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峰
(武漢市長江航運總醫院 普外科 湖北 武漢 430010)
ERCP+EST聯合LC治療膽囊并膽總管結石患者的效果觀察
董峰
(武漢市長江航運總醫院 普外科 湖北 武漢 430010)
目的 探討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ERCP)、內鏡Oddi括約肌切開取石術(EST)聯合腹腔鏡膽囊切除術(LC)對膽囊并膽總管結石的治療效果。方法 選取2014年11月至2016年4月武漢市長江航運總醫院收治的膽囊并膽總管結石患者92例,根據手術方式不同分為治療組(n=51)和對照組(n=41),治療組行ERCP、EST聯合LC治療,對照組行開腹LC、膽總管探查取石聯合T管引流治療。比較兩組手術相關指標、治療前后應激指標水平及術后并發癥情況。結果 治療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肛門排氣時間及恢復正?;顒訒r間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兩組膽總管直徑、膽總管結石數和最大結石直徑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1 d至術后7 d兩組血清E、COR和CRP水平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趨勢,且術后7 d血清E、COR和CRP水平均恢復至術前狀態,術后1 d治療組上述指標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兩組取石成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 ERCP、EST聯合LC治療膽囊并膽總管結石對機體應激反應系統影響較小,并發癥少,術后恢復快,但有膽總管結石殘留可能,對操作者技術要求高?!娟P鍵詞】 膽囊并膽總管結石;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內鏡Oddi括約肌切開取石術;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應激反應
膽囊結石是臨床較為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40歲以后發病率逐年升高,女性多于男性,任何引起膽汁淤滯或膽固醇/膽汁酸改變的因素均可導致膽囊結石的形成。繼發膽總管結石患者約占膽囊結石總數的9.2%~33.0%[1]。手術切除是臨床常用治療方法。近年來,隨著腹腔鏡技術的迅猛發展,微創、術后恢復快的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ERCP)、內鏡Oddi括約肌切開取石術(EST)聯合腹腔鏡膽囊切除術(LC)已逐漸成為膽囊并膽總管結石的主要治療手段[2]。本研究主要探討ERCP+EST聯合LC與傳統的開腹LC、膽總管探查取石聯合T管引流兩種手術方式對膽囊并膽總管結石的治療效果。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1月至2016年4月武漢市長江航運總醫院收治的膽囊并膽總管結石患者92例,均經上腹部B超、CT和(或)磁共振胰膽管造影成像(MRCP)確診為膽囊并膽總管結石。所有患者均有反復右上腹疼痛史。排除標準:年齡>70歲者;肝內膽管結石者;急慢性膽囊炎者;伴腹膜炎或腹腔感染者;6個月內有上腹部手術史者;合并有肝硬化門靜脈高壓者;有心、肝、腎等重要器官嚴重疾病者。根據手術方式不同將患者分為治療組(n=51)和對照組(n=41),治療組中男22例,女29例;年齡29~61歲,平均(35.61±14.28)歲;病程3周~3 a,平均(1.67±0.94)a;膽總管結石直徑0.3~1.2 cm,平均(0.75±0.23)cm;有黃疸史42例。對照組中男14例,女27例;年齡31~62歲,平均(36.49±4.58)歲;病程4周~3 a,平均(1.74±0.88)a;膽總管結石直徑0.4~1.2 cm,平均(0.73±0.21)cm;有黃疸史31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膽總管結石直徑及黃疸情況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①治療組行ERCP、EST聯合LC治療:于利多卡因局麻下常規行ERCP,了解膽總管結石大小及具體部位,根據結石具體情況選擇網籃碎石后行EST或直接行EST,一般結石直徑>1.0 cm時,選擇網籃碎石后行EST。術后采用慶大霉素沖洗膽道,ERCP未顯示充盈缺損,即放置引流管,切口局部噴灑去甲腎上腺素止血。術后預防性應用抗生素,常規禁食,24 h后給予流食。行EST后24~72 h轉入普外科,3~5 d后全麻下行LC,建立CO2氣腹,氣腹壓力12~15 mm Hg,電鉤解剖前、后漿膜,充分暴露膽囊動脈,采用可吸收生物夾于近肝總管端分別夾閉膽囊動脈與膽囊管,采用鈦夾夾閉近壺腹端膽囊管,在兩夾間剪斷膽囊管。采用電鉤凝斷遠端膽囊動脈,分離膽囊床,小心切除膽囊,使用有齒抓鉗抓住膽囊頸,將膽囊拖入套管內,一并取出。根據手術情況選擇是否放置引流管,術后36~48 h拔除。②對照組行開腹LC、膽總管探查取石聯合T管引流:患者全麻,右上腹肋緣下做小切口進腹腔,切除膽囊,確定膽總管位置后,于中段切開膽道鏡下取盡結石,常規放置T管引流膽汁,術后10~14 d行T管造影,術后2~3個月拔除T管。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手術相關指標,包括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肛門排氣時間、恢復正常活動時間及膽總管直徑、膽總管結石數和最大結石直徑;②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應激指標水平,包括血清腎上腺素(E)、皮質醇(COR)、C反應蛋白(CRP);③比較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情況。

