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廣林
基于學科特點下的高校青年教師發展評價體系研究
陳廣林
本文通過對我國當前音樂學科青年教師的現狀調查,分析了目前高校音樂學科青年教師發展評價體系過程中所存在的一些問題,結合當下音樂學科青年教師發展評價體系的實際情況,綜合考慮音樂學科的特點和特征,從評價體系的理念、原則、功能、構建等幾個方面進行闡述,提出了高校音樂學科青年教師發展評價體系的研究思路,為進一步提高我國音樂教師科研能力提供幫助。
音樂學科 青年教師 評價體系 高校
隨著國家教育部《音樂課程標準》(實驗稿)的頒布與實施,我國高校音樂教育進入新的發展階段。音樂學科的青年教師已經我國高校音樂教師隊伍中的重要力量,廣大青年教師的培養關系著我國高校教育的質量。新一輪基礎音樂教育課程改革提出了要建立促進師生和課程不斷發展的課程評價體系(發展性課程評價體系)。課程評價在課程改革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對課程改革起著導向以及監控的功能,可以說課程評價決定著課程改革的成功與否。高校青年教師發展評價體系應當滿足高校音樂教育課程評價改革的需要,同時還要能夠體現課程評價的發展趨勢。我國高校音樂學科課程的評價是根據一定的課程標準及目標來判斷課程在改進教學方面價值的活動。
根據調查顯示,目前我國高校教師隊伍趨向于年輕化。本文以廣東省的三所高校為例,通過調查數據發現,35歲以下的教師在所有在崗教師人數中所占比例達45.25%(見表1)。

表1廣東省三所高校青年教師人數所占在崗教師總人數比例
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社會對藝術綜合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我國高校藝術專業的擴招,造成藝術師資隊伍人才短缺的現象。目前我國高校音樂學科青年教師已經成為教學的主要力量。根據我們調查數據顯示,三十五歲以下的青年教師所開設的科目比例達到38.22%(見表2)。

表2廣東省三所高校青年教師教學工作表
高校音樂教育具有專業性、實踐性、獨立性和創造性的特點,教師的教學能力將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因此我國高校音樂學科的青年教師課堂教學能力急需提高。
教育理念是對教育實踐的理性構建,立足于實踐而又經過了人們思想的加工,是一種理性認識。通常來講,具有前瞻性的教育理念會成為教育行動的思想先導。
1.以學生全面發展為本的理念
發展性評價要面向學生,尊重每位學生在學習音樂過程中的個體差異,學生的全面發展是課程開發的前提。課程評價的技術手段應當是有利于學生全面素質的提升,在評價過程中,應當由過去的偏重知識的評價向著注重全面素質評價轉變。
2.促使課程不斷提高和改進的理念
評價是教學過程不可缺少的環節,滲透到教學活動的整個過程當中。評價不應當只是作為判斷課程優劣的存在,更應該重視過程評價。評價不是課程的終點,而是一個循環的過程。
3.面向多元化的理念
發展評價體系的理念強調評價標準、評價主體和評價方法的多元化。多元的評價主體可以進行平等的對話磋商,通過對話決定最終評價。開放的評價方法可以吸納各方的觀點,評價者以開放的心態在評價過程中同評價主體或者被評價者進行信息、意見以及觀點的交換溝通,讓評價活動不斷完善。
通過調查研究發現,音樂學科青年教師構建發展性評價體系應當結合音樂學科的特點,遵循音樂學科的教學規律。
1.過程性原則
關注結果的評價是面向過去的評價,關注過程的評價是面向未來的評價。教育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每一位被評價的對象都是擁有自主思維能力的人,是具有能動作用的對象,應當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
2.平等性原則
評價應當是在體現音樂學科特點的基礎上,符合音樂學科教學的規律,并以此為依據體現音樂課程的價值以及性質,充分尊重學生個體的發展差異。在差異中尋找適合個人發展的教學方法,力求促進每一位被評價者在各方面的平等。
3.實踐性原則
音樂學科不同于其他學科,其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在實踐過程可以體現每位被評價者的水平,可以對其進行多方面內容的測試,而且測試結果相對更加準確。通過實踐可以有效而又科學的對他們進行評價,因此音樂學科課程評價應注重實踐性。
4.綜合性原則
評價應當是多方面綜合性的評價,既要對學生進行音樂學習的評價,也要包括教師的教學方面,應當對所有參與音樂課程的主體在每個領域進行全面的評價。對學生進行評價時應當重視學生全面素質能力,不可從單方面進行評價。音樂教育的目標是培養整體素質全方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所以評價應當從整體出發,不可只看片面性,除了單方面的專業能力之外,交往能力、教育教學能力以及語言組織能力都應在評價標準里面。
