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菊紅
2016年,財政部印發了《關于征求〈政府會計制度——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科目和會計報表(征求意見稿)〉意見的函》(財辦會〔2016〕30號),標志著政府會計準則體系建設工作進入深化階段。為了確保《政府會計制度》內容科學、體系完整、新舊制度平穩過渡,財政部選擇了上海等地區,模擬測試《政府會計制度》執行情況。本文在總結上海模擬測試單位執行經驗的基礎上,分析《政府會計制度》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意見和建議。
一、《政府會計制度》模擬測試情況
1.模擬測試單位具有代表性
根據《財政部關于組織〈政府會計制度——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科目和會計報表(征求意見稿)〉模擬測試工作的函》的要求,上海從某區中選擇了區街道、區房管局、區衛計委下屬事業單位、區中心醫院、區初中和區職業學院等6家單位作為模擬測試單位,基本涵蓋所有行政事業單位類型,代表了現行政府會計標準體系下不同的會計制度,具體情況如表(1)所示。
2.模擬業務在兼顧代表性的同時突出重點
測試單位以2015年全年經濟業務為基礎,選擇10月為代表月份,合并重復業務,抽取代表性業務,基本涵蓋單位的主要收支,并選取各單位特殊類型業務進行模擬測試。如街道的支邊回滬人員補貼、區中心醫院的醫療糾紛業務處理、高等學校教育項目專項經費的撥付和使用、初中的學生獎學金、房管局的保障房修繕等。為體現《政府會計制度》以編制權責發生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為最終目的,模擬測試突出了平行記賬、固定資產折舊和無形資產攤銷等業務,編制了主要業務分錄、一套報告和新舊差異表,初步驗證了《政府會計制度》的完整性、可操作性,得到了財政部的肯定,為下一步全面貫徹實施新制度奠定了基礎。
二、《政府會計制度》模擬測試過程中發現的問題
1.《政府會計制度》尚需進一步完善
一是統一性和差異性的協調問題。《政府會計制度》統一了現行的行政、事業和醫院、高校等行業會計制度,要求與各級財政部門有預算撥款關系的單位(包括各級各類行政事業單位),都執行同樣的會計制度,突出了會計標準體系的統一性。但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種類繁多、數量龐大,各類單位業務均具有自身的特點,如行政單位財政部門的撥款活動、高校的課題研究、醫院的醫療活動、科學事業單位的科研活動、中小學校的義務教育等。《政府會計制度》能否滿足所有行政事業單位的需要,又能體現行政與事業、不同事業之間的差異性。《政府會計制度》如何兼顧所有單位會計核算的統一性與不同單位的差異性?在模擬測試過程中,重點關注了上述要求,發現《政府會計制度》基本能滿足不同行政事業單位核算的需要,如能全面反映區街道的綜合性、區中心醫院的醫療性、區職業學院的高等教育性質、區初中的義務教育性質等。但由于各單位業務的特殊性,《政府會計制度》無法全面完整反映所有測試單位的全部業務。如區房管局的共有產權保障房,部分產權屬于國有資產,部分產權屬于購買保障房的個人所有,出售保障房所得中部分要歸個人所有。上述保障房要納入政府性資產,但是計入公共基礎設施、固定資產還是單列科目,有待進一步明確。此外,不論計入哪類長期資產,都涉及折舊問題,是按變動的產權比例計提、按全額計提折舊還是特殊問題特殊對待,也有待進一步明確。又如區街道代收代付款項核算問題,區街道收到民政部門發放的失業人員補助等代收代付款項時,按《政府會計制度》的規定,財務會計計入其他應收款,預算會計下無往來科目,只能計入行政支出;區街道轉交失業人員補助時,財務會計沖減其他應收款,預算會計沖減行政支出。但上述往來款項性質上不屬于區街道的行政支出,計入行政支出,不僅會虛增單位支出,而且增加“預算結余與凈資產變動差異調節表”調節難度,造成預算結余和財務會計凈資產的人為差異。
