肅認真。我們太重視孩子的“放飛自我”,卻忘記孩子也是集體的一員,需要服從集體的規則。我們太心疼孩子的一點點不適感,因此讓孩子心安理得的停留在他們舊有的“舒適圈”,無所成就。
從這個角度上說,跆拳道其實治的是一種“懶病”吧!
關于孩子幾歲適合學跆拳道?我咨詢了幾位跆拳道教練,答案是:4歲后。
因為3歲的小孩注意力還不夠集中,接受、吸收能力比較差。4歲以后的小孩內心更加成熟,不會隨意哭鬧,能適應得更好。毛豆還有不到2個月就4歲了,這次感覺對他還是稍稍有難度的,他也一度想哭鼻子。這個年齡段也不適合練過于激烈的姿勢,其實更多的是一些關于體能和規則的基本練習。
上完課以后,孩子的體能提高了,規矩意識和忍耐力都有所改善,這個是實實在在看得見的。僅僅這一點點,我就覺得值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