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翟曉貴
姜楓的藝術格調
文_翟曉貴
姜 楓Jiang Feng

陜西咸陽人。1986年考入西安美術學院國畫系山水專業,師從山水畫家徐義生、趙步唐先生,1990年畢業并獲學士學位。現為咸陽畫院專職畫家,主攻山水。
讀姜楓的畫,畫面空靈,筆墨高妙,畫中之虛白處的營造為易象靜境。這是恬淡的修養。由色彩的絢爛歸于墨色的平淡,形神兼備,氣韻生動,是一種精神的升華。
作為一個表現形式與內容非常完備的畫種,中國山水畫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隨著當今高科技時代的到來,快節奏的時代生活與山水畫的細細品味欣賞習慣似乎不可調和。對于時代性潮流的干擾,姜楓能堅持畫學畫理和審美思考是實為不易的。
不同時代、不同流派、不同面貌的大師們的道路歷歷在目。翻開山水畫的發展史,范寬,北宋畫家,“始學李成,即悟。乃曰:前人之法,未嘗不近取諸物,吾與其師于人者,未若師諸物也,吾與其師于物者,未若師諸心。于是,舍其舊習,卜居于終南太華巖隈林麓之間,而覽其云煙慘淡,風月陰霽難狀之景,默于神遇,一寄于筆端之間”(宋《宣和畫譜》第十一卷)。自創一體的范寬無外乎入門路子端正,學法精深,化法得益于終日觀察體悟自然,物與心合,成為一代大師。黃公望,元代畫家,遠法董、巨,近觀趙孟,為了化“法”,常于“皮袋中置描筆在內,或于好景處見樹有怪異便當模寫之,分外有發生之意”(元《圖繪寶鑒》)。看來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等驚世之作就是在心想手追,明透了畫理、物理、情理的情況下產生的。
姜楓在“寫”的心態下運用勾、皴、擦、染、點等筆法向我們傳達出生命信息,大氣的內心浩然之氣躍然紙上。中國山水畫在不同時代運用相同的山水畫“理法”表達著不同生命情趣感受時,各寫其心,因此姜楓畫面的內心格調就會不追自來。
今天的世界,斗轉星移、物變事遷的物質,舍本求末,尋新于外部,用技法的變化速度去適應社會發展的變化速度,其虛靜是不易的。畫畫不是為了比賽而爭高低,更不是為流芳百世而傾于目的。畫畫只是為了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用文心去感知這個世界,用畫心去表達我們的感覺,內涵必將從“心”中自然淌出,個性風格也可能會隨之而來。即使不用作品去表達,自己本身也是一幅高格調的畫。2015年冬于西鎮草堂
約稿、責編:金前文、史春霖

姜楓 初雪68cm×68cm2016

姜楓 隔岸又來采花人34cm×138cm2016

姜楓 南山與秋色68cm×136cm2014

姜楓 秋到北塬180cm×48cm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