1.積極導向作用
音樂教學過程中進行課程評價的目的是引導教學工作向著對的方向發展,進行課程評價的意義在于其具有的積極導向作用。完整的音樂教學課程包括學生的學習過程,音樂老師的教學工作以及課程管理者工作者的參與。最終的課程的定制是通過接收每一位參與者反饋的信息來進行調整和制定相應的策略。在進行評價的過程中,產生的思想會貫穿到課程改革的每一個環節。
2.調節、反饋作用
評價可以根據各環節人員的反饋發現每個課程中需要解決的問題,根據各方意見進行調整。評價主體根據接收到的信息進行相應的修正,從而更加有效的提高教學效率。評價可以準確的獲取音樂教育教學中需要解決的問題的相關信息,通過對這些問題的診斷,可以使用有效的手段對問題加以解決。發展評價體系應當主張評價者要把評價結果以有效的方式傳達給被評者,不可把結果一直留存在評價者一方。
3.激勵、教育的作用
對被評價者進行評價,其目的是培養他們的全方面發展,不是為了讓其知道自己在群體中所處的位置。評價應當是教學和課程的組成部分,是一種讓老師和學生都能獲得發展的教育手段。進行評價是給了被評價者更多展示自己各方面能力的一些機會,在評價中正確認識自己,在自我教育中獲得長足的進步。通過評價進行自我教育、自我評定和自我反思,讓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都能夠有所提升,激發自身的潛力,建立自信。
4.記錄成長作用
發展的課程評價體系不是傳統單一的評價內容,倡導靈活多樣的評價方式和多元化的評價內容,尤其重視質性評價方法。質性評價主張定量和定性結合,利用多種方法,將有利于準確、清晰地描述被評者的發展狀態。注重的是評價的日常化,音樂教師把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的各種進步記錄下來,可以有效的加強師生彼此之間的溝通了解,從而形成公正、客觀、具有激勵作用的評價。
構建評價體系要綜合考慮評價的對象,應當結合音樂學科的青年教師的特點,針對性的構建評價體系。因此,評價體系的構建要能夠促進學生綜合能力提升,促進教師不斷發展。
1.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標準,評價內容既要包括音樂學科的學習目標,還要包括一般性發展目標。關注學生專業成績的同時,還要開發學生多方面的音樂潛能。把傳統教學模式中的只關注學習結果,轉向發展性評價體系的關注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同時,評價應當承認學生之間存在個體差異,根據不同的個性特征制定相應的評價標準和方法。改變學生被動接受評價的習慣,鼓勵學生參與到評價過程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進行評價是允許學生針對評價者對自己做出的評價結果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
2.促進教師不斷發展
摒棄傳統評價方法中把學生成績作為評價教師工作唯一標準的方式,構建可以促進教師不斷發展的評價體系。除了教學結果以外,在教學方法、教學態度、業務素質以及教學思想等多方面進行綜合評價。可以結合“反思”和“自評”的方式來達到提高教師教學水平的目的,鼓勵教師通過自評發現自身的不足,通過反思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通過不斷的實踐總結經驗、改進方式并不斷提高。
我國高校音樂學科青年教師作為高校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教學能力的提高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既受教育政策和學校對教師的評價制度的影響,也受社會報償和文化氛圍的制約。要提高高校音樂教學質量,在青年教師的培養方面必須足夠重視。音樂學科青少年教師要改變傳統教師評價方式中注重結果的評價方式,應當注重評價對教師發展的促進作用,重視教師整體素質的提高。
[1]高斯萌,王永航.論發展性教師評價與高校青年教師發展[J].教育教學論壇,2016(45):29-30.
[2]趙秀芝.音樂教育發展性課程評價體系探究[J].中國音樂教育,2003(11):32-34.
[3]李琪.發展性評價體系在音樂教學中的應用與思考[J].黃河之聲,2015(2):65-65.
[4]王浩.地方高校音樂類青年教師科研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當代音樂,2016(24):26-27.
本文是廣東石油化工學院青年教師發展研究項目“基于學科特點下的高校青年教師發展評價體系研究——以‘音樂學科的青年教師發展評價體系研究’為例”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730910。
(作者單位:廣東石油化工學院藝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