二是《政府會計制度》中部分內容有待完善。如預算結余與凈資產變動差異調節表編制項目不全,應增加“非貨幣性資產對外投資確認的收入”項目等。非貨幣性資產對外投資收入,是事業單位以非貨幣性資產對外投資取得長期股權投資時,非貨幣性資產評估價值與賬面價值的差額部分。差額已在財務會計中計入其他收入,未作預算會計處理,在“預算結余與凈資產變動差異調節表”中應記入“當期確認了收入但沒有同時確認當期預算收入”下屬的項目,而差異調節表中缺少該項目。
《政府會計制度》要求建立財務和預算并立的雙體系,會盡量保持財務報表和預決算報表之間的銜接,以減少“預算結余與凈資產變動差異調節表”調節項目。因此,平行記賬范圍較廣,涉及現金、銀行存款、財政撥款等收支的業務,基本上需要做雙分錄。在模擬測試過程中,發現部分測試單位會計人員對并行記賬不理解,存在以下錯誤觀念。
有會計人員認為,行政單位和全額事業單位只要做預算會計即可,無須做財務會計。部分財務主管提出行政單位和全額事業單位主要收入來源于預算,沒有事業收入、經營收入等,可只做預算會計,無須做財務會計。如區街道支付街道保潔費,只要直接增加支出和減少資金。但《政府會計制度》要求對上述業務做平行記賬,即在財務會計中增加業務活動費用,在預算會計中增加行政支出。
還有會計人員認為,預算會計就是預算要做的會計處理。部分測試單位認為,預算會計就是納入預算部分要做的會計處理,沒納入預算就不做預算會計,如捐贈取得的收入只做財務會計,不做預算會計;認為捐贈收入是不確定事項,而且未納入單位預算編制。但《政府會計制度》明確規定,上述業務要實行并行記賬,分別增加捐贈收入和捐贈預算收入。
《政府會計制度》對現行的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標準體系作了較大修改,引入權責發生制,實行雙分錄,要求編制現金流量表、預算結余與凈資產變動差異調節表等復雜報表。
一是《政府會計制度》對會計人員提出高要求。上述改革內容,對習慣收付實現制的行政事業單位會計人員來說是重大挑戰,不僅要求其學習權責發生制相關知識,提高職業判斷能力(判斷哪些經濟業務要做雙分錄、哪些要做單分錄),還要求其具有編制現金流量表等復雜報表的業務能力。
二是財務人員業務素質有待提高。行政事業單位財務人員普遍忙于日常財務核算工作,缺乏權責發生制和現金流量表等專業知識,對做好政府會計工作存在畏難情緒。另外,現行行政事業單位職工收入分配制度,分配形式單一,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其工作積極性與主動性,激勵作用弱。
三、《政府會計制度》完善的意見建議
1. 財政部應盡快出臺具體準則和應用指南
一是財政部盡快出臺不同行業的新制度操作講解。借鑒國際公共部門會計和國內企業會計成功經驗,結合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實際,盡快出臺具體準則和應用指南,制定不同行業新制度操作規范或專門核算辦法,解決《政府會計制度》實施過程中的規則統一性與行業差異性問題,使政府會計制度內容更具體、更具操作性。二是建議健全差異調節表等內容。在模擬測試單位實踐經驗的基礎上,要不斷完善《政府會計制度》,健全差異調節表、共有產權保障房核算、單位代收代付款項核算等制度,以便于會計人員正確理解制度內容。
2.會計主管單位做好監管服務工作
一方面,會計主管單位人員要真正學習掌握《政府會計制度》,及時做好監管服務工作,確保《政府會計制度》有效實施;另一方面,要加強培訓,大力推廣新制度,切實改善《政府會計制度》的實施環境,及時處理新舊制度的銜接及新制度實施中遇到的難題,并做好相關監管工作。
3.行政事業部門強化責任意識
各行政事業部門(單位)領導層要高度重視《政府會計制度》的貫徹實施工作,統籌安排,完善單位內部控制制度,推進績效考核等配套工作,為規范實施《政府會計制度》創造良好的內部環境。此外,要加強培訓,務必做到每個財務人員充分理解《政府會計制度》,對于難點問題,可借助專業機構力量。
4.會計人員要不斷提高業務能力
建議會計人員通過參加各類培訓(含財政部門和單位組織的培訓)、自學等方式,不斷深入學習《政府會計制度》,切實掌握權責發生制核算基礎,深刻理解制度精神,從而保證《政府會計制度》順利實施。