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偉
河南西平縣人民醫院神經外科 西平 463900
顱腦外傷去骨瓣減壓術后早期顱骨修補術效果分析
周偉
河南西平縣人民醫院神經外科 西平 463900
目的 觀察顱腦外傷去骨瓣減壓術后早期顱骨修補術的臨床效果。方法 根據顱骨修補手術的不同時機將80例顱腦外傷去骨瓣減壓術后患者分為2組,每組40例。觀察組于去骨瓣減壓術后1~3個月內實施顱骨修補術,對照組于去骨瓣減壓術后4~6個月實施顱骨修補術。比較2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 2組患者術前臨床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第2、4周觀察組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隨訪12個月,依據GOS評分,觀察組預恢復優良率高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顱腦外傷去骨瓣減壓術后早期行顱骨修補術,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和降低并發癥發生率。
去骨瓣減壓術;顱骨修補;早期
近年我科對收治的80例顱腦外傷去骨瓣減壓術患者分別在術后不同時期實施顱骨修補術,并比較患者的神經功能恢復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01—2016-01間我科收治的80例重型顱腦外傷并行去骨瓣減壓術患者。行顱骨修補術前顱內壓均正常,排除合并心血管、肝腎等疾病及外傷前有精神障礙或長期飲酒史的患者。根據不同顱骨修補術的時機分為2組,每組40例。觀察組:男26例,女14例;年齡(33.2±4.7)歲。對照組:男24例,女16例;年齡(31.8±4.3)歲。單側額顳部去骨瓣37例,雙側額顳部去骨瓣3例。2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1.2 方法 觀察組于去骨瓣減壓術后1~3個月內實施顱骨修補術,對照組于去骨瓣減壓術后4~6個月實施顱骨修補術。均在全麻下實施,采用鈦合金材料(三維鈦網)為顱骨修補材料。沿原皮瓣切口切開頭皮和顳肌,充分暴露骨窗緣。分離頭皮、顳肌和硬腦膜。對不整齊的骨缺損緣用咬骨鉗修整。硬腦膜破損者應用顳肌筋膜行無張力硬腦膜成形修補。將鈦網塑形后按骨窗大小修剪,以鈦釘固定鈦網,依次縫合顳肌和頭皮。皮下置硅膠引流管48 h。術后加壓包扎48 h,應用抗生素3~7 d預防感染[1-2]。
1.3 觀察指標 (1)采用臨床神經功能缺損評分評價2組患者術后2周、4周的神經功能改善情況(總分45分, 0~15分為輕度神經功能缺損,16~30分為中度神經功能缺損,31~45分為重度神經功能缺損)。(2)術后隨訪12個月,采用GOS評分評價預后效果,總分為5分,分別表示死亡、植物生存、重度殘疾(意識清楚,神經功能障礙嚴重,生活不能自理)、輕度殘疾(遺留輕度神經功能障礙,生活基本可自理)、恢復良好(恢復正常或有輕度神經功能障礙,但生活可完全自理)。分數越高,預后越好。(3)統計并發癥發生率。

2.1 神經功能缺損評分 2組術前臨床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第2、4周觀察組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不同時間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比較(分)
注:*P<0.05
2.2 預后情況 術后隨訪12個月,依據GOS評分,觀察組預后恢復良好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預后情況 [n(%)]
注:*P<0.05
2.3 并發癥情況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n(%)]
注:*P<0.05
顱腦外傷易導致顱高壓而發生腦疝等,治療不及時可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去骨瓣減壓術通過充分減壓可達到改善顱內高壓的目的。由于術后存在顱骨缺損,可導致腦部血供和腦脊液循環障礙,而引起顱骨缺損綜合征及各種繼發性腦損傷,故須選擇合適時機實施顱骨修補以恢復顱腔的生理完整性。目前對顱腦外傷去骨瓣減壓術后行顱骨修補術的最佳時機尚存爭議。有學者[3]認為術后3~6個月是患者病情恢復穩定所需時間,如早期實施手術,術中因分離、止血困難會加重腦組織損傷,引起顱內出血、腦挫裂傷、腦脊液漏等二次損害。我們認為顱腦損傷術后1~3個月是神經功能恢復最快的時期, 此時行顱骨修補術不僅可迅速恢復顱腔結構的完整性,解除塌陷腦組織對腦表面血管的牽拉、扭曲和壓迫,使靜脈回流加快,有效改善腦脊液循環及腦血液的調節功能, 減少術后并發癥和各類繼發性腦組織不可逆性損傷的發生率, 對神經功能的恢復有重要意義;而且可緩解顱骨缺損給患者帶來的精神壓力和自覺癥狀。須注意:(1)術中細心操作、徹底止血。術后嚴密監測病情變化。(2)術前應排除腦組織腫脹、顱內壓穩定性差、減壓窗未塌陷及顱內占位等情況[4-5]。(3)對于開放性顱腦外傷或頭部外傷后有頭皮及顱內感染等患者, 不宜早期行顱骨修補術, 以提高手術成功率。
[1] 李寶成, 吳文學, 李俊楠,等. 早期顱骨修補對去骨瓣減壓患者認知功能恢復的影響[J]. 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 2012, 14(6):189-190.
[2] 王忠, 蘇寧, 吳日樂,等. 標準大骨瓣減壓術后早期顱骨修補材料的選擇及并發癥的臨床分析[J]. 中國臨床神經外科雜志, 2014,19(5):360-362.
[3] Li L M, Timofeev I, Czosnyka M, et al. Review article: the surgical approach to the management of increased intracranial pressure after traumatic brain injury[J]. Anesthesia & Analgesia, 2010, 111(3):736.
[4] 辛振學, 徐兆冰, 郭玉臣, 等. 閉合性顱腦創傷術后顱骨缺損手術修補時的探討[J].中華神經外科雜志, 2011, 27(7):729-731.
[5] 沙林, 黎軍, 殷杰,等. 顱腦損傷去骨瓣減壓術后早期顱骨成形對患者神經功能及遠期預后的改善作用[J]. 安徽醫學, 2015, 36(6):728-731.
(收稿 2017-02-19)
R651.1+5
B
1077-8991(2017)04-002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