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洪潮 任會菊
河南安陽市第六人民醫院 安陽 455000
早期應用大劑量納洛酮治療重型顱腦損傷效果分析
喬洪潮 任會菊
河南安陽市第六人民醫院 安陽 455000
目的 分析早期應用大劑量納洛酮治療重型顱腦損傷的效果 。方法 選取安陽市第六人民醫院2014-05—2016-04間收治的86例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均給予脫水劑控制顱內壓;糾正低血容量、低血氧、酸中毒;有效抗感染及預防高熱和應激性潰瘍等常規治療。隨機將患者分為2組,觀察組(54例)早期應用大劑量納洛酮,對照組(32 例)不使用納洛酮。觀察比較2組患者治療后GCS評分、意識覺醒時間及藥物不良反應等指標。結果 治療前2組患者的GCS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GCS評分優于對照組,意識覺醒時間短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早期使用大劑量納洛酮,可改善腦血流,促進腦神經功能恢復,縮短傷后昏迷時間,減低并發癥發生率。
重型顱腦損傷;早期;納洛酮
重型顱腦損傷是神經外科的常見急癥之一,病死率和致殘率高。近年來我們在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的常規救治中,早期應用大量納洛酮[1],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4-05—2016-04間收治的86例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男62例,女24例;年齡12~75歲,平均30歲。均經頭顱CT檢查確診,顱內血腫32例,腦挫裂傷52例,原發性腦干損傷8例,彌漫性軸索損傷12例。入選標準:(1)有明確的頭部外傷史,急性重型顱腦損傷傷后 24 h格拉斯哥昏迷評分( GCS )3~8 分。(2)均在受傷后12h內入院接受治療。(3)無多發傷和(或)復合傷存在。(4)既往無心、肺、肝、腎等臟器功能衰竭及高血壓、糖尿病等嚴重慢性病史。(5)未應用過類似藥物或對納洛酮代謝有嚴重影響的藥物。(6)患者或家屬均知情同意并簽署同意書。隨機分為觀察組(54例)和對照組(32 例)。2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1.2.1 常規治療 對有手術指征的患者急診實施手術。對術后及無手術指征的患者實施常規治療:(1)積極止血、脫水降顱壓。(2)糾正低血容量、低血氧、酸中毒。(3)預防感染、癲癇、應激性潰瘍。(4)糾正水、電解質代謝紊亂及維持酸堿平衡。(5)防止多器官功能衰竭。(6)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保持呼吸道通暢,持續吸氧。
1.2.2 納洛酮治療 對照組不使用納洛酮。觀察組早期即給予大劑量納洛酮(4mg),緩慢靜推。然后納洛酮0.2~0.3mg/kg,用生理鹽水500 mL稀釋后輸液泵24h連續靜滴,連用3 d,第4~10天劑量為4.8 mg/d,共用10 d。
1.3 觀察指標 (1)分別在治療前及治療后1周和2周對2組患者的GCS評分進行評估,得分越高,說明患者康復效果越好。(2)比較2組患者意識恢復時間。清醒的標準為:語言理解準確,疼刺激靈敏定位準確,各種深淺反射正常存在。(3)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2.1 2組患者GCS評分及意識恢復時間比較 治療前2組患者的GCS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GCS評分優于對照組,意識覺醒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治療后GCS評分、意識恢復時間比較
注:*P<0.05
2.2 2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對照組治療發生肺部感染3例、腦水腫3例、惡心嘔吐2例,并發癥發生率為25.00%。觀察組發生肺部感染1例、腦水腫 1例,并發癥發生率為3.0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急性重度顱腦外傷患者出現嚴重應激狀況時,短時間內可釋放大量內源性阿片肽,拮抗前列腺素與兒茶酚胺對心腦血管以及毛細血管的調節作用,從而引發一系列病理生理反應,造成患者顱內腦血管灌注壓降低、腦組織缺血缺氧、呼吸中樞受到抑制,引起嚴重意識障礙等癥狀。腦血管動力學的改變及急性重度顱腦外傷后造成的血液黏稠度增高、紅細胞聚集、血液流動快慢變化和腦血管痙攣性收縮等,亦可加重腦神經的繼發性損害。納洛酮是一種非特異性阿片受體拮抗劑,脂溶性高??蓽p少自由基的產生、小膠質細胞活化和炎癥介質的釋放,而改善神經細胞的能量代謝,并增加內源性腦保護因子。在減少繼發性腦損害,促進神經功能恢復以及改善患者預后等方面,發揮重要的臨床作用[2]。而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的治療在某種程度上就是防治繼發性損傷。早期應用大劑量納洛酮的主要作用有:(1)可升高腦組織氧分壓、有效維持顱腦損傷后血壓和腦灌注壓。(2)可競爭性阻斷內源性阿片受體與中樞和外周神經的結合,解除內源性阿片肽物質對呼吸、心血管的抑制作用。(3)抑制外周血管平滑肌收縮,提高心輸出量,增加腦血流和腦灌注壓,減輕腦組織水腫,降低顱內壓,改善腦代謝。(4)通過提高患者血漿降鈣素基因相關肽水平,發揮其對ET的生物拮抗作用,阻斷ET與CGRP比例失衡,改善腦的循環障礙,具有多途徑、多位點的腦保護作用[4]。(5)特別是對于昏迷和呼吸抑制的患者,納洛酮有快速逆轉意識障礙、解除呼吸抑制的作用,并有效阻止顱腦繼發損傷,從而縮短昏迷患者蘇醒所需時間,促使意識迅速復蘇。(6)增強患者主動咳嗽及吞食痰性分泌物功能,保證呼吸道的通暢。但晚期患者繼發損傷已經不可逆,納洛酮不能有效治療已發生的繼發性腦損傷[4]。本組結果顯示,與未使用納洛酮治療的患者比較,在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的常規救治中,早期應用大量納洛酮治療,可有效促進患者腦神經功能恢復,縮短其意識恢復時間,并降低并發癥發生率。
[1] 金勇. 早期應用納洛酮治療急重腦血管病變臨床研究[J]. 當代醫學, 2015,21,(9):134-135.
[2] 王東玉.納洛酮治療重型顱腦損傷效果觀察[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3, 16(2) :59-60.
[3] 梁敏,梁寧,白令君.納洛酮對急性顱腦損傷患者血漿內皮素、降鈣素基因相關肽和氧自由基含量的影響[J].中國急救醫學,2001, 21(1):24-25.
[4] 黃志雄, 徐安定, 徐如祥,等. 納洛酮對大鼠顱腦損傷后神經細胞凋亡的影響[J]. 中華實驗外科雜志, 2002, 19(6):581-582.
(收稿 2016-12-03)
R615.1
B
1077-8991(2017)04-004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