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軍彥 趙守魁 陳文超
1)河南濮陽市安陽地區醫院普外一科 濮陽 455000 2)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普外科 鄭州 450014
腹腔鏡闌尾切除殘端單純結扎與荷包縫合包埋的對比研究
李軍彥1)趙守魁1)陳文超2)△
1)河南濮陽市安陽地區醫院普外一科 濮陽 455000 2)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普外科 鄭州 450014
目的 比較殘端單純結扎與荷包縫合包埋在腹腔鏡闌尾切除中的臨床效果。方法 將實施腹腔鏡闌尾切除的闌尾炎患者155例隨機分為2組。觀察組(77例)實施闌尾殘端單純結扎,對照組(78例)實施荷包縫合包埋。比較2組患者手術時間、住院時間、住院費用、術后并發癥等指標。結果 觀察組手術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組患者的住院時間、手術費用、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與荷包縫合包埋相比,殘端單純結扎可降低手術時間,且未增加手術并發癥。
腹腔鏡;闌尾切除;殘端結扎;荷包縫合包埋
闌尾炎是腹部外科最常見的疾病,腹腔鏡闌尾切除術中對闌尾殘端的處理是關鍵。目前有鈦夾、可吸收夾、Hem-o-lok夾閉、單純結扎、荷包縫合包埋五種方式。其中鈦夾具有不可吸收性,而可吸收夾及Hem-o-lok價格較為昂貴。2013-04—2016-01間,安陽地區醫院在155例腹腔鏡闌尾切除術中,分別采用單純結扎與荷包縫合包埋處理闌尾殘端,并比較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155例患者中,急性闌尾炎145例、慢性闌尾炎10例。術前均經過血常規、腹部CT及臨床查體明確診斷。均無下腹部手術史及心肺等重要臟器明顯病變,可耐受全麻手術。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2組患者的年齡、性別、闌尾類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2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n)
1.2 手術方法 全麻成功后,常規消毒、鋪巾。采取頭低足高左側傾斜體位。于臍上緣10 mm切口,穿刺建立氣腹,壓力維持在13~15 mm Hg(1 mm Hg=0.133 kPa),置入10 mmTrocar作為觀察孔。在反麥氏點置入5 mmTrocar作為主操作孔,右下腹置入5 mmTrocar作為輔操作孔。常規探查腹腔、盆腔。應用吸引器鈍性分離回盲部炎性粘連,邊分離邊吸引滲液。如果有膜性粘連,利用超聲刀直接切斷、游離。沿結腸帶在盲腸找到闌尾,無損傷鉗鉗夾闌尾,利用超聲刀切斷闌尾系膜至闌尾根部。觀察組距根部0.5 cm用4號絲線雙重結扎后切除闌尾,裝入標本袋從觀察孔取出。超聲刀或電鉤灼燒殘端黏膜。對照組應用3-0可吸收線距根部約1.0 cm行漿肌層縫合,一般5針,收線的同時將殘端送入,打結。酌情通過右下腹戳孔放置引流管。觀察腹腔無損傷、出血后,撤出器械,縫合戳孔。
1.3 統計學分析 數據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以及手術費用比較 2組各有1例中轉開腹,余患者均順利完成腹腔鏡手術。觀察組手術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組住院時間、手術費用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以及手術費用比較±s)
2.2 術后并發癥 觀察組術后出現下腹部不適8例、腹痛3例、體溫升高2例,并發癥發生率為17.10%;對照組術后出現下腹部不適7例、腹痛3例、體溫升高3例,并發癥發生率為16.88%。2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腹腔鏡下闌尾切除中,應用鈦夾處理殘端,價格便宜,應用方便,但可干擾患者做CT、MRI等檢查,并且可引起較重的周圍組織反應。甚至可以出現腹痛、腹腔膿腫、鈦夾游走至罕見位置等[1]。應用可吸收夾及Hem-o-lok夾閉,組織反應相對較輕,但價格較高。對闌尾根部腫脹明顯的患者,容易形成糞漏。而實施殘端結扎可避免異物殘留,也降低了費用,組織反應輕。但單純結扎術后闌尾殘株炎發生率及腹痛發生率增加,同時增加糞漏的風險。荷包縫合包埋可以減輕術后闌尾殘端與腸管粘連,但腔鏡下縫合相對困難,增加了手術時間。特別初學者,貿然行荷包縫合可能增加腸漏,盲腸水腫患者尤甚,不利于腹腔鏡闌尾切除的推廣。本文2組患者住院時間、手術費用無明顯差別,由于均未采用高昂價格耗材,手術費用少。與荷包包埋法相比較,單純結扎法簡化了手術步驟,縮短了手術時間,且并不增加術后并發癥發生率[2]。須注意:術中如發現闌尾壞疽或感染重,應及時放置引流管,可避免腹腔膿腫等并發癥。
[1] 周小青,劉曉平,楊斌,等.腹腔鏡闌尾切除102例治療體會[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3,12(93):169-172.
[2] 尤小蘭,王元杰,連彥軍,等.腹腔鏡下闌尾殘端荷包縫合與單純結扎的臨床療效評價[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15,18(12):1272-1273.
(收稿 2017-02-12)
R656.8
B
1077-8991(2017)04-0063-02
△通訊作者:陳文超,chenwenchao1122@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