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燕
(鞏義市人民醫院 檢驗科 河南 鞏義 451200)
血漿中總膽固醇、脂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與腦梗死、腦出血的相關性研究
鐘燕
(鞏義市人民醫院 檢驗科 河南 鞏義 451200)
目的 探究血漿中總膽固醇(TC)與脂蛋白(LP-a)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與腦梗死、腦出血的相關性。方法 選擇2015年2月至2016年8月鞏義市人民醫院收治的腦梗死患者45例為觀察組,選擇同期在鞏義市人民醫院治療的45例腦出血患者為對照組。比較兩組患者TC、LP-a、Hcy水平及其異常發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LP-a水平與對照組相比明顯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TC、Hcy水平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LP-a異常發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TC、Hcy異常發生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血漿中TC、LP-a、Hcy異常表達可為臨床診治腦血管疾病提供有效依據,可將LP-a作為鑒別診斷腦出血與腦梗死的重要指標。
總膽固醇;脂蛋白;同型半胱氨酸;腦梗死;腦出血
腦梗死、腦出血是近年來高發的腦血管疾病,臨床癥狀表現為意識障礙、上下肢感覺障礙、共濟失調、語言障礙等[1],具有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等特點。專家研究表明誘發腦梗死與腦出血的重要因素為腦動脈粥樣硬化。當腦動脈血管壁受到入侵時,會促進組織纖維增生,進而造成粥樣硬化斑,導致血管彈性下降,最終發生破裂。此外,動脈粥樣硬化斑可使血管狹窄,引起動脈內膜炎或血栓。血脂可在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腦血管)過程中損傷心、腦血管,促進疾病惡化[2]。因此,血脂與腦梗死、腦出血的發生發展具有重要的聯系。此外,因腦梗死和腦出血治療方式存在較大的差異,故早診斷并及時有效的治療對患者預后起到重要作用。基于此,本研究選旨在分析血漿中TC與LP-a及Hcy水平與腦梗死、腦出血的相關性。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于2015年2月至2016年8月在鞏義市人民醫院收治的腦梗死患者45例為觀察組,其中男28例,女17例;年齡48~77歲,平均年齡(62.64±2.33)歲。選擇同期治療的45例腦出血患者為對照組,其中男25例,女20例;年齡44~75歲,平均年齡(62.19±2.17)歲。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擬定的《各類腦血管病診斷要點》[3]中診斷標準,且均經頭部MRI或CT掃描證實,排除因血液系統疾病或腦栓塞而引起的腦梗死或腦出血。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于晨起空腹時抽取靜脈血3.0 ml,離心10 min,3 500 r/min,取血漿待檢。用貝克曼AU 5 8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對所有患者血漿進行檢測,其中Hcy與TC用酶比色法的原理進行檢測;LP-a采用乳膠凝集比濁方法檢驗。1.3 觀察指標 ①TC、LP-a、Hcy水平。比較兩組患者血漿中TC 、LP-a、Hcy水平;②分析異常的血脂類指標。記錄兩組患者血漿中異常血脂類指標發生情況,正常范圍:Hcy≤15 μmol/L、TC≤5.69 mmol/L、LP-a≤300 mg/L。

2.1 TC、LP-a、Hcy水平 觀察組LP-a水平與對照組相比明顯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TC、Hcy水平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TC、LP-a、Hcy水平對比
2.2 異常血脂類指標 觀察組LP-a異常發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TC、Hcy異常發生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各項異常血脂類指標發生情況對比[n(%)]
腦血管疾病的發病機制是因致病危險因子協同作用所致,其中常見的為脂質代謝紊亂。而糖尿病、高血壓也是引起腦梗死和腦出血的危險因子[4]。兩類疾病的性質差別較大,腦梗死主要是因腦血液供應出現障礙所致,腦出血是因動脈硬化導致血管破裂所致[5]。兩者雖有類似的臨床癥狀,但治療方式卻不同。因而,早期對患者做出準確診斷對改善預后與促進轉歸具有積極意義。
本研究分析血漿中TC與LP-a及Hcy水平與腦梗死、腦出血的相關性,結果顯示,觀察組LP-a水平與對照組相比明顯提高,表明腦梗死患者機體內LP-a水平遠高于腦出血患者,可將LP-a水平作為鑒別腦出血和腦梗死的重要指標。LP-a是一種獨立脂蛋白,由肝臟合成,LP-a可影響機體內纖溶酶的作用,降低血塊溶解(血管內),可將低密度脂蛋白分子黏附于動脈管壁上,加速斑塊形成,進而引起動脈粥樣狹窄與硬化。Hcy是一種機體代謝所產生的正常產物。本研究中兩組患者Hcy均有明顯提高,且高于正常水平,表明腦血管疾病的發病與Hcy水平高低有密切的聯系。本研究中兩組患者TC對比無明顯差異,這可能與以下幾點有關:①TC能改善患者應激反應(神經系統);②TC可較好調節乙酰膽堿酯酶和 γ-谷氨酰轉移酶的活性,進而起到保護患者神經的作用;③TC是細胞器與細胞膜基本物質,自由基因在組織細胞缺血后產生,細胞器可將脂質雙層結構(細胞膜)破壞,使離子通道、離子轉運、泵功能等多種蛋白質功能遭到改變。TC可在缺氧缺血的狀態下起到抗氧化保護作用。當TC水平出現異常增高,則可能誘發心腦血管疾病,臨床應予以重視[6]。
綜上所述,血漿中TC、LP-a、Hcy異常表達可為臨床診治腦血管疾病提供有效依據,可將LP-a作為診斷腦梗死的重要指標。
[1] 陳麗麗.腦卒中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變化及與神經功能缺損程度的關系[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5,18(3):64-65.
[2] 張冠壯.腦出血轉化與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及高密度脂蛋白的相關性[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20(11):18-20.
[3] 中華神經科雜志編輯部.各類腦血管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379.
[4] 賀桂女,韓雄,馬勇.急性腦梗死和腦出血患者心型脂肪酸結合蛋白表達差異及臨床意義[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16,30(8):777-779.
[5] 孫玉華,許予明.血脂代謝狀況對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腦出血轉化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5(7):1752-1754.
[6] 支燕芳,林淑琴.血脂和血清脂蛋白譜檢測對腦出血與腦梗死的診斷價值[J].浙江臨床醫學,2015,17(1):123-125.
R 743.3
10.3969/j.issn.1004-437X.2017.08.039
2016-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