2.1 手術相關指標 治療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肛門排氣時間及恢復正?;顒訒r間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兩組膽總管直徑、膽總管結石數和最大結石直徑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比較±s)
2.2 應激指標水平 術前兩組患者血清E、COR和CRP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1 d至術后7 d兩組血清E、COR和CRP水平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趨勢,且術后7 d血清E、COR和CRP水平均恢復至術前狀態,術后1 d治療組上述指標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應激指標水平比較±s)
2.3 取石成功率及術后并發癥 治療組術后結石殘余2例,取石成功率96.08%,且無中轉開腹病例;對照組無結石殘余病例,取石成功率100.00%,兩組取石成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1.644,P=0.200)。治療組并發癥發生率為41.46%,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1.7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0.692,P=0.001)。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n,%)
膽囊并膽總管結石傳統手術方法為開腹LC、膽總管探查取石聯合T管引流,該手術方式結石清除率高,適用范圍廣,但對機體創傷大,并發癥多,患者術后恢復慢,且T管留置的時間長,可造成患者生理功能紊亂,尤其對老年患者或合并其他臟器損傷患者手術風險更大。腹腔鏡下LC對機體創傷小,術后恢復快,但是膽總管結石有殘留的可能,且對操作者技術要求較高[3]。有研究顯示,ERCP對膽道系統顯影率近乎100%,對胰管顯影率約為85.0%,術前行ERCP的優勢在于可以了解膽囊管長度、是否存在異常的解剖結構,確定進入膽總管的方式等,以便采取正確的手術方式,避免損傷肝外膽管[4]。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肛門排氣時間及恢復正?;顒訒r間均明顯低于對照組,治療組術后結石殘余2例,取石成功率96.08%,對照組無結石殘余病例,取石成功率100.00%,兩組取石成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治療組總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該結果提示ERCP、EST聯合LC和傳統的開腹LC、膽總管探查取石聯合T管引流2種治療方式對結石直徑、膽總管結石數無明顯要求,ERCP、EST聯合LC對患者機體創傷小,并發癥少,術后恢復快,但存在膽總管結石殘留可能,與陳淦等[4]報道相似。外科手術時由于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受到刺激,會引起神經內分泌-代謝反應抑制,即手術應激反應,破壞機體內環境穩定[5]。手術致血清兒茶酚胺增加,導致機體代謝變化,血清E及COR水平升高[6];CRP是炎癥反應時的一種非特異性蛋白,在炎癥發生或組織損傷后數小時上升,24~48 h達高峰,是臨床常用的炎癥指標[7]。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1~7 d 兩組血清E、COR和CRP水平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趨勢,術后7 d均恢復至術前狀態,且術后1 d治療組上述指標均明顯低于對照組,提示ERCP、EST聯合LC對患者應激系統影響較小,有利于患者術后恢復。
綜上,ERCP、EST聯合LC治療膽囊并膽總管結石對機體應激反應系統影響較小,并發癥少,術后恢復快,但有膽總管結石殘留可能,對操作者技術要求高。
[1] 慎華平,張國雷,張鳴杰,等.ERCP+EST聯合LC治療膽囊結石伴膽總管結石的療效評價[J].肝膽胰外科雜志,2014,26(5):359-361.
[2] 賀更生,彭和平,胡以則.腹腔鏡膽總管探查取石與EST聯合LC治療膽囊疾病合并膽總管結石的臨床對比分析[J].腹腔鏡外科雜志,2005,10(2):88-91.
[3] 顧松紅,雷海燕,朱文鐘,等.MRCP和ERCP對老年病人膽道結石診斷的對比分析[J].中國CT和MRI雜志,2012,10(5):48-50.
[4] 陳淦,曹葆強,龔仁華,等.ERCP、EST聯合LC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的臨床分析[J].腹腔鏡外科雜志,2015,20(6):448-450.
[5] 李景平,朱自利,黃劍儀,等.臨床護理路徑對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患者圍手術期應激反應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藥,2015,10(12):204-206.
[6] 魯德斌,劉西平,胡林忠.腹腔鏡與開腹手術治療直腸癌療效及對患者應激反應、免疫功能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海南醫學院學報,2016,22(3):289-291.
[7] 彭向榮.腹腔鏡和開腹膽囊切除術對急性結石性膽囊炎患者胃腸功能和CRP的影響[J].吉林醫學,2011,32(7):1295-1296.
R 657.4
10.3969/j.issn.1004-437X.2017.08.072
2016-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